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媽媽的這種行為,正在讓孩子逐漸缺少自立能力,尤其是男孩!
2022/12/29

不想把男孩養廢,就別靠他太近,別對他太好。

適時放手、傾情守望,便是媽媽對男孩最好的愛。

有一次,幾個朋友聚會。

孩子們一見面就聚在一起玩游戲去了,唯獨閨蜜的兒子明明一直坐在閨蜜身邊。

讓他去跟小夥伴們一起玩,別老纏著媽媽,他卻說:「不行,我就要跟媽媽在一起,媽媽幹嘛我幹嘛。」

另一位朋友開玩笑地說:「明明,你都9歲了,怎麼還是個媽寶?」

明明生氣地扭過頭去,不搭理我們。

閨蜜摸了摸明明的頭,說道:

「我們明明就喜歡黏著媽媽,媽媽也喜歡黏著明明,誰叫我們感情好呢。

看著閨蜜一臉「被需要」的滿足感和驕傲感,我的心裡隱隱有些擔憂。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

「男孩與生俱來就具有某種程度的『戀母情結』。

3-6歲,男孩依戀母親,是正常現象。

但6歲以後,男孩還表現出對母親的過分依戀就要注意了,可能會影響孩子心理的正常發展,造成不成熟的個性。」

凡事過猶不及,母子之間的親密,同樣需要分寸和界限。

過度親密,會給男孩的成長帶來一系列的「麻煩」,甚至毀了他的一輩子。

媽媽沒有界限

男孩就會缺少敬畏和尊重

其實很早之前,閨蜜和明明之間的問題就已經暴露了出來。

有一次,我去閨蜜家做客。明明一進家門沖著閨蜜嚷嚷:

「王春花,我讓你幫我買的新鞋你買了嗎?」

閨蜜笑呵呵地迎上去說:

「哎呀,寶貝,媽媽忘了,明天,明天媽媽一定給你買回來。」

明明一聽,立刻把手上的書扔在地上,狠狠踢了一腳凳子,對著閨蜜吼道:

「王春花,你就是個豬腦子,什麼都記不住。」

我忍不住想要責備明明幾句,怎麼能這樣不分場合地直呼親媽的名字,閨蜜卻攔住我說:

「沒事兒,他就是小孩子脾氣,過一會兒就好了。」

看著閨蜜對明明的遷就和溺愛,我想起了家裡老人常說的一句話:近廟欺神。

住在廟跟前,對神都會少了敬畏感。

史蒂夫·比達爾夫也在《養育男孩》中寫道:

「男孩體內的睪丸激素,會讓男孩精力充沛,也會讓男孩變得狂躁。他們需要明確的規則,需要知道誰負責管理他們。」

這就告訴我們:男孩需要敬畏感。

媽媽對男孩太過寬宥,男孩就會恃寵而驕、為所欲為,失去對媽媽的敬畏和尊重。

陜西寶雞,一個看起來7、8歲大的小男孩,在大街上將自己的媽媽摁倒在地。

他一邊用腳踢媽媽,一邊對著媽媽大聲吼叫。

看不過去的保安前去制止男孩,男孩不但不知錯,還對著保安大聲吼叫。

衡水一中學門口,一個穿著校服的高個子男孩和媽媽發生了爭執。

男孩一隻手拽著媽媽的胳膊,一隻手狠狠地敲打媽媽的頭。

媽媽拚命地躲閃、逃跑,男孩緊緊追著媽媽打,並用腳踢媽媽,媽媽好幾次摔倒在地,十分狼狽。

校門口接送孩子的其他家長看不下去,紛紛指責男孩。

男孩邊打媽媽,邊對著路人破口大罵。

一位被罵的路人家長實在忍不了了,一把抓住男孩頭髮將他拽過來,逼他跪下向媽媽道歉,並怒斥他:

「你媽養你這麼大,你打你媽,你混蛋。跟你媽說對不起,雙手攙著你媽走。

剛才囂張無比的男孩在路人家長的怒斥下,竟然真的乖乖跟媽媽道歉,雙手攙著媽媽離開。

兩位媽媽面對孩子的挑釁和暴力,都選擇了隱忍和寬容。

正是媽媽無原則的寬宥和忍耐,才造成了孩子今天的囂張跋扈、目無尊長。

老話說得好:「慣子不孝,肥田收癟稻。」

媽媽的愛若沒有界限,男孩的心裡就沒有敬畏和尊重。

教育專家王紀瓊曾警示過父母:

在生活當中,當孩子對你不屑一顧的時候;

當孩子對你說話翻白眼的時候;

當孩子對你發飆的時候,不尊重你的時候……

你一定要注意,把當前的事情先忽略掉,以調整孩子的口氣、態度為主,告訴孩子:

「請換一種口氣跟我說話。」

毫無原則的包容和溺愛,換不來孩子的尊重。

只有讓孩子知道媽媽的界限在哪兒,讓孩子明白「媽媽愛你,但不會事事包容你」,孩子才能心有敬畏,言而有界,行有所止,才能學會尊重父母。

媽媽的過度控制

侵占了男孩的成長空間

一位網友曾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痛苦經歷:

小的時候,媽媽總是偷看我的日記,翻我的書桌。

我跟同學出去玩,媽媽怕這怕那,非要跟著一起去。

對我說話,永遠都是命令的語氣,從不詢問我的意見,也不跟我商量。

哪怕是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先吃飯還是先喝湯這樣的小事,我都要聽從她的意見。

美名其曰,都是為了我好。

如今的我,已經27歲了。選擇戀愛對象由不得自己,出門依然會被問個底朝天。

就連去超市買菜回來,也必定會被媽媽問:「買了什麼,花了多少錢?」

如果我不回答,媽媽便會翻購物袋查小票價格。

查完之後,必定會責怪我說:

「這個那麼貴,為什麼要買啊?那個沒什麼用,真是浪費錢!」

我時常覺得自己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不敢對未來抱任何希望。

記得心理學家李雪曾經說過:

「控制欲極強的父母意識上覺得一切為了孩子好,實際做的卻是確保孩子處在廢物狀態乖乖受控。」

倫敦大學的科學家也曾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表明:

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控制欲過強,孩子長大後獨立性較差,依賴性較強,幸福指數較低。

媽媽處處擔憂,事事遙控,孩子不會變得更好,反而會變成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巨嬰」,擔不起任何責任的「廢物」。

就像那個剛畢業去找工作的大學生,面試時HR問他:「以後上班了,加班能不能接受?」

他愣了一下,竟然對HR說:「我要打個電話,問問媽媽。」

內容未完,請按「第2頁」繼續閱讀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