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最慘明君唐憲宗:被妃子伙同太監害死,27年后,他兒子才為他報仇
2023/06/02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從大明宮中和殿傳出消息:憲宗皇帝駕崩,享年43歲。

憲宗英年早逝,其死因涉及立后立儲及宮廷內部的斗爭等許多方面。憲宗的去世,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1、立后之爭

還在德宗貞元九年(793年),李淳16歲之前,李淳便已與宮女紀氏有了第一個兒子李寧。貞元九年十二月,祖父德宗為愛孫——當時為廣陵王的李淳納已故駙馬都尉郭曖之女為妃子。

郭曖是唐中葉名將、號稱尚父的邠陽王郭子儀之子。

郭曖之妻又是代宗皇帝之女升平公主。因此李淳所納郭氏,出身高貴顯赫,絕非等同于一般的宮妃。

貞元十年(794年),李淳又與另一宮嬪有了次子李惲。 貞元十一年(795年),18歲的廣陵王李淳才與郭妃有了第三子李宥(后改名李恒)。此后,憲宗又與宮中嬪女生有十七子,不過,這些宮女的姓氏封號已無從考證。

憲宗即位后的元和元年(806年)八月,長子李寧被封為鄧王、次子李惲被封為澧王、三子李宥被封為遂王。其余十七子也先后封王。

在封諸子為王的同時,郭氏被冊封為貴妃。郭氏之所以被封,當然是由于其祖父郭子儀為唐朝立有「大功」的原因,正是因此,順宗在位時,對這個兒媳婦也是「深寵異之」。此外,郭氏之母、代宗之女升平公主此時仍然在世,估計也發揮了很大的影響作用。

按常理來說,郭氏出身顯貴,又被封為貴妃,其所生遂王李宥按年序來講雖居第三,卻與長子鄧王李寧僅相差兩歲,與二子澧王李惲年齡也相差無幾。

從立嫡不立庶的原則來看,兩歲之差自不應在考慮范圍之內。

李宥應立為太子,其母郭妃理所當然應立為皇后,然而事情卻不這樣簡單。

據史書記載,終元和之世,郭妃始終沒有當上皇后。

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憲宗與郭妃存在感情上的隔閡。

早年代宗所娶韓國夫人之女崔氏,即依仗母親及姨母楊貴妃之勢驕橫妒悍,使代宗產生了極大反感。憲宗所娶郭妃,雖未見史書明確載有此種情況,但從郭妃後來的種種跡象來看,她與憲宗在感情上的隔閡是顯而易見的。

第二,所謂「后庭多私愛」

的問題。

據史書記載,「憲宗懿安皇后郭氏…元和元年(806年)進封貴妃,群臣三請立為后,帝以歲子午忌。又是時后廷多所嬖艷,恐后得尊位,鉗制不得肆,故章報聞罷。穆宗嗣立,上尊號皇太后」。 顯然,憲宗沒有立郭妃為皇后,是由于憲宗后庭多私愛,擔心一旦立郭妃為皇后,其門族華盛,會干預憲宗嬖幸后宮。

從憲宗與后宮嬪妃生有二十余子、十八女,子女之多僅次于太宗、玄宗的情況來看,憲宗希望在占有更多嬖艷上具有較大自由,的確是他不立皇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政治上的原因。

在唐代,皇后的地位是頗為特殊的。如果所立皇后擁有較強的政治欲望,在一定的條件下,很容易干預朝政甚至垂簾聽政。 高宗朝的武后、中宗朝的韋后、肅宗朝的張后,都是皇后干政的先例。如果論家世地位,憲宗的郭妃遠在武后、張后之上,即使出身關中著名士族韋氏的韋后,也難以企及。正是由于郭妃家世過于顯赫,憲宗才決心不立郭妃為后,以免在權力上(不僅是占有嬖艷的權力)受到制約。

其實,郭妃的祖父由于功高位顯,在肅、代之際時便備受猜忌。由于母親受到遏制不能正位中宮,其子自然隨之失寵。

元和四年(809年),憲宗決定立紀美人所生長子李寧為皇太子。

2、第一次儲位之爭

元和四年三月,憲宗已即位四年之久。在究竟立紀美人所生長子李寧還是立郭貴妃所生嫡子遂王李宥為儲貳的問題上,憲宗考慮再三,遲遲不決。

從憲宗的本心來講,是準備立長子李寧,因為李寧之母紀美人沒有家世背景,立李寧可以無將來的母后干政之虞。 但是立李寧,必然會受到郭貴妃等人的反對,特別是那個郭貴妃之母、代宗之女升平公主,年事已高,真要鬧起事來,憲宗也是不好說什麼的。

此時,宰相李絳上書建議早立太子,但是沒有明確指出應立鄧王還是遂王。

長子李寧僅比郭妃之子李恒年長兩歲,而且也不存在為皇室立有大功勛的問題,因此年僅17歲的李寧似乎難以窺覦太子之位。次子澧王李惲,其母為無名的宮嬪,其本人又處于次子地位,也沒有窺覦太子之位的可能。真正有實力窺覦太子之位的只能是遂王李恒。

當然,此時李恒年僅十五六歲,真正窺覦太子之位的當然是他的母親郭貴妃。

郭貴妃是憲宗后宮中唯一封妃者,出身顯赫,又有母親升平公主作后台。如果其子遂王李恒能立為儲貳,那麼自己就必將會立為皇后。李恒雖年紀略小于長子李寧,但屬于嫡出,立為太子,名正言順。

正是因此,憲宗即位四年在立儲問題上的猶疑態度,才使郭貴妃等人著急起來,他們很可能已在暗中活動,敦促憲宗及早立遂王李恒為太子,這就是李絳所言的「窺覦之端」問題。

李絳的進言,雖未講立何人為太子,從其批評「窺覦之端」的態度來看,他應當是支持長子鄧王李寧為太子的。憲宗既得到李絳等大臣的支持,于是決定立鄧王李寧為太子。

制書修成以后,憲宗又提前「示絳等」,隨后才予以頒布。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憲宗命令吏部具體籌辦太子的冊立儀式。可是天公不作美,春夏之季,陰雨一直不斷,冊封儀式一直沒有辦法舉行,于是改為孟秋。 然而入秋以后,仍然是陰雨連綿,天無晴日。一直到了冬十月,太子李寧的冊封儀式才正式舉行。

冊封儀式因陰雨一再推遲,好像已預示了李寧的難以長久,元和六年十二月,年僅19歲的皇太子李寧因病去世。

太子的去世,使憲宗受到一次嚴重打擊,為此,13天未能上朝。

憲宗敕令國子監裴茞攝領太常博士,進入西內宮中具體主持太子的葬禮。 裴茞深通古今禮儀,為慰藉憲宗的悲痛之情,裴茞自行創造并親自主持了以往國典中所沒有的十分隆重的太子葬禮,憲宗十分滿意。謚李寧為「惠昭太子」。

1991年12月5日,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潼縣文管會發現并發掘了位于今西安霸橋區與臨潼交界處的惠昭太子墓,墓雖經以往盜掘,考古工作者仍發現了用漢白玉制成的元和四年冊鄧王寧為皇太子的冊文。從該墓的規模來看,憲宗對惠昭太子的葬儀規格是比較高的。

3、第二次儲位之爭

長子李寧的去世,使立太子之事又一次提上了議事日程。是立次子澧王李惲、還是立三子遂王李恒,成為當時各種矛盾斗爭的焦點。

據史書反映,當時支持擁立憲宗次子澧王的政治力量主要是宦官吐突承璀。

「承璀獨排群議,屬澧王,欲以威權自樹,賴憲宗明斷不惑。」

從這段史料來看,憲宗是不支持立澧王的。

但是,從《舊唐書·崔群傳》的記載來看,元和六年(811年)「穆宗時為遂王,憲宗以澧王居長,又多內助,將建儲貳」。

憲宗最初是準備立第二子澧王李惲為太子的。 憲宗與吐突承璀的傾向是一致的。但是,憲宗的設想受到了崔群的堅決反對。崔群認為,遂王居嫡,應立位東宮。

最初憲宗令崔群為澧王作讓表,崔群說:大凡說來,自己應當為太子,才有陳讓的禮儀:自己不應為太子,「何來陳讓之表?」拒絕為澧王作讓表。

崔群的意見是有代表性的,最后憲宗在這個問題上妥協,同意立遂王為太子,後來遂王即位成為穆宗。

惠昭太子李寧死于元和六年十二月,而遂王一直到元和七年(812年)七月十九日方被立為皇太子,其間儲位虛懸的時間長達七個月之久,可見當時圍繞儲位的斗爭是異常激烈的。

支持澧王為太子的吐突承璀,作為宦官的首領,元和中期以來,一直是朝官李絳、白居易、崔群等人反對的對象。所謂吐突承璀「獨排群議」,排的是崔群、李絳等人的意見,崔群、李絳都是支持遂王為太子的。雖然元和六年吐突承璀為淮南監軍,他的意見仍可以通過與其關系密切的李吉甫轉達給憲宗。

不過,也正由于吐突承璀此時不在京師,因此他的意見終于被李絳等人所否定,遂王終于被立為太子。

遂王被立為太子,憲宗卻一直沒有冊立其母親郭貴妃。

元和八年(813年),不少大臣再三請求憲宗冊封郭貴妃為皇后,都被憲宗以子午時忌為由拒絕。 其實如果說元和八年有歲時之忌,那麼元和八年(813年)以后的七年中都有歲時之忌嗎?顯然歲時不利是憲宗不欲立郭貴妃為皇后的借口。從這一點來看,憲宗雖立遂王為太子,在內心深處,實際仍存動搖。

元和八年以后,吐突承璀從淮南重新返回中央,支持遂王的李絳則被憲宗罷相。 元和十年(815年)一月,李絳出任華州潼關防御鎮軍等使,此后又丁母憂,在中央的時間不多。元和十四年(819年),支持遂王為太子的崔群也被排擠出朝廷。因此吐突承璀及其同黨皇甫镈等人的掌權,已有可能動搖遂王的皇太子地位。

而遂王及郭貴妃顯然也已感到了形勢的不妙,崔群被排擠出中央,給他們敲響了警鐘。 為了保住太子之位及隨之而來的權勢富貴,他們終于以發動宮廷政變的方法來孤注一擲。

4、憲宗暴崩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一日,憲宗由于服食丹藥而病倒,停止了正常的元會。義成軍節度使劉悟入朝,憲宗勉強在麟德殿召見。劉悟在解決淄青方鎮活捉李師道的事件中,立有特殊功勛,所以憲宗才支撐病體接見。憲宗自服藥以來,身體虛弱,多次停止上朝,因此京師傳言四起,人心不穩。

劉悟見到憲宗,并傳出憲宗的講話,京師人心才稍稍安定。但是時過不久,正月二十七日,宮中卻傳出憲宗皇帝駕崩的消息。

關于憲宗之死,史書的記載略有不同。

《舊唐書·憲帝本紀》記載為:

「(憲宗)時以暴崩,皆言內官陳弘志殺逆,史氏諱而不書。」《新唐書·憲宗本紀》記載為:「宦官陳弘志等反。庚子,皇帝崩,年四十三。」

《舊唐書·王守澄傳》記載:

「時帝疾大漸,內官陳弘志等殺逆。憲宗英武、威德在人,內官秘之,不敢除討,但云藥發暴崩。」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記載:

「上服金丹,多燥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于中和殿,時人皆言內侍陳弘志殺逆。」

從上述記載來看,憲宗之死,餌食丹藥并不是主要原因,宦官陳弘志的弒逆直接造成了憲宗的死亡。當然,參加殺害憲宗的并不只是陳弘志一人。

據《新唐書·王守澄傳》記載:

「是夜,守澄與內常侍陳弘志殺帝于中和殿,緣所餌,以暴崩告天下,乃與梁守謙、韋元素等定冊立穆宗,俄知樞密事。」

《資治通鑒》也記載:

「中尉梁守謙與諸宦官馬進潭、劉承偕、韋元素、王守澄等共立太子。」

可見,除陳弘志外,王守澄、馬進潭、劉承偕、韋元素、梁守謙都與憲宗之死有關。

自憲宗即位以來,重用吐突承璀等一批新起宦官,而對貞元以來老一代宦官則有所壓制。

隨著吐突承璀在元和后期的再次炙手可熱,宦官中的有些人也因利益分配的不均,對吐突承璀產生不滿,使宦官集團形成了以吐突承璀為首和以梁守謙、王守澄為首的兩個不同集團。

吐突承璀與皇甫镈等新進官僚都企圖廢掉現任太子李恒,立澧王李惲為太子。而梁守謙、王守澄等宦官則與崔群等朝官聯合,設法鞏固原為遂王、現為皇太子的李恒的地位。這一派雖然不像吐突承璀一派那樣得勢,但由于有郭貴妃及現為皇太子李恒的支持,也有相當實力。

5、誰殺了憲宗?

元和六年(811年),憲宗在立太子的問題上順從了崔群等人的意見,立了遂王李恒,但一直不立郭貴妃為皇后,這反映了憲宗內心仍存在矛盾。也許正是看到這一點,當元和十四年(819年)支持皇太子的崔群等人被貶出朝廷、憲宗本人因服丹藥日漸虛弱之際,吐突承璀又公開提出重立太子的問題。

對此,《資治通鑒》有明確的記載:

「初,左軍中尉吐突承璀謀立澧王惲為太子,上不許。及上寢疾,承璀謀尚未息。太子聞而憂之。」

吐突承璀敢于公開提出太子的廢立問題,是不是得到憲宗的支持或默許?不得而知,并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

對于吐突承璀的圖謀,太子自然十分擔心,他曾秘密派人問計于母舅、時為司農卿的郭釗,郭釗回答說:「殿下但盡孝謹以俟之勿恤其他。

郭釗屬于太子及郭貴妃之黨。他讓太子盡孝道而耐心等待。等待什麼呢?也許是要讓太子李恒耐心等待憲宗晏駕那天,自然繼承皇位,但憲宗年方43歲,除非特殊的情況,一時半會兒是輪不到太子即位的。

再一種可能,就是讓太子耐心等待宮廷政變。如果是這樣,司農卿郭釗肯定也是政變的策劃者、參與者。

不管怎樣,不久以后,宮廷政變果然發生了。在憲宗被害、穆宗即位的同時,吐突承璀及其所要擁立的澧王被一并殺死。

太子李恒在宮中的敵對勢力被徹底掃除。

對于憲宗死亡的原因,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明確指出:

憲宗之崩,見殺已明,細觀終始,陳弘志不過是「推刃之賊」。憲宗不立郭貴妃為后,「已而與吐突承璀謀廢穆宗,立澧王惲,事雖未行,而郭妃母子亦岌岌矣」。

因此,郭妃母子勾結宦官殺害憲宗,「憲宗之賊非郭氏、穆宗而誰哉!」

當代史學家陳寅恪認為,憲宗之死,是穆宗、郭貴妃與宮中梁守謙、王守澄等宦官共同策劃的結果。

總之,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的憲宗之死,實際是由穆宗、郭貴妃等做后台、由宮中宦官直接出手而發動的一場宮廷政變。

所有參與冊立穆宗的官員如韋元素、楊承和、梁守謙、王守澄、馬進潭、劉承偕等人,都屬于此次政變的陰謀集團成員。

政變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吐突承璀等人廢掉現太子李恒、立澧王李惲為皇位繼承人。

政變以后,太子李恒于同年閏正月初三即位為穆宗,賜參與政變的左右神策軍士每人五十緡錢,六軍、威遠人均三十緡。左右金吾人各十五緡。 對于親手殺死憲宗的兇手陳弘志,穆宗任其為淮南節度使監軍。

元和六年(811年)時,吐突承璀曾出任淮南節度使監軍,這是一個公認的有權有利的肥缺。

為了掩人耳目,穆宗即位以后,立即下令杖殺方士柳泌、僧人大通,其余方士都流放至嶺南。使世人更加相信憲宗是服用了這些方士的丹藥而喪生的。

長期以來,由于憲宗的反對,郭貴妃的皇后夢一直難以實現。

現在,夫君憲宗的尸骨未寒,閏正月十二日,郭貴妃被冊封為皇太后。

然而,穆宗沒有想到,多年以后,竟有人追究元和末年殺害憲宗之事,為憲宗復仇。

6、給憲宗復仇

元和十五年(820年)五月十八日,號稱一代中興之主的唐憲宗被安葬于同州奉先縣(今陜西蒲城)西北二十余里的金熾山上,號景陵。

穆宗為憲宗上謚號為圣神章武孝皇帝,廟號憲宗。 唐代皇帝陵大多依山為墓,金熾山雖不像太宗昭陵九峻山那樣巍峨高大,卻也不乏雄邁之氣。

憲宗被穆宗、郭貴妃勾結宦官殺害,15年以后,有人開始追究「元和逆賊」,為憲宗復仇。

作為憲宗的第三子,穆宗自政變以后,在皇帝位四年,于長慶四年(824年)因餌食金石之藥毒發而死。

其長子李湛即位為敬宗,在位三年,于寶歷三年(827年)被宦官殺死。

穆宗的第二子李昂即位為文宗。

文宗的即位,雖然曾得到宦官王守澄的幫助,但文宗「疾元和逆罪久不討」

,「患中人權柄太盛,自元和、寶歷比致宮禁之禍」。 準備依靠丞相宋申錫尋機會除掉王守澄等,但未能成功。

大和九年(836年),文宗以李訓為宰相,以鄭注為鳳翔節度使,追討元和末年殺逆憲宗之罪。九月,文宗派齊抱真持御杖將殺害憲宗的直接兇手時任襄州監軍的陳弘志杖死。十月九日,文宗所派中使李好古奉命鴆死王守澄。撤王守澄之弟王守涓徐州監軍一職,不久亦死。

流放楊承和于驩州(今越南榮市),流放韋元素于象州(今廣西象州東北),隨后,文宗派人將楊承和賜死,將韋元素于武昌(今湖北武昌)殺死。至此,當年參與謀殺憲宗的部分重要兇手都被文宗追究處死。

文宗死后,穆宗第五子李炎即位為武宗。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年)六月,憲宗被害時,武宗才五六歲,對元和末政變之事毫不知曉。

大中元年(847年),憲宗第十三子李忱即位為宣宗。

宣宗系由后宮鄭氏所生,而鄭氏早年曾為郭太后的侍兒,史載兩人「有宿怨」。 鄭氏生下宣宗后,地位方有改變。宣宗生于元和五年(810年),憲宗被害時,宣宗十余歲,對政變之事已有記憶。

郭太后此時已七八十歲,為五朝母后,由于當年謀劃殺害夫君憲宗,此時又值憲宗之子執政,郭太后心懷慚懼。

當年政變幫兇的先后被誅,更使她坐臥不安。

因此,她企圖以自盡來嫁罪于宣宗,使宣宗承受不孝之名。這使宣宗更加憤怒。所謂「其夕,后暴崩,上志也」,反映了郭太后之死,必是宣宗所下旨令。

郭太后死后,太常官王皞上疏請以郭太后合葬景陵,配享憲宗廟,宣宗不悅,令宰相白敏中斥責之,王皞爭辯說,「后乃憲宗東宮元妃,事順宗為婦,歷五朝母天下,不容有異議」。

宣宗聞之大怒,將王皞貶為潤州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令。由此可見宣宗對郭太后的仇恨。

郭太后之死,標志著當年謀劃、參與殺害憲宗的兇手被文宗、宣宗徹底掃除干凈。

(正文完)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