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預告遇見 · 在書中遇見未知的自己。各位書友晚上好,歡迎來到由帆書出品的讀好書欄目《遇見》。為什麼我們滿心是愛,卻總是出口成傷?如果你也有情感和人際方面的溝通困擾,不妨讀讀這本《非暴力溝通》。愿你能用這本書打開愛和理解的密碼。
莫名其妙成了出氣筒,遭到別人一頓臭罵時,你是否會覺得生氣?對父母大吼大叫,他們卻還是溫柔地回應你時,你又是否會思考這背后的深意?當十歲的馬歇爾有過這兩種經歷,他的小腦瓜里就總有兩個問題揮之不去:人,為什麼會互相傷害?又為什麼會心存愛意?長大后,他將自己對這個問題數十年的探索和經驗寫成了《非暴力溝通》,暢銷至今。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這是一本教我們如何溝通的書,但實際上這本書的能量遠大于此。
讀了多次我才發現,這是一本關于和解的圣經。如果你和他人的相處存在問題,或是不能悅納自己,這本書也許能為你提供驚喜。本書已在帆書APP上線點擊下方圖片立即免費收聽!(活動時間:2023.9.29-10.6)與人溝通,不如與人和解溝通,是為了什麼?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會是——說服他。為達目的而溝通,這一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忘了溝通最本真的目的:情意相通。
這其實也是和解,是《非暴力溝通》的核心。
馬歇爾在書中講了這樣一段故事:他曾為一群特殊的巴勒斯坦難民做演講。說特殊,是因為給他們降臨災難的武器正是美國制造。他剛到現場,聽眾就開始議論他是美國人,有個男人更是把他視為謀殺犯,使勁沖他嚷嚷。馬歇爾說:
十分幸運的是,我能夠全神貫注地體會那個男人當時的感受和需要。
他用心地與那個稱他為殺人犯的男人對話:「你生氣是因為你想要我的政府改變它使用資源的方式是嗎?」「所以,你很憤怒,你想要一些支持來改善生活條件?」「聽起來,你感到絕望,你是想......」他們對話了將近20分鐘,馬歇爾認真聽他說的每一句話,感受他的感受。最后不僅順利完成演講,還有了意外的收獲。
那個帶頭叫喊的人,精心為他準備了晚餐。僅用「溝通」,似乎無法概括他們之間的這場交流。溝通沒有這麼大的能量,這實際上是一種和解,是兩顆心之間彼此感受。溝通只是一種手段,和解才是最終目的。對孩子說教,到他服從為止,可你哪里知道他心里的不服氣?和伴侶「溝通」,到對方認輸為止,可也許他內心其實還有諸多疑問和不滿。目的達成時,「溝」不一定「通」,很有可能是把眼前的問題,轉移到了心里。溝通也許可以讓表面上過得去,但心與心之間的隔閡,唯有和解才能消除。
愛自己,始于與自己和解馬歇爾在書中還提到說:「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于培育對自己的愛。」這里所說的「對自己的愛」,并不是指給自己吃好穿好用好,而是像作者說的那樣:轉變消極的自我評價方式,與自己和解。
有次,馬歇爾不小心把墨水染在新外套上,他十分懊悔,不停地訓斥自己愚蠢。當他意識到自己在自責時,他突然平靜下來。他回想自己之所以把墨水染在衣服上,是著急回答別人的問題,忘了戴筆蓋,而現在責備自己,是覺得自己沒有照顧好自己。
想到這他開始冷靜下來,覺得幫助別人不應該受到責備,沒有照顧好自己也無需如此自責。他告訴自己以后盡量兼顧,很快又投入工作。有時情緒上來,我們會控制不住地自我打擊,這會讓人陷入更大的焦慮。先與自己和解,才能調整好狀態,打破困局。雙腿殘廢之后,作家史鐵生一度變得自怨自艾,脾氣壞到極點,甚至想到死。他無法面對現實,整日渾噩,直到母親去世才猛然清醒,決心認真過好每一天。他參加文學會,結識更多朋友;他不再訴苦抱怨,只和人聊開心的事;他坦然接受愛情,收獲了幸福的婚姻。生活本就不易,請不要再為難自己。試著轉變消極的自我評價,打破自我否定的陰霾。當你學會慢慢接納自己,認真改變自己,一切自然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本書已在帆書APP上線點擊下方圖片立即免費收聽!(活動時間:2023.9.29-10.6)4個方法,掌握和解的密碼
很認同一句話:
「人這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和解的旅程,和自己,和他人。」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愉快地走完這個旅程呢?《非暴力溝通》給出了以下4個方法:1. 不帶評論的觀察印度哲學家克里希曾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客觀地觀察,其實很難做到,人們往往會把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這些對比,也許可以提供更直觀的感受:她很愛花錢她上周買化妝品花了一千塊錢。
我很笨我這次考試不及格。評論會帶入情緒,這往往不利于我們體會別人或自己的真實感受。2.體會和表達感受我們通常能輕松知曉他人的想法,看法,態度,但感受,往往很容易被忽略。試想一下,如果遇到一道很難的題,你會怎麼想?是「這道題好難」還是「這道題還沒做出來我有點著急」?和別人發生爭執時,會想「他這人蠻不講理」還是「我覺得很委屈」?如果我們不能體會自己的感受,往往也不能體會他人的感受,這會極大阻礙我們溝通。3.找出需要「感受源于需要」。有了觀察,明白了感受,通常就能了解自己或他人的需要。有位太太曾向馬歇爾求助,說丈夫總跟她說「和你說話有什麼用,你每次都不好好聽!」然后這位太太便開始反擊「我怎麼沒有好好聽了?」每次他們都不歡而散。馬歇爾建議她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不要著急反擊,先試著體會一下先生的感受和需要。又一次她的先生說了這句話,她沒有像往常那樣,而是問道:「你不愿和我講,是覺得我不能理解你嗎?」這樣的問法,意外地讓先生平靜了下來,之后他們好好交談了一番,再沒因此爭吵過。找出他人的需要,才能找到問題的核心。4.提出具體的請求最后, 提出具體的請求,越具體才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你不要總看電視」
、 「你不要一直打游戲」,都不如說一句「你可不可以多陪陪我」。正如馬歇爾所說: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麼,如果我們請求他人不做什麼,對方也許會感到困惑。
寫在最后馬歇爾博士說:「雖然我稱非暴力溝通為‘溝通方式’,但它不只是溝通方式。」確實是這樣,僅僅通過這本書來學習溝通,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多讀幾遍,你會發現,這是一本教人學會和解的圣經。
當你學會了理解他人的感受、擁抱自己的不完美,生活就能多一些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