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了凡四訓:你以為的善,很可能是最大的惡!顛覆認知的善惡真相
2023/09/20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本著名的勸善之書——《了凡四訓》。很多人都知道這麼一本書,甚至讀過的人也不在少數,書中有很多故事,但大部分人讀了以后的感受,也僅僅是當作普通的故事書讀一讀而已,并不會深入地去思考這些故事背后到底有什麼深刻的道理。其實,如果你真的能讀懂《了凡四訓》,很可能會讓自己的命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期節目想和大家分享《了凡四訓》中的兩個小故事。第一個故事,講的是幾個飽讀詩書的年輕人,去拜訪一位得道高僧。年輕人向高僧提了個很有趣的問題:都說善惡有報,為什麼現實生活中往往好人不長命,惡人卻反而樂逍遙?

我們知道,佛家最講「因果」,包括幾乎所有的傳統思想也都認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但的確有時候,咱們看到的好人壞人,得到的結果卻未必如此。所以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很多人心中共同的困惑。高僧聽了之后并沒有急著回答,而是反問了年輕人一個問題:那你覺得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年輕人稍加思索回答說:打人罵人,粗暴無禮,是「惡」,溫和謙遜,禮貌待人,是「善」。高僧卻搖了搖頭,說:你說的善惡,并不一定;年輕人不服氣,接著又說:自私貪婪是「惡」,無私助人,就是「善」,這總沒錯!高僧還是搖頭,說:這也不一定就是對的。

最后,幾個年輕人七嘴八舌,把平時大家所認為的善和大家所認為的惡,都說了一遍,但還是得不到高僧的肯定,這讓幾位年輕人很困惑:到底什麼才是善?什麼才是惡?要怎樣來評判善惡?于是他們繼續向高僧請教。

而高僧的回答,可以說完全顛覆了他們的認知,甚至也會讓你感到很驚訝!為什麼呢?因為高僧的答案是:你所認為的善,很有可能其實是最大的惡!

關于善惡,在人類社會、有一個比較模糊、卻又公認的界限,就比如說在大部分人心里,怎樣區分好人和壞人的概念,其實相差不會太大。但《了凡四訓》卻講:你所認為的善,很可能是最大的惡!

要怎樣理解這句話?先來講一個另外的故事。這個故事記載于《呂氏春秋》:在春秋時期,有很多魯國人因為戰亂淪為他國的奴隸,在魯國安定以后,國君出台了一項政策,任何花錢贖回這些奴隸的魯國人,都可以得到獎賞。

這項法令頒布以后,那些在外經商的魯國人,都很積極地贖回原本是魯國人的奴隸,然后再到朝廷領取獎勵。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子貢是個很富有的商人,常年在列國之間游走,而且因為他是孔子的弟子,受的是儒家仁義的熏陶,所以子貢也贖回了很多淪為奴隸的魯國人。

但是,子貢回來以后,卻拒絕領取朝廷的獎勵,別人對他的做法不理解,他解釋說:我不是因為有獎勵才去做這件事兒,而是因為這本身就是件好事、善事,所以我不要朝廷的獎賞。很快,子貢「大善人」的名氣就傳遍了魯國,所有人都紛紛稱贊子貢「義不取金」。

但是,孔子知道以后,卻又急又氣,捶胸頓足地說出了一句讓子貢后悔莫及的話,這句話就是:自今以往,魯人不復贖人矣!也就是說,子貢這麼做了以后,再不會有魯國人去贖回那些奴隸了。

聽完這個故事,現在我們再來探討善惡。子貢的行為,是不是「善」?當然是善,而且他的善,是一種無私的善,因為他不求回報,所以魯國人都對他稱贊有加。那為什麼孔子卻認為子貢不應該這樣做呢?

原因就在于,子貢的「善」事實上反而變成了「惡」!子貢的義舉,雖然贏得了所有人的稱贊,但卻讓很多原本會參與贖人的普通商人望而卻步,因為你如果贖人之后還去領朝廷的獎賞,就會被別人嘲笑,但如果不領這個獎賞,贖人所付出的代價又不是每一個魯國商人都可以承受。權衡之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造成的后果,自然就是大家都不再贖人。子貢的義舉,為自己贏得了道義上的榮譽,卻將一件普通人都可以做的善事,拔高了參與的道德門檻,于是他的「善」反而變成了「惡」!

關于善惡,在《了凡四訓》的第三節,講了一個子路救人的故事。子路,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有一天他看到有人不小心掉入池塘,于是奮不顧身將其救了上來,被救的這個人無以為報,一定要把家里的牛送給子路,圍觀的人都認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肯定不會接受回報,但沒想到的是,子路卻毫不客氣當眾欣然接受。孔子知道以后,很欣慰地感嘆,說:從此以后,會有更多的人主動向落水者伸出援手。

子貢救人「義不取金」,遭到孔子的批評,子路救人接受別人的酬謝,受到孔子的嘉獎。那麼從這兩件不同的善舉來看,盡管在道德層面,子貢似乎有更高的覺悟,這種助人而無私的精神可以說是「大善」,但正是這種大善,抬高了其他人行善的門檻,阻礙了善的傳遞,所以這樣的大善不僅不可持續,反而會減少大眾對善行的參與,大善也就變成了大惡。

而子路救人以后欣然接受被救者的酬謝,普通人看到的想法就是:那今后咱們救人也可以向子路一樣光明正大地接受感謝!如此一來,大家就會更積極地參與到救人的善舉。所以,子路看似覺悟不高的小善,才受到孔子的贊揚。

《莊子》當中有這樣一句話:無私,乃私也!那些看似沒有私心的行為,其實正是有私的表現。就像很多人滿嘴仁義道德標榜自己的高尚,其本質就是有私心、有目的。如果一個人真正無私善良,他是不需要如此竭力去證明自己的仁義道德。

其實善于惡,從來不是黑與白、正與反,歷史上有很多殺一人救萬人的事例,許多事情都沒有辦法很準確用一個善字或者用一個惡字就能簡單地評價,一切善惡都在于自身的「度」。最后,用一句老話與君共勉: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想了解更多《了凡四訓》中的人生智慧,推薦點擊下方鏈接: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