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一代畫魂潘玉良:從雛妓到小妾,再到著名畫家,一生跌宕而傳奇
2023/06/03

​她是中國西洋畫家中第一流人物,被譽為一代畫魂。一生畫作豐富達4000多件,2005年她的《自畫像》拍出了1021.8萬元的天價。

從孤兒到雛妓,再到小妾,直至蜚聲世界的畫家,天壤之別的身份轉換,見證了一代傳奇女子跌宕起伏而又勵志非凡的傳奇一生!

常言: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著名畫家劉海粟曾說她不符合通常所謂的女性美,反而還有些丑陋。歌唱家周小燕描述她是一個「又矮又胖、獅子鼻、童頭花」的女人,丑到走在街上回頭率都很高。

這樣一個女人要想在女性獨立還未被認可的男權社會里闖出一番天地,注定很艱難。但她卻努力探索未知世界,尤其讓靈魂在路上!

她完美做到了這樣兩件事,一是在藝術上達到了極深的造詣,二是在精神上沖破了世俗的枷鎖,這就是她的非凡價值所在!

她,就是民國著名女畫家-潘玉良。

一:父母雙亡的孤兒

邊塞峽江三更月,揚子江頭萬里心。

同古人中求我,非一從古人而亡我之。

潘玉良的一生,堪稱一部女性勵志的奮斗史。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女性,她的出身與童年生活卻是相當悲慘的。

公元1895年6月14日,在古城場州的一個貧民家中,呱呱誕下一名女嬰,她就是張玉良,是家里的小女兒,老大是姐姐。

誰知,張家很快就家破人亡。1歲時父親喪命,2歲時姐姐去世,8歲時相依為命的母親也撒手人寰了。如此家里親人相繼離世,只留下她孤苦一人活在世上。

母親臨終前只得將她托付給她的舅舅照顧,她才不至流落街頭。

然而,舅舅是個不堪托付之人,他不務正業,吃喝嫖賭,樣樣精通,因此潘玉良的童年并不好過。

她在舅舅家只能勉強裹腹,更別說接受教什麼教育了。就這樣,她寄人籬下6年,飽嘗了生活艱辛,沒想到更大的苦難還在等著她。

女孩子長到14歲時,是最引人注目的年紀,盡管張玉良長相平平,但她做事勤勞,身體健壯,發育較早,自有一番青春的光彩。

這一切,被欠了一屁股賭債的舅舅看在眼里,喜在心頭。他忘卻了同胞姐姐的手足之情,財迷心竅,對外甥女打起了壞心思:

在張玉良14歲那年的夏天,將她哄騙著賣到了蕪湖一家青樓-怡春院里。

14歲的張玉良,就成為了一名雛妓。

她的童年戛然而止,可嘆她對生活還有著無限的憧憬,沒想到竟被世上唯一的親人給斷送了!

出身貧寒,父母雙亡,孤苦無依,被賣青樓。張玉良的童年,真是太過悲慘了!

用「 生如草芥、命如浮萍」來形容,絲毫不為過,她的命運可以說低到了塵埃里。

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女子的歸宿,要麼嫁得一戶好人家衣食無憂過完一生,要麼被賣到青樓凄苦過一生,張玉良的一生看似是后者,然而命運總會有意想不到的反轉!

張玉良在「民國六大新女性畫家」當中,是一個獨特而異數的存在,此異數表現有二:

只有她出身貧寒,也只有她長相丑陋。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命運低到了塵埃里的苦命女子,卻于最低的塵埃里開出了最美麗的鮮花,并走到了登峰造極的藝術之巔!

她的出身命運正應證了這樣一句名言:「無論你出身高貴或低賤,都無關宏旨,但你必須有做人之道」。

那麼,張玉良的做人之道是怎樣的呢?

二:被賣青樓的雛妓

一個女子淪落風塵,要麼隨波逐流、自甘墮落;要麼潔身自好、跳出火坑。而后者是需要勇氣、智慧與機運的,張玉良就屬于后者。

或許,上天是公平的。

張玉良是幸運的,或許以前吃了太多苦,為她以后的人生鋪了路。

張玉良幸運地遇到了一個慧眼識珠的男人,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獨特而著名的畫家-潘玉良。

在怡春院里,張玉良因長相丑陋而因禍得福,成就了她「賣藝不賣S」的心志。

她沒有接受過傳統教育,但她刻苦學藝,很快擁有精湛的彈唱技藝,還會一些老生戲段等。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而熱愛生活的人。

張玉良也試著逃離火炕,但數次未果被抓回毒打幾次后,她意識到強行無腦的逃離不是辦法,于是就一直在學藝中尋找逃跑機會。

張玉良17歲那年,就已芳名遠播了,成為蕪湖令人矚目的一株名花。也就在這一年里,她的人生命運也發生了天大的大逆轉!

潘贊化

這一年,海關總督潘贊化來蕪湖就任,當地政商二界便為新總督接風洗塵,頗有名氣的張玉良被請來彈唱助興。

當時她唱的是古調《卜算子》: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去。

張玉良輕拔琵琶,慢啟珠唇,情感真摯,凄怨悠遠,余音在大廳久久回繞。

潘贊化被深深感動,他忍不住問她:

「這是誰的詞?」

張玉良感同身受,嘆了一聲,回答道:「一個與我相同命運之人。」

潘贊化又追問:「那她是誰呢?」

張玉良貌似喃喃自語:「南宋天台營妓嚴蕊」。

張玉良與嚴蕊兩人,身世相似,都是誤入風塵而不乏才情的女子。潘贊化凝神看了她一眼,贊嘆道:「你倒是懂點學問的」。

玉良羞澀回答:「大人,我沒念過書。「

潘贊化內心突然升騰起一股憐憫之心,嘆道:「可惜,可惜啊」。

沒想到,一個總督、一個藝妓的對話場景被商會會長捕捉在眼底。他低頭意味深長地對潘贊化道:「潘公,她還是完璧之身呢」。

潘贊化心中泛起漣漪,對她些許敬意。

潘贊化曾留學日本,畢業于早稻田大學,思想先進,為人正派,對弱勢女性群體十分同情,而商會會長這一提似乎變了味道。

回去后,潘贊化正在就寢,突然仆人來敲門,說是商會會長送來一個姑娘來伺候大人。

潘贊化像受到了恥辱一樣,叫下人讓對方回去。突然他明白會長送的定是那個會彈琵琶的文雅姑娘,這樣拒絕有所不妥,就命下人約她次日上午去游覽蕪湖風景。

而第一次沒約到總督大人的張玉良,回去之后就遭到了毒打,只得暗自在黑夜中哭泣。

第二天,她奉命陪潘贊化出游蕪湖,但她全程就像一個木頭人一樣,她講不出蕪湖的風景名勝故事,不懂當地的風貌。

但是潘贊化一點也沒有輕看她,也沒把她當煙花女子看待。反而因學識淵博還給張玉良當起了導游,他耐心地給她講起了各類風景名勝的歷史人類典故等。

張玉良沒想到潘贊化竟是這樣一位學識淵博、平易近人而又風度翩翩的男子。

17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她在他健談與學識中逐漸淪陷了,由崇拜到心生愛慕。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夜幕降臨,潘贊化見時間已晚,就吩咐車夫:「送張姑娘回去。」

張玉良瞬間反應過來,潘贊化就是她的一根救命稻草,她跪下,淚水盈盈:「大人,求求您,留下我吧,不然他們會打死我的。」

潘贊化趕緊彎腰去扶她起來,張玉良趁機匍匐在他手上。

而后張玉良道出商會會長的伎倆:

原來商會會長等人讓張玉良去釣潘贊化上鉤讓潘喜歡上她,然后討價還價以讓貨物過關方便,否則就毀壞潘的名聲;如果她被趕回去,還會遭到流氓糟蹋。

潘贊化不想趁人之危,也不愿被人要挾,但又對她身世十分同情,就讓仆人在書房里鋪了一張床自己睡,而把自己床讓給張玉良睡。

張玉良一夜輾轉難眠,對潘贊化不顧聲譽收下她很是感動,那時官員正直而有憐憫之心的人鳳毛麟角。

一股莫名的愛意涌上心頭,她起身畫了一幅從小喜歡的蓮。

  第二天,潘贊化早早出門,仆人給她送了三餐飯,但潘贊化一直未歸,直到夜幕降臨,張玉良有些失落,就坐床沿輕輕撫動琴弦。

也不知過了多久,突然「嘶」的一聲音,黑暗里亮了起來,一個很有磁性的聲音傳來:「聽你彈半天了,彈得不錯。」

張玉良驚喜迎上去。

原來,潘贊化出去給她找了小學語言課本了,然后給她上課。他正要離去時突然發現她畫的那幅蓮,驚嘆道:「天生的藝術素質。」

轉眼2個月過去,聰慧的張玉良很快學完了那套小學語文課本。

或許是對于她身世的同情,抑或發現了她的藝術天分吧,總之潘贊化深受感動,決定不顧聲譽花錢將她從青樓里贖出來。

張玉良出身悲慘,她是不幸的;但是她遇上貴人潘贊化,她又是幸運的。而她又能抓住機遇,她又是勇敢而智慧的。

三:貴人提攜的小妾

張玉良總算跳出火炕,成為一個自由身。

然而天大地大,她一個孤苦無依的女子,又該何去何從?張玉良哭著祈求:「大人可將我留下做一個傭人嗎?我愿終身伺候大人。」

潘贊化道:「玉良,你是一個好女孩,在我眼里,你就是個孩子,再說我長你12歲,又有妻室兒女,實在太委屈你了。你如果愿意,我娶你作二房,明天登結婚啟事。」

張玉良十分驚喜,欣然應允。

只要能留在潘贊化身邊,她感覺自己就是最幸福的女人了。

于是在好友陳獨秀的見證下,潘贊化與張玉良結為夫妻。張玉良在荷花圖上將「張」字改為「潘」字,潘贊化道:「我是尊重女權與民主的,你還是姓張吧。」

玉良回首深情地回答道:

「我應該姓潘的,我是屬于你的,沒有你,就沒有我。」

婚后三天,夫妻二人離開蕪湖這個是非之地,乘船到了上海。

當時的女子只有學習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潘贊化就為妻子請了個教師教授她文化課,兩人開啟了新的生活。

一個忙于商務應酬,一個補習文化學習。有意思的是, 潘玉良卻對作畫十分感興趣。

他們的鄰居是畫家洪野,是當時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教授。潘玉良就經常趴在窗前觀摩他畫畫,時常看入了神。

洪野也被她的專注感動了,就請她來描上幾筆并從旁點撥,又找了一本《芥子園畫譜》給她臨摹。沒想到從未動過畫筆的潘玉良天分極主,臨摹之作令他震驚不已。

當即決定收玉良為徒,又興奮地寫信給潘贊化:

 「我高興地向您宣布,我已正式收閣下的夫人做我的學生,免費教授美術......她在美術感覺上已顯示出驚人的敏銳與少有的接受能力。」

此后潘玉良跟隨洪野學畫進步神速。不久,洪野勸她報考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以接受更專業的教育。1920年,25歲的潘玉良報考了上海美專,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潘玉良興奮不已。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她卻被教務主任劃去了名字,只因她曾是一名青樓女,怕破壞了學校的名聲。

劉海粟

洪野得知后,立即找到了當時的校長劉海粟。劉海粟是一位達觀通明之人,他拿起筆就在榜單上寫下了「 潘世秀」三個字。

這三個字,標志著潘玉良洗脫了青樓女的前世,從此成為了一名新女性。她對藝術的熱愛由此開始,藝術對她的眷顧也以此為發端。

潘玉良從此進入藝術生涯。其間,丈夫潘贊化是她的貴人,給了她新生,鄰居洪野是她的伯樂,校長劉海粟是她藝術生涯的加速器。

她也完美詮釋了:越努力,越幸運。

四:聞名世界的畫家

在上海美專,潘玉良學的是西洋繪畫,師從名師朱屺瞻與王濟遠。

然而,那個時代觀念保守,人體模特作畫風格常常會遭受非議。

當時西洋繪畫處于萌芽階段,模特難找,她就去澡堂,甚至照鏡子畫自己等,為此她的事跡鬧出了不少笑話與非議。

那時,容不得的不是她的出身,而是她的才華。劉海粟意識到潘玉良留在國內很難出頭,就跟潘贊化商量送她去法國留學,潘贊化很贊同。

1921年,26歲的潘玉良,終于如愿去了法國,在里昂中法大學學習。

如果說洪野、劉海粟是潘玉良的伯樂,那麼潘贊化的無私就帶給了她新生。

也許潘贊化當初在救贖這位少女時,就看中了她身上的某種氣質吧,因此甘愿為她默默奉獻一切。

當然,潘玉良之所以能打動潘贊化,正是她對藝術的執著以及身上與眾不同的過人之處吧。

9月24日,潘玉良在法國登記冊上,正式用了聞名于世的中文名「潘玉良」。她的兩次改名,都是她人生的轉折,她的涅槃重生。

比如,她在青樓時叫「張玉良」,成為潘贊化小妾時叫「潘世秀」,而成為新女性正式也是最后一次改名為「潘玉良」。

一次改名,就是一次重生。

在中法大學學習法文不久,潘玉良進入美專學習油畫,兩年后畢業。后考入國立美術學院,與徐悲鴻師成了同學。

令人驚嘆的是,1925年,她就以成績優異的潘玉良以第一名成績,又赴意大利深造學習油畫與雕塑。

潘玉良的確是一位天才畫家,潘贊化等人的眼光不可謂不獨辣。

次年,潘玉良的油畫《裸體》在羅馬美術展上榮獲金質獎,打破該院沒有中國人獲獎的記錄,從此奠定了畫壇地位。

這一年,潘玉良31歲。

9年的異國他鄉漂泊,讓潘玉良充滿了思鄉之情。

她在羅馬美術學校即將畢業時,巧遇恩師劉海粟,異國重逢,不勝感慨,劉海粟當即寫下聘書,請她回上海美專任教。

1929年,34歲潘玉良回國辦了一場歸國畫展,展品200多件,立即轟動中國畫壇。

徐悲鴻

此時,徐悲鴻拋來橄欖枝,請她擔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她就來往于上海南京兩地任教。此后她又先后四次舉辦畫展,被譽為「中國西洋畫家中第一流人物」。

然而,就在她第五次舉辦畫展時,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她的生活被徹底打亂。

她展出自己的一幅油畫《人力壯士》,畫上一個大力士搬開巨石,露出巨石下的小草, 象征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力。這幅畫還被當時教育部長以1000塊大洋預定。

然而,畫展結束之后,《人力壯士》卻被撕毀了,上面還寫上了7個大字:妓女對嫖客的歌頌!

潘玉良欲哭無淚,早年的傷疤被人拿出來詆毀,任內心再強大也會鮮血淋漓。

正是這一年,潘贊化的原配夫人來到上海,三人相對處境尷尬。

潘玉良不舍丈夫,又不想他為難,一路跌跌撞撞,她對愛情向往而努力,但這次她為恩重如山愛人退縮了。

(潘玉良自畫她、丈夫、丈夫兒子)

她甚至不能為潘贊化帶來一兒半女,唯有她感恩的離開,才能成全一個完整的家庭,也才是最好的結局。

1937年,潘玉良背上畫板,又來到法國,這一住就長達40年之久。也不知在她離開祖國時,就已有了不歸之念。她孤獨而去,走時不知前方的路是怎樣的.....

一到法國,她就給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則」:不談戀愛,不加入外國國籍,不與畫廊簽約!

她清楚,她的藝術生命是潘贊化賜予的,她脆弱的生命也是丈夫救贖的。她對他的愛已經不是單純的愛,而是轉化為了感動與感激,因此只能以獨身來回報他。

可見,潘玉良是懂得感恩的女子。

她甚至無數次期待丈夫來信,對她說:「 回來吧,回來吧」,那她必定會不顧一切地逃離這個異國他鄉之地。

然而,她終究沒有等到,因為那時國內時局不穩,潘贊化已陷入貧困,甚至要靠她賣畫來周濟,這時如果讓她回來,只會毀掉一個畫家。

心靈相通的兩人,就這樣默默地愛著。

23年過去了,1960年,77歲的潘贊化病逝安徽。

臨終時,他都沒再見到潘玉良,甚至沒見到潘玉良當年獲得巴黎市長發的多爾列獎的照片,令人動容不已。

潘玉良在法國時,因為有民族氣節在,一直堅持自己的「三不原則」,甚至面臨法國戰亂面臨生活困境時,也不與畫廊簽約,過起了「 畫地為牢」的生活。

她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生活并不富裕,但生性豪爽,樂于助人,在藝術上常常幫助旅法畫家;說話聲大,常留短發,喜喝酒,不拘小節,氣勢不讓須眉,頗有男兒氣概。

據說,她晚年住在蒙巴拿斯附近一條小街里,住頂樓,住房兼畫室,生活清苦,勤于作畫,有時一畫就停不下來,一天都不出來。

潘玉良堅持自己個性,性情直來直去,從不藏著掖著,也從不賣弄自己,一輩子真真實實。

她在法國圈子也很窄,當時到法國勤工儉學的王守義,就是她最好的朋友之一。

在她最后的幾十年歲月里,王守義一直陪伴她,當她助手。去世后,王守義為她購置墓地,舉行葬禮。

在法國40年生涯中,潘玉良開創了「同古人中求我,非一從古人而亡我之」的藝術主張,她的畫作沒有固定風格,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結晶。

1977年,潘玉良在貧病交迫中孤獨離世,享年82歲。

次年,王守義將她的遺物交給了潘贊化的子孫:4000多幅畫作(據說後來被收藏在安徽美術館),一個潘玉良與潘贊化結婚時的項鏈,一只放有夫妻二人照片的懷表。

潘玉良的一生,是一部女性的奮斗史。她出身貧寒,卻能于塵埃里綻放出絢麗之花;她一生傲骨,即便歷經滄桑也同樣鐵骨錚錚。

英雄不論出身。

一個人的出身高低貴賤,從來無關宏指。潘玉良從孤兒到著名畫家的一系列人生蛻變,正完美應證了這一句話。

借用一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過的一句名言:「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潘玉浪對人生的態度即如此。

然而,因為時代與命運的裹挾,她被迫與心愛之人分開。 他甘愿為她無私奉獻一切,她則為他畫地為牢孤獨至死,令人動容不已,深感遺憾!

去匯報工作,領導說「我現在有事,你晚點再來」,聰明的人這樣做
2024/04/19
領導對你做這些事情,說明已經放棄了,別再賣力工作了
2024/04/19
領導開始孤立你,說明出現了這些問題,要做好準備
2024/04/19
你越是做這些事兒,領導對你越是依賴,不要不明白
2024/04/19
如果領導這樣對你,說明是準備淘汰你了,要做好準備
2024/04/19
面對領導對你的打壓,不要選擇離職,只需做好這3件事
2024/04/19
貝多芬:真正的英雄,非靠強力或思想稱雄,而是靠心靈偉大
2024/04/19
《大亨小傳》:基本的道德觀念,并不是人人都有的
2024/04/19
史鐵生《病隙碎筆》:人的命運不由人,但我們每時每刻都是幸運的
2024/04/19
毛姆自傳體小說《人性的枷鎖》:人生毫無意義,欲望即是枷鎖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