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宋朝時期,實行群相制度,以中書、門下省長官為宰相。
簡單來說,宋朝宰相的官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太宰兼門下侍郎、少宰兼中書侍郎;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左丞相、右丞相。
除宰相之外還有副相,官職是參知政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尚書右丞。
在宋朝319年歷史里,總共有137位宰相。
其中不乏趙普、晏殊、韓琦、司馬光、王安石這樣的名臣。
可在這些宰相里,被稱作圣相的唯有一人,這人不是北宋開國元勛趙普;
不是范仲淹,范仲淹官位最高的時候只是參知政事,從來都沒有做過宰相;
范仲淹劇照,他只做過參知政事,沒做過宰相,但他是最厲害的參知政事
也不是王安石,王安石變法影響深遠,但是宋朝對新法頗有爭議;
也不是司馬光,司馬光是宋朝君子典范,卻執政日短,主要精力都在廢除新法上。
此人就是宋真宗時期宰相李沆!
對于很多人來說,李沆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平生似乎也沒有做出重要事跡,他為何能稱為圣相呢?
01、少年老成
李沆,字太初,后漢天福十二年(947年)出生于洺州肥鄉(河北省邯鄲市)一個中下層官員家庭。
李沆天資聰穎,少年老成,胸襟寬廣,氣量不凡。
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因此,他爹早就知道自己寶貝兒子前途遠大,遲早要做大官。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李沆高中進士。
這屆科舉是著名的龍虎榜,名臣輩出,光宰相就出了四個(李沆、寇準、王旦、向敏中)。
科舉時代,把同榜進士稱為同年,是官場的一個天然關系網。
而李沆正是這批天之驕子的領袖。
李沆畫像
考中進士后,李沆隨即開始了自己的仕途。
李沆一就職,單位上司對其贊不絕口,都稱贊他有宰相之才。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李沆因為在地方任職表現出眾,回京擔任著作郎,其實就是宰相們的秘書,抄抄文件什麼的。
很快,他的才華就被宋太宗注意到了。
雍熙三年(986年),李沆出任知制誥。
這是宋朝兩制官,負責撰寫詔書,權利看似不大,位置非常顯要,晉升空間非常大。
隨后,他又擔任翰林學士,成為預備宰相。
時機一成熟就可躋身宰執官(大宋宰執指的是東府中書的宰相、參知政事和西府樞密院的樞密使、樞密副使)。
淳化二年(991年)九月,李沆升任參知政事,正式開始宰執天下。
宋太宗畫像
至道元年(995年)八月,宋太宗立三子壽王趙元侃為太子(趙元侃被立為太子后改名趙恒),同時任命李沆兼任太子賓客。
李沆成為太子趙恒的老師。
瞎子都能看出來,李沆就是宋太宗留給趙恒的后備宰相。
02、圣相李沆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997年5月8日),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恒繼位,是為宋真宗。
宋真宗一繼位,李沆重新擔任參知政事。
咸平元年(998年)十月,李沆正式擔任宰相。
景德元年(1004年)七月初三日,李沆突然病重,消息傳出,舉朝嘩然。
宋真宗更是親自派太醫診治。
可惜,李沆大限已至,非藥石能救。
七月初四日,李沆病逝,享年57歲。
宋真宗聞訊,悲痛欲絕,下詔破例為李沆他輟朝五日(按例,李沆病逝只要輟朝兩日),追贈太尉、中書令,謚號「文靖」。
宋真宗死后,李沆配享真宗。
後來,宋理宗時,又將李沆選進了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沆歷仕宋太宗、宋真宗兩朝。
宋太宗稱其為嘉士,稱贊道:「李沆風度端凝,真貴人也!」
李沆的學生宋真宗更是高度評價老師道:「沆為大臣,忠良純厚,始終如一,豈意不享遐壽。」
宋真宗畫像
不僅領導夸李沆,他的同僚和下屬也對他贊不絕口。
李沆的同年名臣張詠(宋真宗朝第一封疆大吏,曾知成都,發明交子)曾評價幾位同年道:「吾榜中得人最多,慎重有雅望,無如李文靖(指李沆);深沈有德,鎮服天下,無如王公(指王旦);面折廷爭,素有風采,無如寇公(指寇準)。」
而王旦(後來擔任宋真宗宰相12年)更是稱贊李沆道:「李文靖真圣人也!」
《宋史》高度評價李沆道:「李沆為相,正大光明,其焚封妃之詔以格人主之私,請遷靈州之民以奪西夏之謀,無愧宰相之任矣……世稱沆為「圣相」,其言雖過,誠有先知者乎。」
李沆圣相之名,在宋朝就已經聞名遐邇。
李沆何德何能能被稱作圣相呢?
03、宰執天下
李沆總計擔任宰相6年時間。
李沆清正廉明,從不利用自己的權力,改善生活,他居住的房子非常破舊,卻安之若素。
李沆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當時的人私下里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無口匏」,意思就是「悶聲葫蘆」。
李沆不愛說話,并不意味著他思維短路。
實際上,李沆是個工作標準很高、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人。
白天上班時,他神態嚴肅,一絲不茍,下班之后,一個人在家也正襟危坐,以身作則。
李沆為人光明磊落,不避權貴、不徇私情,不喜歡旁人的阿諛附和,也不喜歡跟皇帝打小報告,胸襟寬廣,能接受不同意見,甚至是無端指責。
李沆擔任宰相期間,有一天,一位書生半路攔住當朝宰相的車架,批評李沆的缺點。
李沆謙虛地說:「等我回家后,一定詳細閱覽。」
誰曾想,書生大怒,蹬鼻子上臉,大罵道:「你居高位而不能兼濟天下,又不引咎辭職、讓位給賢能之士,你不感到慚愧嗎?」
泥菩薩都有三分火,氣量再大的人遇見這麼一個瘋子,肯定會發飆。
李沆卻沒有動氣,很客氣地回答說:「我也屢次請辭,無奈官家不允許,我只好勉為其難地干下去。」
後來又有一個官員為邀名,上書指責李沆,要他下台。
宋真宗認為這人沽名釣譽,賣直求名,想處罰他。
宋真宗劇照
李沆卻說:「朝廷本來就應該廣開言路,如果言之有理,就該表彰,如果說得不對,也不必責怪。何況我雖然身居高位,確實沒有出眾才能,如果我被罷免, 這就是進諫之人的功勞」
宋真宗不禁感嘆,李沆是一個寬厚的長者。
當然,身為宰相,光做老好人是沒用的。
李沆該下狠手也下狠手。
淳化二年(991年)九月,李沆擔任參知政事時,他的好友大平興國三年的狀元郎為了給胡旦李沆拍馬屁,將李沆四位前任呂余慶、郭贄、陳恕、辛仲甫等人痛罵一頓。
可李沆卻對別人說:我并不比前任強,只是我際遇不錯而已;挖苦前任的事,我做不出來,胡旦這人就是一個小人。
因此,在李沆治下才華橫溢的胡旦始終沒能得到重用。
果然不出李沆所料,胡旦後來就參與了謀反。
李沆識人之明由此可見一斑。
當時李沆好友寇準一直想提拔自己的學生丁謂,李沆認為丁謂有才無德,不能讓他身居高位,掌握大權。
因此,他一直壓著丁謂。
可惜,寇準卻不聽好友勸諫。
後來丁謂果然成為一代奸臣,寇準就被丁謂打得不能翻身。
圣相李沆和寇準(后排左一)劇照
對于一些小人,李沆能打壓就打壓,可對一些德才兼備之士,他卻大力提拔。
需要指出的是,李沆的這種用人風格也有弊端,太過講究資歷,形成一種「士君子務以恭謹靜慎為賢」,「人人因循,不復奮勵」,「 謹守成憲 , 不思更革」的頹廢社會風氣。
李沆最厲害的還有一點,深謀遠慮,遠見卓識,尤其對邊事,見解頗為獨到,幾乎每料必中。
李沆晚年,曾對當時的參知政事說,千萬不能與遼國媾和,一旦媾和后患無窮。
果然,李沆死后不久,宋真宗就簽訂的澶淵之盟。
因此,在李沆擔任宰相期間,他輔佐宋真宗開創了著名的咸平之治,使得宋朝國力發展到巔峰。
但是,李沆真正被稱為圣相的原因還有一個,李沆居然想方設法的管皇帝!
04、約束皇帝
李沆擔任宰相期間當時的皇帝是宋真宗。
宋真宗這人怎麼說呢。
他是宋朝第三位皇帝,他非常聰明,精通帝王之術,政治手段非常高明,底下一眾名臣,被他玩得服服帖帖。
可他軍事能力幾乎為零,遠不如宋太祖、宋太宗,甚至到了畏戰怯戰的地步。
而且,宋真宗喜歡粉飾太平,一旦有點成績,就容易驕奢淫逸。
宋真宗在位期間,北宋開國近半個世紀,國家承平日久,各種奢靡之風漸起。
哪怕寇準這樣的名臣也是花天酒地。
宋真宗更是按耐不住心中的躁動,總想整點事。
李沆對自己這位學生的秉性一清二楚。
為了杜絕宋真宗驕侈之心,李沆從來都不在宋真宗面前談成績,報憂不報喜。
總是拿天災來嚇唬宋真宗。
《夢華錄》保劍鋒飾演的皇帝劇照,他的歷史原型是宋真宗
某地有了災難,李沆第一時間,大書特書,提醒宋真宗,官家,又有災了,您悠著點,不要再折騰了。
而且,對于自己的同事,他也總是有各種理由提醒他們不能松懈,要打起精神。
可惜,李沆死后,再也無人能像他一樣給大宋君臣上強度,抑制宋真宗。
最后,李沆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了。
澶淵之盟后,宋真宗為了粉飾太平,封禪泰山(中國歷史上封禪的皇帝只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宋真宗是水平、政績最差的一個,宋真宗之后帝王封禪從此絕跡,他以一己之力拉低封禪水準)。
而后,宋真宗大搞天書、祥瑞,進行一系列封建迷信活動,淪為千古笑柄,貽笑大方。
後來,宋真宗更是大興土木,浪費民脂民膏,成為宋朝最奢靡浪費的皇帝。
拜宋真宗所賜,大宋經濟至少倒退20年,咸平之治的成績被揮霍一空,從此宋朝沒有過一天好日子,財政狀況每況愈下。
換言之,李沆擔任宰相期間,看似沒做什麼大事,卻開創了咸平之治,讓大宋王朝迎來一個最好的時代!
這就是李沆的獨到之處,也是身為宰相的最高境界。
圣相李沆,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