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到骨子里的教養,就藏在3個細節里
2023/09/01

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要使人真正成為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

真正的教養,是不要刻意表現的,而是習慣那樣、自然會這樣,又深入到骨子里,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

把為人處事的智慧,融入到日常,就能讓一個人出類拔萃,長期自我修煉。

01

言有尺:人多,少言;事多,慎言。

我們用三年時間學說話,又用一輩子的時間,學會閉嘴。

你若是管不著自己的嘴,那就會一直信口開河,說一百句也不著調,反而令人厭惡。

因此,我們要訓練自己,做到一言九鼎,甚至一言不發,也能令人信服。

人多,少言。

「人多嘴雜」,你說的話,很快就會被傳播,變成形成無數個版本。這樣做,很容易被人抓住話柄,還有可能傳謠。

三國時的楊修,隨同曹操出征,因為告訴大家「雞肋」,然后帶頭打道回府,動搖了軍心,被曹操治罪。

要知道,人多時,一句話就能改變風向標。達到煽風點火的作用,不得不少說幾句啊。

在很多大會上,真正的高手,是不會帶頭說話的。等大家說過了,默默地記下來,加以分析。

從雜亂無章的世界里,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這是火中取栗,也是冷眼旁觀,多種智慧在其中。

事多,慎言。

人在事情多的時候,習慣性發牢騷,或者想盡辦法把事情推出去,說服大家一起來做事。

當然,事情多了,難免考慮不周到,從而詞不達意。

北宋時,王安石推動變法,守舊派反對變法。因此北宋進入了多事之秋。蘇軾站出來,說「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因此惹惱了皇帝,被貶黃州等地。

蘇軾在惠州時,開口就吹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朝中的人認為,蘇軾活得太舒服了,于是把他貶到了海南。

事情越多,我們越難以看透,因此要慎重地說話。凡事要深思熟慮,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要為后果承擔責任。

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慎言,禍事就不會惹到自己身上了。

02

行有止:成功,戒傲;失敗,戒躁。

一個人開展任何一種行動,都是有目標的。初衷,是為了「成就某件事」。

但是,常常事與愿違,成敗總是自己不能控制。想要的結局沒有,不想要的事情,卻冒出來了。畢竟,我們不是世界的主宰者,大部分的人只是參與者。

很多時候,我們在行事時,要想一想別人。要知道這樣的道理——你一路順風時,逆向行走的人,在逆風而行。

好的行為,是這樣的:做人如水,始終平淡、平靜,不以成敗論英雄。

成功,戒傲。

把事情做成功了,就使勁炫耀,這是在貶低別人。其教養之低,可見一斑。

比方說,你考試拿了一百分,不要洋洋得意。要考慮到還有人不及格。你拿到了一大筆獎金,不要吹噓,要考慮有人業績不佳。

人最怕和別人形成對比,把別人比下去。要知道,這樣做,會樹敵,也體現了自己的輕浮。

驕傲自滿,害人害己。成功了,學會歸零,把它當成新的開始,就對了。大家又在同一條起跑線了。

失敗,戒躁。

愛默生說過:「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

事情搞砸了,人就容易發脾氣,這樣做,其實是推卸責任。認為自己早就安排好了,是大家不配合,不落實。

失敗了,最該反思自己。穩住了情緒,繼續走幾步,也許事情就有轉機了。

晚清大臣曾國藩在江西時,和太平軍較量中失利。江西的官員陳啟邁,又處處刁難他。為此,曾國藩到皇上面前,參了陳啟邁一本。

陳啟邁是被批評了,但是江西的官員對曾國藩的態度更差了。

在江西吃過苦頭的曾國藩,終于明白:「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人要沉住氣,考慮長久。因而,他的人生發生了轉折。

沉沉浮浮的人生,都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責人,不氣人。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就能穩中求進。

03

心有敬:本事再大,也敬天地;地位再高,也敬規則。

人啊,最怕的是目空一切。你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其實是對社會的極大不尊重,也是不感恩的體現。

一切的本事和地位,都是「眾星捧月」的結果,哪能一個人獨有呢?

本事再大,也敬天地。

《說唐》里有個叫李元霸的人,功夫了得,所向披靡。可是他舉起武器,對著天,破口大罵。結果一道閃電擊中了他。留下一個天大的笑話。

天地孕育萬物,包括「你」。

敬畏天地,才能和周圍的一切,和諧共處。我們的本事再大,也是找到了利用天地萬物的方法而已。要感恩這一切,敬畏天地的自然威力。

地位再高,也敬規則。

在法國,發生了一件令人氣憤的事情:猶太人德雷福斯被軍事法庭定罪,流放了,理由是做了反面間諜。可是作家左拉發現了事情的真相,德雷福斯壓根不是間諜,這個案子錯了。

法國的高層,不愿意糾正錯誤,還把左拉趕到了英國。

直到1906年7月,德雷福斯被釋放。規則,到底戰勝了「人性」。

「無規矩,不成方圓」,就算是高層的人違背了規則,也要低頭。這是對群眾最好的尊重。

誰能維護規則,誰就是令人敬佩的人。

04

哲學家洛克說過:「教養的本質,是在交往中對于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輕視和侮蔑。」

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家庭的關系,都體現了教養。你讓別人、社會、家庭變好了,那麼你的生存環境也會變好,從此一起變好。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讓大家都舒舒服服、開開心心過日子,你的日子也不會太差。

做人,貴在知己;處事,貴在知人。

若人人管好自己,大家定能溫暖同行。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