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心理學中,有這麼一個觀點:羊群效應。百度百科的解釋是,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簡而言之,「從眾」是人類的天性。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就去做什麼,絲毫不考慮這件事是否符合自己,導致后續一系列不良結果出現。
就拿「課外補習」這件事來說,別人家的孩子去上繪畫班,我們也讓自己的孩子去上繪畫班。但我們忘了一點,孩子是否喜歡繪畫。
如果孩子喜歡繪畫,那讓孩子上繪畫班,就是在拔高他們的優勢。可如果孩子不喜歡繪畫,那讓孩子上繪畫班,就等于做無用功,毫無意義。
正是因為存在「從眾」的心理,所以「羊群效應」層出不窮。也正是因為存在「羊群效應」,所以可怕的「羊圈定律」出現了。
02
什麼是羊圈定律呢?我們可以分3點來解釋。
第一點:江湖是一個羊圈。低產是羊圈中的草,中產是羊圈中的羊,高管是羊圈中的牧羊犬,而老闆就是羊圈外的牧羊人。
第二點:每個階層的人都想往上爬。草想成為羊,羊想成為牧羊犬,牧羊犬想成為牧羊人。可是,跨越階層特別不容易。
第三點:在羊圈中,如果你不往上爬,或者努力的方向錯了,那你就會被人割韭菜,或者被更強大的人吃掉,一輩子就無法翻身了。
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青泥。這一層接一層的吞食情況,就是生物學中提到的「生物鏈」。
你是狼,那你必然會吃羊。你是羊,那你必然會吃草。你是草,那沒有辦法了,只能拼命去汲取水源,快速生長,然后被羊吃掉。
就拿一個大公司來說,老闆吃定了高管,高管吃定了中層管理,中層管理吃定了底層員工。這,就形成了巨大的「羊圈」環境。
03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改變命運,突破所處的層次,會如此困難呢?比如說,草升級成羊,羊升級成牧羊犬,難度會那麼高呢?
因為層次不一樣,思維不一樣,言行舉止不一樣,自然就很難突破了。
鎮上有一家工廠,老闆通過工廠賺了上千萬,算是當地的有錢人了。在教育上,老闆的教育理念,跟員工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別。
在工廠干活的員工,會對自己的孩子說:好好讀書,等你們長大后,就找份好工作,幫好一點的老闆打工。
而摸透江湖規則的老闆,會對自己的兒子說:與其自己拼命去賺錢,不如讓別人幫你去賺錢。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你懂得駕馭人心,自然有人幫你干活。
員工的孩子,讀書的時候,依舊唯唯諾諾,啥都不敢做。而老闆的兒子,讀書的時候,就很懂得人情世故,跟圈子和老師的關系,處得特別好。
這,就是所謂的差距。前者教孩子打工,后者教孩子駕馭人。結果就是,老闆駕馭員工,老闆的兒子駕馭員工的兒子。如此,輸在了思維上。
04
這3點,是普通人代代貧窮,富不起來的根源。
一、人與人之間存在「信息差」。
我們都知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己是哪個圈子的人,就會接觸到哪個圈子的消息。低產的消息來源于低產的圈子,中產的消息來源于中產的圈子。
越是高層次的圈子,信息就越真實,也越及時。可以這麼說,精英層次的人一個月前就知道的消息,普通層次的人需要一個月后才知道。這信息差,足以割韭菜了。
二、家庭的「教育理念」,差距太大。
上文談到過,普通孩子接受的教育,都是「幫人打工」的觀念。而精英孩子接受的教育,都是「權謀、駕馭人心」的理念。如此,前者就會落于下風。
不是說普通人的觀念不好,而是說在市場中打拼,或者在單位中打拼,后者的觀念,才符合人性和現實。同時,教育觀念,還影響到人之眼界。
05
三、努力的方向錯了,再拼命,也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
無論是讀書,還是賺錢,都需要有一個方向。這方向選對了,自然就事半功倍。而方向選錯了,就會南轅北轍,永遠都無法心想事成。
由于普通人存在信息差,所以很多人都無法選對方向。比如說,給孩子報專業,總選擇那些過時的專業。去股市,總買到垃圾股。去理財,總被人欺騙。
原因有三。首先,沒有接觸過深層次的資本市場,所以眼光不夠。其次,接受信息的渠道太少,容易被人割韭菜。第三,被固化的思維影響,被局限住。
如此說來,富貴,不過是無數人的奢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