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有言:「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里。」
小的時候,你我還是家鄉的表堂兄弟姐妹。長大后,各奔東西,每個人都去到不同的城市工作、打拼,以往的感情,也終究變得淡薄了。
所有的感情和關系,就跟火柴上的火焰一樣,會隨著時間而燃燒殆盡,逐漸熄滅。以往的感情再好,也成為了歷史。當下以及未來,只能成為陌路人。
人們不理解,以前的親戚之情可以延續一輩子,為什麼如今的親戚之情,延續的時間特別短暫呢?因為時代、人心、觀念都發生了改變。
跟老家的親戚越來越不親,逐漸疏遠,說明了這4個問題。
問題一:小農社會觀念的變遷、更替。
在農業社會,由于交通不便利,傳統的親緣觀念特別濃厚,人們安土重遷,所以絕大多數人都會在某個小地方,生活一輩子。
你在這條村莊生活一輩子,親戚也在這條村莊生活一輩子,那你就需要跟親戚打交道,保持頻繁的聯系。如此,親戚關系哪能不好呢?
隨著農業社會的變遷,工業化、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科技變得發達,交通愈發便利,外出務工的流動人口越來越多,親戚之間的紐帶,只會越發薄弱。
以前,是低頭不見抬頭見,基本一天見一面。如今,是逢年過節才碰面。交流少了,社交的圈子改變了,關系不就變淡了嗎?
傳統的親緣關系,依附于傳統的農業社會。當農業社會的模式成為歷史,那傳統的親緣關系,也會成為歷史。
老家的親戚越來越不親,越來越疏遠,并非平白無故出現,而有客觀的因素在里頭。
問題二:獨生子女增多,導致了斷親潮。
一談到獨生子女,我們都會想到這樣一句話: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不認識,四代陌生人。
第一代人,還算比較親。到了第二代人,這表親的關系,就有點疏遠了。到了第三代人,親戚之間就不認識了。到了第四代人,就跟陌生人一樣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70后到00后這四代人。70后觀念傳統,重視親戚關系。80后的觀念半傳統,只認識親戚,而不重視感情。
90后的觀念不再傳統,只認識一部分親戚,至于感情什麼的,根本就不在乎。00后的觀念已經偏向于「獨身主義」了,根本不認識,也不在乎任何的親戚。
90后和00后,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都在城市長大,經歷了城市化的進程,那他們的思想,就不會跟農村的親戚觀念沾邊。
當下,斷親潮加劇,這都是獨生子女這一代人不可避免的經歷。更何況,在城市化面前,所有傳統的親戚感情,都會走向破碎。
問題三:人們的圈子增多,會忽視親戚圈子。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將精力投入到這個圈子當中,那對于其他的圈子,就不會太在乎,哪怕在乎,也有心無力。
舉個例子。老陳來到大城市打拼,除了過年,平時都不回老家,他的社交圈子都是單位的同事、工友,以及談生意的客戶。
日常工作,老陳需要花費諸多的精力,去維系跟同事、工友的關系。談項目的時候,需要花費諸多的精力,去維系跟客戶的關系。
在精神內耗如此嚴重的今天,人們都不喜歡社交,那他們除了維系必要的職場關系外,又怎麼可能會花時間,去維系親戚的關系呢?
更何況,近些年有越來越多的人,逢年過節也不回家了,直接在城市過節。因為他們不想舟車勞頓,也不想見到早已陌生的親戚。
社交圈子發生了變化,親戚被排除在了社交圈子之外,如此,哪還有什麼感情呢?
問題四:壓力增大,不想再逢場作戲。
一談到工作,我們會感慨996真苦。一談到996,我們會悲嘆壓力山大,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現階段的工作模式,八成以上都是996的工作制。早九晚九,一周連續上六天。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只會讓人愈發冷漠、薄情、低欲。
從人性心理的角度來說,適度的工作,讓人們的身心健康。高強度的工作,以及無限度的PUA,只會讓人們對「人情」感覺到厭惡。
試想,在職場中已經被「人情」搞得傷痕累累了,離開了職場,在僅剩不多的休息時間,又有誰會喜歡這人情關系呢?
不再喜歡人情,等于厭惡了逢場作戲。而如今的親戚之情,絕大多數都以逢場作戲為主。這,就是矛盾所在。
生活的節奏太快,人心愈發急躁,沒有了感情,只剩下利益的爭執。那我們跟親戚愈發疏遠,就是現代人必然的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