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句順口溜:「欺騙形式花樣多,聲音好聽又會說;如果您不細分析,大坑處處等著你。」
誠然,人過七十之后,對社會上的人情,防不勝防。
那些拉你去洗腳、領禮物的人,看起來像子女一樣孝順你,其實是盯著你的錢包。
就是正常的聚會,你也會很難受。
一桌人,上次來了十個,熱熱鬧鬧的,這次只有八個,還有兩個已經永遠不會來了。想一想這樣的結局,就很心酸。
人老了,要在社交上做減法,看清楚誰是值得你一生珍惜的貴人,誰是過路的人。
以下四種貴人,遇到了,就一生珍惜,還要告訴子孫。
01
能夠「托孤」的人,會持續照顧你的家庭,是生死之交。
托孤,意思是人在臨終前,委托他人照料遺留的子女。
《三國志》有言:「先主病篤,托孤于丞相亮。」
三國時期,劉備在蜀地稱帝,但是好景不長,他病入膏肓。于是,喊來諸葛亮,把兒子阿斗,交給了他。
事實證明,劉備的做法是對的,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還有「竹林七賢」之中的山濤,撫養了嵇康的兒子嵇紹,視如己出,留下了「嵇紹不孤」的典故。
當我們七十歲之后,就要面對生死了,可是身邊還有誰,會持續像你一樣,關照你的子女呢?
雖然你的子女已經長大了,但仍舊需要長輩的關愛,朋友的幫忙。
如果有人,值得你「托孤」,說明這一份感情,在家庭里一直延續,變成了世交。
02
生病時遇到的病友,體驗過你的感受,是真正懂你的人。
有一個孩子,非常頑皮,把單車丟在盲道上。
孩子的父親知道后,讓孩子戴上眼罩,拿著拐杖出門。
一路上,孩子磕磕碰碰,哭著說:「爸爸,我錯了。」
是啊,不去換位思考,就永遠不知道別人的難處。
人老了,生病了,需要得到很多的關愛。除了金錢、醫療上的幫忙,最需要是的心理安慰。
子女會幫你給醫藥費,醫生護士會寬慰你,但多半是一些大道理,無法觸及到你的真實感受。
唯有「同病相憐」的人,才知道你哪里難受,需要什麼。
最可貴的是,在病房里認識的人,會講很多抗病的經歷,讓你有「學習的榜樣」,并且形成互相鼓勵的格局。
哲學家叔本華說過:「憐憫和需要使人變得可親。」
病友,是彼此可憐的人,也是彼此需要的。
最可敬的是,很多病房里,病友會互相照顧,吃飯穿衣、打發寂寞、尋求幫助,都是共同的責任。
03
自己的父母,恨不得把一切都給你,感動了你的一生。
當我們七十歲的時候,父母還在嗎?若是健在的話,那就真的太難得了,你仍舊可以聽到乳名,感受到孩提的滋味。
現實告訴我們,大部分的人,父母已經過世了,陰陽兩隔。
回顧自己的一生,有多少時候,父母幫助過你?這樣的感動是一直存在的。
詩人但丁說:「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音樂家貝多芬說:「使你的父親感到榮耀的莫過于你以最大的熱誠繼續你的學業,并努力奮發以期成為一個誠實而杰出的男子漢。」
老年時,回想起父母的關愛,或者和子孫談一談父母的點滴,會覺得非常美好。家風,也就是在聊天的時候,慢慢傳承下去的。
也許父母不夠完美,還很偏心,薄待了你,但是你在老年時,仍舊會和父母和解。
很多老人,在過世之前,會夢見父母,說一些胡話。其實是人性的真實流露。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04
堅強活著的自己,帶著一股正能量,慢慢走向人生的歸途。
北宋官員歐陽修,因為支持新政,被保守派打壓,同時他的外甥女張氏犯罪,牽扯到了他,被貶到滁州。
沒有了高高在上的樣子,只有簡單樸素的生活。
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勵精圖治。看著自己管轄的地方,欣欣向榮,他寫下了《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還有沉沉浮浮大半生的蘇軾,在密州的時候,寫下「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給自己帶來青春的氣息。
人,到底是依靠自己的,別人愛莫能助。
我常常說:「出門遇貴人。」
其實是因為自己渾身正氣,從而吸引了別人的注意,帶來了價值交換的機會。
你若盛開,胡蝶自來。這樣的道理,在任何年紀,都不會過時。
七十歲之后,如果你身體還好,就能帶孫子、重孫,感悟天倫之樂;若是身體不太好,就難免會孤獨,要坐著輪椅出門,不能隨意走動。
無法走動的老人,也就不在乎什麼聚會,唯有好好吃飯,才是最真實的畫面。
總會明白《活著》里的一句話:「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05
清代醫家史典說過:「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窮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這一生,不管遇到哪一位貴人,都要堅持禮尚往來,留住這份情,還要設身處地感悟對方的一切。
在和貴人交往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幫助那些貧苦的人,學會做他們的貴人。
越往后,越要做一個德高望重的人,成為子孫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