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交際過程中,7條令人醍醐灌頂的「讀心術」,很實用,教會你看透人心,讀懂人性。
01.關于友情:大多數情況下,友情不是塑料的,就是玻璃的。
因此,我們要學會「生人」當熟人相處,「熟人」當親人相處,「親人」當生人相處,關系才能略微長久。
事實上,你幫助過對方9次,第10次沒有幫忙,他大機率就會責怪你甚至怨恨你,即小恩養仇;你幫了對方9次,第10次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依舊沒能成事,他大機率就會痛斥你甚至記恨你,即功不抵過。
在沒有利益糾纏的情況下,你很難看出朋友的人品及價值觀,所以一切維持風平浪靜。一旦利益關系介入,你才能更直白地讀懂人性。
大多數人認為,金錢關系是功利的,事實上,這才是最符合人性的,金錢交往反而長久。
俗話說,人生知交難覓,對待知己,就不要用功利之心相處了。
02.關于成熟: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不是主角,開始甘愿當配角的時候,說明這個人的思想已經慢慢走向成熟。
生活中,很多人習慣爭出個對錯,辯出個輸贏。事實上,當好配角,尊重他人的觀點反而更能掌握主動權。
話越多,反而越不過腦子,言多必有失,也更容易暴露自身底牌。對方如果比你強勢,就知道該用什麼態度和手段對付你。
如果你愿意成為傾聽者,甘愿充當配角,那麼你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深挖、去揣摩、去更好地應對別人的意圖和底牌,從而更好地掌控博弈的主動權。
03.關于社交做事:升維交友,降維做事。
交友要升維,盡可能結識比自己厲害的人;做事情,盡可能爭取形成降維打擊。
因為,利益最大化一直是降維打擊的產物。
羅翔老師是著名的法考培訓老師,近年來火遍全網,名利雙收,上過綜藝、登過熱搜、代言過商品、出圈言詞更是不勝枚舉。我們都是知道,羅老師最開始的舞台在法庭上,他的競爭對手是與他一樣高學歷的法律專業人才和優質辯護律師。
事實上,專業領域沒法讓他迅速出圈,當他把陣地轉移到法考培訓方面,把自己的專業知識、人生閱歷、哲學思維等方面與幽默融會貫通,降維到所有法律學生和有這方面需求的人身上的時候,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迅速封神。這就是降維做事的效果。
04.關于成長:我們可以把失敗美其名曰成長,但不能把智商稅當成交學費。
人們往往痛恨失敗,失敗的經歷多多少少能幫助自己在以后規避同類風險,所以失敗的經歷是必不可少的,失敗后的反思更是一種成長。
智商稅就有所不同,每當被「消費主義」洗腦一次,就會交一次稅。因為我們享受了購物的愉悅,以及切實的商品及服務,并不會覺得有任何不妥,甚至會繼續下單。這就是智商稅和交學費的不同。
你見過哪個學校,天天讓你交學費呢?
05.關于變通:人挪活,樹挪死。
人活著,就是變通兩個字,知進知退,面子和尊嚴都是虛的,沒有實力之前,只有生存才是實在的!
另外,做人不可過分絕對,絕對易生禍端。
人,沒有挨過鞭打,是學不精的;沒有受過委屈,是賺不到錢的。
06.關于思考:有的人不懂得識別周圍的噪音和干擾,導致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各種思維、認知和價值觀,可能這些道理是對的,但不一定就意味著是適合你的!即便是正確的灌輸,也不一定能給你帶來價值,很有可能是希望你能成為服務于他人的人。
因此,有的人循規蹈矩,不懂得獨立思考,如同提線木偶一般,最終淪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
07.關于真話:別人夸獎你的話,別往心里去;別人批評你的話,建議用心去思考,因為那才是真話。
要想掌握識人的藝術,就需要掌握一些社交「讀心術」,更需要掌握人際交往心理學。以上,微語職場分享7個方面,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只有尊重人性,讀懂人性,才能更好地利用人性,成為職場社交博弈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