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人們說:「高手都是沒有情緒的。」可如果失去人本該有的情緒,那該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情緒只能制造問題,不能解決問題,高手都在解決問題,而不會制造問題。真相果真如此?
所謂的「高手」只是你眼中的高手,你并沒有接觸過他們的圈子,或者說你根本沒有觸及到他們的痛點,所以才會認為他們沒有情緒。
這就像幼兒園小朋友,狠狠的打了你一拳,你會為此生氣發怒嗎?大多數成年人不會因此產生情緒,而是一笑了之,可是如果同樣是成年人,無緣無故的打你一拳,你會有情緒嗎?答案不言而喻。
同樣的行為,在不同人身上發生,引導情緒自然會不同。當乞丐笑話你窮的時候,你不會有情緒,但同事笑話你窮的時候,你不自覺地產生情緒。
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寒冬就有炎夏。情緒也不例外,有正面情緒,也有負面情緒。
有情緒是人的本能,有正面情緒,也有負面情緒。正面情緒可以促使人們進步,負面情緒會導致問題的產生。
當然物極必反的道理,正面情緒也可能出現樂極生悲的情況,比如,大家聚會喝酒高興,結果酒后行為不受控制,導致不好的事情發生。
被壓抑的久了,有些人彎腰久了就再也直不起來了,但有些人要改變現狀,奮發圖強改變了現狀。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只有產生結果后,才由人們判斷它的好壞。
如果人真的沒有情緒,和冰冷的機器又有什麼差別?情緒會讓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同樣也會讓事情功虧一簣。
人有情緒才正常,差別在于有些人主導情緒,有些人被情緒所主導。主導情緒可以讓事情在可控的狀態下產生積極效果,被情緒主導就會讓事態產生意料之外的后果。
情緒這件事需要的是管理,很難被控制。難道說你控制了,情緒就不會產生了嗎?就像看到恃強凌弱的人,看到社會的不公,你想控制情緒,他就不會產生嗎?
有些人可能對外界事情漠不關心,但放在自己身上呢?比如,自己功勞被別人占有,自己的成績被別人竊取,愛人背叛了自己……難道因為控制了情緒,它就不產生嗎?
同理,領導找你談話了,說下一步要提拔你,讓你準備好交接工作,哪怕你沒有表現出來,但高興的情緒就不會產生嗎?
情緒不會因為刻意的控制就不產生,關鍵在于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情緒可以對自身起到積極的作用,而非負面的作用。
①自主產生的情緒。
自主情緒的產生是由認知架構,價值觀導致,比如,看到不公平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氣憤;熟悉的人離世,就會產生傷心的情緒;跟心愛的人在一起,會產生高興的情緒……
自主產生的情緒,受外界因素影響,但關鍵在于自己的認知架構、價值觀。就像有些人看到不公平的時候,他覺得所謂啊,反正社會現狀不就如此,早就見怪不怪了,更何況有些人正是這些不公平的受益者。
再比如,熟悉的人離世,有些人生性涼薄,也完全不會產生傷心的情緒……
情緒產生與每個人的認知架構,價值觀有很大的關系。
②被引導出的情緒。
領導剛批評了你,這時你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可這時有同事拱火說:「XXX領導有啥資格批評你?事情是做,功勞是他領,出了問題還要批評你,外行領導內行,又不是你一個人的錯……」
人性就是如此,否定別人容易,否定自己難,這麼一想好像是這個道理,為啥錯就是我一個人,于是負面情緒產生,導致自己的問題沒有得到改善,還會在情緒的引導下跟領導唱對台戲。
結果很可能替你抱不平的同事從中獲利,而你還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小結:情緒不會因為控制就不產生,而是因為管理才不會成為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有可能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層次的問題,很難依靠這個層次的思考去解決,所有的困難問題的答案,都在更高的層次。」
之所以人們說「高手都是沒有情緒的」,是因為那不過是你眼中的高手。可以導致你產生情緒的問題,在他們眼中那都是小問題。
就像小時候我們經歷過的一些事情,當時認為是過不去的坎,可現在回頭再看,那些問題完全可以一笑了之,根本不會再因此而產生任何情緒。
并非事情本身發生了變化,而是由于自己層次已經提升,所以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不會再影響自己的情緒。
層次的提升,不僅是在社會地位的提升,還在認知層次的提升。
比如,有些下屬發牢騷說:「XX領導嫉賢妒能,因為我能力強,他怕我對他產生威脅。」對于上級來講,聽到這種話雖然心里不爽,但不會對下屬釋放自己情緒,最多就是找機會給他「穿小鞋」而已。
職場上能力強的人很多,但職位卻很少,能力強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不是被提拔的關鍵,不會因為下屬說什麼就會改變。
就像乞丐笑話富豪窮鬼一個,難道富豪被乞丐的話影響情緒,然后去證明什麼嗎?但如果是掌握支配財富差不多的富豪之間,很有可能為壓對方一頭,投入更多來證明自己。
基層員工可能不會讓中層干部產生情緒,但高層領導會讓中層干部產生各種情緒,層次高低決定了是否會被情緒所影響。
人們之所以認為:「高手都沒有情緒」,是因為對方的層次更高,而不是他們沒有情緒。只有層次差不多的人之間,產生的情緒才會被察覺。就像是你的對手,決定你的高度是一個道理。有情緒才正常,沒情緒的人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