人生如一個巨大的考題,需要分步驟去完成。
年輕時,想出人頭地,有一番出息;人到中年,為子女而活;到了晚年,該為自己的晚年做打算。
未雨綢繆,先去做詳細的計劃,日子才會過得越來越溫馨。
人,活著都帶著使命感。人過五十,抓緊時間把四件事辦了,往后余生才安穩。
《余生請多指教》中林之校的父親,一開始聽到女兒交男朋友時,很生氣。
他舍不得女兒離開他,感覺女兒的心被別人搶走了。
通過時間的考察,他覺得女兒的男朋友顧魏是個值得信賴、托付的人,于是他漸漸接納二人在一起。
得知自己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剩下的時日無多,他積極促成二人的婚事,想讓顧魏替他照顧女兒的后半生。
看到女兒和她喜歡的人在一起,他臉上露出了笑容,看到女兒穿上婚紗,能送女兒出嫁,內心欣慰。
就算要離開這個世界,也沒有遺憾了。
惠特曼說:「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的相像!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人到五十歲,幫助子女成家立業,仿佛是父母的使命。
替子女把關,讓他找到一個可以信任,人品好的人相伴此生。甚至,不惜拿出自己的積蓄,幫子女創建一個窩。
子女家庭幸福,才覺得自己的使命完成,晚年才能安定地去享受生活。
欠債,會讓人有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隨著年齡而增大。
若不得已的情況下,欠下一筆錢,一定要趁著自己還能賺到錢時,努力還掉他。人到五十歲,盡量把債還完,讓自己可以輕松地進入晚年的生活。
不要讓子女再承受這些未還完的債,不要給自己未來的生活留下更多的隱患。
調整一下心態,努力承擔起責任。年輕時多吃點苦,給自己創造更好的未來。
早早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會變得更輕松。
富蘭克林說:「想一想你負債的后果,你是將自己人生自由的大權拱手讓人。」
別欠錢不還,敗壞自己的名聲。也別拖得太久,年紀大了,還錢會變得越來越吃力。
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賺錢,早早結束「欠債生涯」,余下的日子才會多出很多快樂。
人到晚年,有錢,生活會更有質量保障。
阿芙拉·賓說:「金錢是任何國家都能理解的一種語言,可以派上一切的用場。」
若沒有壓力,會為自己攢點積蓄。手里有錢,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會慌。
人老了,雖然「開源」不那麼容易了,但可以「節流」。
平時消費,只買有用的東西。不要買那些看似功效很強大,實則沒有什麼用處的保健品。別再隨意揮霍自己的錢。
學會管理自己的錢,合理地花錢,努力讓自己的手里攢下一筆養老錢。
如此將來老了,不需要過分依賴子女,也不會讓自己活得患得患失。
人這輩子,自己兜里有錢,就會活得有安全感。
人生一輩子,很難圓滿。
到了五十歲,要學會放下過往,努力讓自己活在當下。
之前,不管是你虧欠了別人,還是別人虧欠過你,有過什麼遺憾和委屈,感受過怎樣的痛苦和仇恨,都要學會看開,學會放下。
就算不能釋懷,也要學會算了。不往后看,不留戀過往。學會清空自己的內心,勇敢地往前走。
活得時間越久,自己的行囊中裝的東西就會越多。
留下些能讓你感受到輕松快樂的東西,扔掉那些繁重與冗雜。
不想那些覺得遺憾的事情,學會看開,學會放下。人生總是有遺憾,有缺陷,任誰都不會盡善盡美。
活在當下,才是獲得幸福的方式。
人過五十,多想想自己如何走好后半生的路。
想讓人生更加圓滿,就要多為子女籌謀打算。欠別人的,趁早償還,別壞了自己的人品,別遭人記恨。留點錢給自己,應對不時之需。
積蓄的多少,代表著自己內心的安全感。
別回頭,以前是成是敗,和今天、將來都沒有多大的關系。
做好自己,有一個好的規劃,完成自己的心愿,讓內心的不安和焦慮統統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