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情社會,「人情世故」是一門特別復雜的學問。
江湖由不同性格的人構成,就注定我們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要有不同的方式和套路。見菜下飯,才是人情世故的關鍵所在。
什麼是「見菜下飯」呢?對方是誰,有什麼樣的性格,那我們就采取什麼樣的相處方式。跟小人相處,和跟君子相處,本質是不一樣的。
就拿「吃飯」這件事來說,我們跟別人一起吃飯,吃的真的是飯嗎?并非是如此。我們所吃的不是飯,而是地地道道的「人情世故」。
見面的時候說什麼話,點菜的時候有什麼舉動,吃飯的時候該談什麼,不該談什麼,飯后該要做什麼,都是有講究的。
跟別人一起吃飯,千萬不要做這幾件傻事,否則會得罪人。
一、跟親戚吃飯,要避免談及收入、錢財和物質。
親戚關系,那是比較復雜的。雙方有一定的親緣關系,但感情未必就一定好。所以,親戚就是我們生命中,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跟他們熟悉,是因為大家身上都流著相近的血脈。我們跟他們陌生,是因為雙方都很少往來,也都有自己的圈子,沒啥交情。
跟這些熟悉的陌生人一起吃飯,我們可以拉拉家常,可以說一些套話,或者聊聊某些八卦,但絕對不能提及自己的收入、錢財和物質。
你收入一萬,而你的親戚收入五千,那你的親戚就會立馬變了臉色,對你心生芥蒂。你也很疑惑,都是一個家族的人,為什麼會如此計較呢?
因為人性當中,存在「見不得人好」的特點。你過得好,別人會仇視你。你過得不好,別人會嘲笑你。反正,你過得好不好,都會招人恨。
所謂「親兄弟,明算賬。」大家吃個飯,當聯絡一下感情就好,什麼錢財收入,最好還是閉嘴不談。
二、跟同窗、同事吃飯,千萬不要先點菜。
跟家人外出吃飯,由于我們知道家人們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所以我們無論怎麼點菜,都會讓家里人滿意。哪怕不滿意,家里人也會原諒我們。
跟外人出去吃飯,情況不一樣,我們不知道對方喜歡吃什麼,也不知道對方有什麼忌諱,所以我們最好不要先點菜,而是讓別人先點菜。
人情社會的潛規則就是,你給別人面子,給別人台階下,那別人也會給你面子,給你台階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那是相互的。
在點菜這件事上,別人知道了你的誠意,也感受到你的熱情,相信別人就不會對你有什麼抱怨。
特別是跟同窗或者同事一起外出吃飯,你尊重別人了,相信別人也不會為難你。從小接觸人情文化的我們,多半都是「吃軟不吃硬」的。
讓別人先點菜,不是一種軟弱,而是一種謙讓,至少很多人都吃這一套。
三、跟摯友吃飯,不要有「躲閃付錢」的行為。
我們常說「會做人」,到底什麼是會做人呢?毫無疑問,讓別人覺得自己獲益,感受到你的落落大方,這就是會做人。
這「落落大方」,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條件的。我們要對摯友或者家人落落大方,而不要對那些貪得無厭的小人落落大方。
跟摯友一起吃飯,過程都很愉快。到了付錢的時候,到底是誰付錢呢?一般來說,我們不要有「躲閃」的行為,一躲閃,別人就會覺得你小氣,不懂得AA。
在今時今日,跟朋友去吃飯,都是事后AA的,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潛規則。只是,在付錢的時候,我們還是積極點好。
吃飯,給錢,切忌小氣,而應該大氣。這大氣,是針對君子的,而不是針對損友和小人的。
如果遇到那些喜歡蹭吃蹭喝的人,那我們就不要太大方了,該小氣還是要小氣。
四、跟外人吃飯,千萬不要揭別人短。
俗話說得好:「說多錯多,不如不說。」
人與人之間說話太多,看似是好事,實際上是壞事。有些時候,與其沉默,也比亂說話要強。
什麼是亂說話?當眾揭別人的短,調侃別人哪里不行,哪里有問題,那別人就算表面上還對你笑嘻嘻的,背地里也會對你心生怨恨,仇視你。
就跟東漢末年的許攸一樣,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投降到了曹操的麾下,獻計火燒烏巢,讓曹操打敗了袁紹。
但許攸此人不會做人,總是在宴會上說,若不是我的幫助,這曹阿瞞哪能取得成功呢?我才是他最大的功臣,最大的貴人。結果可想而知,許攸被殺,身首異處。
跟外人吃飯,可以夸贊別人,可以捧別人,但一定不要揭短。當面不戳人短處,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