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論語.八佾第三》
簡析:古代有六藝教育,也就是六種技藝,射是其中之一。射分兩種,有軍事上的射擊訓練,還有平常的禮儀射箭。這句話里講的是禮射,箭靶是一張獸皮。古人的禮射是為了觀察人的品行,注重的是修心養德,所以不主張把獸皮射穿,只要射中目的地就可以,甚至射偏一點也沒有關系,但不要射穿,這就是因為每個人的力氣大小不同,而古人崇尚的是道德,而不是武力。
二、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論語.八佾第三》
簡析:君臣之間,就要有君臣之間的禮節,不能忽略。但當年的魯國,君弱臣強,三桓對國君、天子傲慢無禮,不當回事,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了,反而認為對國君盡禮是一種諂媚,即使在這種黑白顛倒的環境下,孔子依然堅守原則,以禮事君。
三、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里仁第四》
簡析:俗話說:「千金置宅,萬金買鄰」,還有孟母三遷的故事,都是在說鄰居的重要性,不能隨意找個地方就住,那就不是明智之舉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大家都是一般都是普通人,很容易受到他人習氣的感染,遇到善人,就會學善,遇到惡人,就會學惡,所以選擇居所,不能光看物質環境,最主要的是要看鄰居們是不是仁善之人。
四、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里仁第四》
簡析:沒有仁心的人,不可長久處于貧困的境地,長久貧困,他就會為非作歹了;也不可以長處富貴享樂的環境,長處富貴,他就會變得驕奢淫逸了。
天賦仁厚的人,與世無爭,與人無求,只為心安理得,這是安仁。有智慧的人,知道行仁義之事對自己有利的,所以也會行仁義之道。
所以說交朋友時,必須看他仁與不仁,如果不仁,無論貧富貴賤,都不可交。
五、茍志于仁矣,無惡也。——《論語.里仁第四》
簡析:仁,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博愛。一個人如果真誠愛人,就不會有憎惡的人。為什麼呢?因為只要大愛存心,就能仁厚待人。不但遇到好人,能夠以善心相待;即使遇到惡人,也能以善心去勸導他,希望他改惡向善。所以說,一個人果然志于仁,就不會有厭惡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