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朋友多了路好走。
為了走得更順一些,我們苦苦尋找朋友。
到了一定的年紀,忽然發現,很多人活成了獨來獨往的樣子。
一些看起來像朋友的人,指不定就在背后戳你,比陌生人更狠。
想要朋友,卻找不到朋友,這樣的狀態,著實讓人很迷茫。
勸你一句,別糾結了,看看唐朝名人柳宗元和劉禹錫,就通透了。
01
真正的朋友,本來就很少。
唐朝貞元九年,柳宗元和劉禹錫,同榜進士及第,同年登博學鴻詞科。
兩個來自不同地方的年輕人,因為讀書而結交,然后變成了御史台的同事。
接著,韓愈也加入了他們,有著同事、同學的多重關系。
可是韓愈沒有他們幸運,在京城上班沒多久,就被貶了。韓愈認為,自己倒霉,和柳宗元、劉禹錫有關,可能是他們背后搗鬼。于是,韓愈在文章中,寫了這樣一句話:「同官盡才俊,偏善柳與劉。」
很快,永貞革新開始了,柳宗元和劉禹錫,都站在權臣王叔文這一邊,準備大干一場。友誼也進一步加深。
革新還沒有出成績,支持革新的唐順宗就一病不起,一些反對革新的大臣,順勢而起,柳宗元、劉禹錫被貶出京城。
不難發現,我們要把同事變成朋友,這是很難的。畢竟,大家一起共事,根本目標是一起獲利。當利益不均的時候,勾心斗角的情況就來了。
能撇開利益,繼續做朋友的人,少之又少。
柳宗元、劉禹錫在官場上,認識不少人,但是有多少人是朋友呢?太多的同事,攀高踩低。
人一旦不得勢了,欺負你的人就多了。
劉禹錫被貶之后,到哪里都不被待見,地方官員一次次讓他搬家,住進了狹小的斗室里。因而,才有了《陋室銘》
文中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換一種角度看,人不再能力多大,有好的位置,人家也會青睞你;人不在乎朋友多少,有了貴人,就能風生水起了。可惜,很多情感,都是理想化。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發出了感慨:「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很多人認為,柳宗元的詩,是天下最孤獨的詩。其意境,不就代表當年的他自己?
帶著一家老小,往永州出發,到了永州,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人安排。加上母親過世,他更加感受到孤獨,人生無依無靠。
作家周國平《語錄》中寫道:「我無求于人。求朋友會傷害我的虛榮心,求敵人會傷害我的驕傲。」
算是明白了,一個朋友都沒有,并不奇怪。有那麼一兩個朋友,實在難得。我們的人生路,終究要自己走。
所謂高朋滿座,多半是一群人,吃吃喝喝,放下酒杯,就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你要是落難了,請人喝酒,也多半不會來。
02
再好的朋友,也會漸漸走散。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你想辦法和朋友重逢,事實上,是一次重新分開的歷程。
唐朝元和九年十二月,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兩個人相約出門走一走,一時高興。劉禹錫就寫了:「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言外之意,就是說,現在朝廷里的人,不都是因為「劉某」讓出了位置,才有機會提拔麼?「劉某」才是種樹人。
當朝廷里的官員解讀了劉禹錫的句子之后,心生怨恨,把劉禹錫和柳宗元,再次貶出京城。
這次,劉禹錫被派往貴州的播州,柳宗元被派往廣西柳州。相對來說,播州更加偏遠,并且生存環境惡劣。
柳宗元主動向朝廷請求:「我和劉禹錫對換,因為劉禹錫還有年歲已高的母親,而我的母親已過世,了無牽掛......」
好朋友,在關鍵時候,愿意自己多吃虧,保全對方。這份人情,讓朝廷感動,于是改劉禹錫到廣東的連州。
再次被貶,也都是去南方,因此他們結伴而行,走到衡陽這個位置,還是要分別,一個去南方,一個去東南。
柳宗元說:「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其意思是,什麼都不要說了,早已淚流滿面了。
劉禹錫說:「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意思是,兄弟你在桂江的上游,他在下游,隔著河,還能互相思念。
他們還相約,在晚年時,一起隱居,一起嬉鬧。
事實和愿望,背道而馳。當天下大赦,劉、柳都可以重新回京城時,柳宗元病故了。
那一年,劉禹錫扶著母親的靈柩,又聞言柳宗元病故,除了悲痛,還是悲痛——鳴呼子厚,卿真死矣!終我此生,無相見矣。
原來,太多的分別,其實是一別永別。就是你萬般不舍,也毫無辦法。
好朋友走散,這是注定的結局:一是各自有家庭,各自要回家;二是不能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謀業,總得各奔前程;三是生離死別,無可奈何;四是利益之下,人性難以琢磨。
03
朋友之間,就是相克,又相生。
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千萬人,但是能夠熟悉的,也就一百多個,符合「150定律」。
真正和你常常交往的,二三十個而已。做朋友的人,就更少了。總有人感慨,知己一個也難求。
但是,遇到了知己,又如何呢?分別是不能避免的,利益是必須存在的。
連那些有情有義、共患難的朋友,都不能長久,何況是我們這些常人呢?
不要因為沒有朋友,就難過,盡管做好自己,默默努力。
有人陪你一陣子,那就足夠好了。若是沒有人陪伴,把孤獨當成常態,也是另一種生活。
有人孤芳自賞,有人群芳爭艷,各有千秋,不必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