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該去洗碗了!」
老張帶著自己的朋友回家吃飯,剛吃完飯,一位大學教授就放下碗筷,嘴巴一抹,讓他88歲的老母親去洗碗。
「你的母親都八十八歲了,還是悠著點吧,我來洗碗就好了。」朋友覺得老張的行為有點不孝的意思,急忙主動「攬活」。
「沒事沒事。」母親笑著擺手,然后麻利收拾好桌上的碗筷,打掃完剩飯剩菜,到廚房忙活了起來。
「這你就不懂了。」老張得意地笑了笑,「給母親找找事做,恰恰是孝順的表現,我的母親恰恰需要這種被子女需要的感覺」。
現如今社會上有一種「廢物式」養老,一些子女往往認為父母年紀大了,身體情況差,甚至失去了自理能力,于是對父母的事情大包大攬,像養廢物一樣對待父母,其實是一種矯枉過正的表現。對年邁的父母來說,這是一種羞辱,也有損健康。
很多國人認為,父母就應該安享晚年,但新加坡研究發現,老年人「十指常沾陽春水」是件好事兒。
該研究觀察了21——90歲年齡段的體力活動水平,在考慮到其他類型規律的體力活動后,研究顯示,家務活與保持心智、更好體能有關,尤其在年紀較大者更能顯示優勢。與不怎麼做家務的人相比,經常從事或輕或重的家務活,老年人認知能力分別高出88%和5%,平衡協調性得分高了23%。
事實上,讓老年人做家務并非不孝,這些好處可收入囊中:
1、健腦
發表在《BMC·老年醫學》上,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附屬柏世德醫院的研究人員對平均年齡71歲的老人的思維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等方面進行評估,結果發現,花費在家務勞動時間較長的老年人,可以增加腦部灰色物質,讓老人頭腦更靈活,心腦血管更健康。
2、提高心肺能力
在進行一些較重的家務活,如搬抬重東西、擦玻璃等,會出現呼吸加重、心跳加快,這些都是心肺功能正在鍛煉中的表現,
通過重型家務活提高心肺能力,可以達到專門練習腹式呼吸鍛煉帶來的效果。3、鍛煉身體協調能力
現代人由于久坐,非常容易造成各種腰肩頸椎疾病,而通過家務活,則可以手腳并用,從而使肌肉柔軟,使關節靈活。
4、改善老而無用的消極心理
老年人退休后,失去了原有施展能力的平台,加上身體的衰退,社會交流變少,容易出現一種失落感、空虛感,乃至老而無用的消極心理,而這種空虛是可以通過家庭彌補的。若家人提出需求,老人發現自己可以滿足,就會開始慢慢接受變化,適應新的生活節奏,給自己新目標,從而改善無用的消極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做家務應該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強度和頻率不宜過大,否則可能會造成身體的損傷,比如腰肌勞損、加重關節勞損,甚至突發心腦血管意外事件。
老年人體力有限,但并不代表就適合長期「蝸居」在家,老年人經常犯「懶」,懶得運動和社交,反而不利于健康。
1、勤運動
不愛運動是老年人常態,也是造成頸椎病、腰椎病等問題的原因之一。長時間缺乏運動,下肢肌肉力量不足,關節穩定性差,就容易造成肌肉、關節拉傷。長期不運動還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則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之一。
2、勤社交
老年人的孤獨感是非常容易被人忽視的心理問題,而這種孤獨,往往是老年人的催命符。老人離開了社會后,失去了社會存在感,如果跟家人、朋友也很少聯系,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落感和孤獨感。
而中醫認為,情緒與五臟有很大關系,當老年人長期處于孤獨、擔憂的失望情緒,就會思則氣結,思傷脾,悲則氣耗,從而造成多種疾病的發生。
在適當的時候勤奮,在某些地方學會偷懶,這樣才能幫助健康快樂過晚年。
1、過多插手子女后輩的生活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心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楊萍表示,很多老年人認為孩子長不大,子女的生活習慣性的插手干預。這種行為很容易造成兩輩人的分歧,老年人「出力」還不討好。
2、不要管網絡的鬧心事
據《2020老年人互聯網生活報告》中的數據顯示,老年人「網癮」情況堪比年輕人,超過10萬老人日均在線超10小時,老年人極度依賴互聯網給他們帶來了新的生活和精神寄托。
老年人適度上網愉悅身心、充實生活、提高幸福感,但過度沉迷網絡,網上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太多,容易引起老年人負面情緒,從而危害心理健康,此外,老年人長期接觸電子屏幕,容易帶來干眼癥等病變,長時間刷屏,還會引發神經衰弱、肩頸腰背疼痛等,危害生理健康。
3、退休后盡量別管單位的事
不少老年人會認為自己能「打拼」,會選擇返回社會,重新簽訂勞動合同。然而法律上,返聘是不受勞動法保護的,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只能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務關系,若沒有明確約定,一旦發生工傷很難定責。
日本勞動部門的工傷報告顯示,60歲以上日本工人的死亡和受傷率占了全體工傷事故的四分之一以上。所以老年人在返聘前,與用工單位訂立詳細的書面勞務協議,對勞務報酬的標準、計算方式等問題作出明確約定。
老年生活的改變是每個人都需要探討的問題,老年人身體素質不如年輕人,不必勉強自己非要跟年輕人一決上下。進入老年期,給自己一個適應階段,通過新的社會參與、新的角色,讓自己慢慢融入,自然就能更開心的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