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頭》:笨拙地只以金錢的形式付出愛,是無法收獲愛的

哒哒哒 2023/09/01 檢舉 我要評論

今天為大家帶來由柔與韌書友一樹繁花推薦的一本《高老頭》。

本書豆瓣評分8.6分,是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的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也是被雨果、毛姆、普魯斯特等偉大作家推崇備至的偉大經典作品。

書的背面有這麼一句話:「笨拙地只以金錢的形式付出愛,是無法收獲愛的。」

好比當今社會,人們迫于生活壓力,總是忙于工作,忙于掙錢,從而忽略、冷淡了孩子們,把他們交給老人帶之后,便很少抽出時間過問和陪伴他們了。

當孩子大一些,你有時間了,卻又反過來指責孩子與你不親,或者你更像他們熟悉的陌生人一般,讓你感到失望又無可奈何。殊不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未曾在孩子身上施予愛,又怎麼能夠得到孩子對你的愛呢?

書里的高老頭是一個富有商業頭腦的面粉商人,卻被他的兩個女兒無窮無盡地搜刮,從一個腰纏萬貫的有錢人逐漸走向了窮困潦倒,最后瘦骨嶙峋地孤獨死去。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悲慘結局,就是因為他太愛他的兩個女兒了,無法拒絕她們的任何要求,以至于當他的財富終于被榨干,不再有錢滿足她們奢侈的生活需求時,他的兩個女兒便找借口不再去看望他,哪怕在他垂死之際,這種表現比陌生人的冷眼旁觀來得更要冷漠。所謂親情,在金錢面前也一樣不值一提。

其實,錢本身并無好惡之分,在只懂索取的人身上,錢便成了萬惡之源,將人引入歧途。在需要它的人身上,錢又是可以救人命的最后一根稻草。關鍵在于你將錢的價值使用在何處。

如今,啃老的現象極為普遍。有人是迫于生計,有人卻只是為了奢侈。

拿我認識的一位姑娘來說,她經常穿著滿身的名牌,開著小車上下班,單位的同事均理所當然地以為她家境殷實,有如此炫耀的資本。直到有一天,她父母來單位找她,才讓我們恍如大悟,更多的是不可置信,原來她家里的情況并不是很樂觀,父母都是老老實實的工廠普工,老兩口節衣縮食,卻傾一切所有不敢拒絕滿足女兒奢侈的生活。其實,這種愛只會把自己的女兒推向巨大的深淵,將可能毀了她以后的生活。

《東周列國志》里有一個詞語叫「依人者危」,意思是說,如果總依靠別人,就會很危險,即使依靠的人是父母也一樣。個人認為,危險的不僅是自己,被你依靠的人也一樣危險,因為欲望的窟窿永遠也填不滿,反而會越來越大,終將有心無力難補救。

誠如[毛.澤.東]所說:「雖有科技帶來物質之充足,仍難滿人欲之巨壑。」就像《高老頭》中的兩個女兒在高老頭富有的時候,喊他「好爸爸」,當他沒有錢了,她們便棄他于不顧,好像丟棄被榨干了汁水的甘蔗一般,被她們丟棄。在他臨終時,他才明白,原來有錢才是擁有女兒的愛的必備條件。錢使他的兩個女兒喪失了最純真的親人之愛,而他的愛卻輕而易舉地被金錢至上的原則戰勝了。

如今,我們也一樣容易本末倒置,原本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讓家人生活得更好,為孩子的未來贏得更多的可能,到頭來,工作忙碌的你,卻將時間都花在了掙錢上,將注意力都用在了如何掙更多錢上,而忘了孩子和家人真正最需要的,是你全身心投入的陪伴。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難空出時間陪伴孩子成長,于是金錢,物質便普遍成了作為一種愛的彌補,可這并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如果你未曾給予愛,自然也就得不到孩子的愛。尹建莉老師說:「家境優越的孩子和家庭貧寒的孩子,他們成長得好與壞,不在于父母在物質上是否出手闊綽,而在于精神是是否充分給予。」

故而,不缺席孩子的美好童年本身就是一筆財富。千金散盡還復來,錯過孩子的成長卻不會再有機會彌補。人生亦沒有時光機可以讓你重來,無論生活多麼忙碌,都請務必在有限的時間里給予孩子真正地陪伴和愛,讓孩子收獲精神上的食糧和財富。

和我一起來讀一讀《高老頭》這本書吧!它會讓你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