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真正的自由,是沖破心靈的枷鎖
2023/08/16

如果你覺得生活節奏很快,總是感到焦慮;

如果你不喜歡社交,又害怕獨處;

如果你不知道,美好的生活狀態應該是什麼樣的……

可以去看看《凡爾登湖》。

盧梭曾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自由無價,但人總是不免困于世俗、困于心、困于情,有執著和偏見,更有痛苦、徘徊與掙扎。

每個人都在尋找自由的出口,期望抵達心靈的港灣。

175年前,有位青年來到瓦爾登湖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我們提供了探索自由的另一種可能,并以此經歷寫成了經典著作《瓦爾登湖》。

他就是美國作家——梭羅。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梭羅獨自在瓦爾登湖畔度過的兩年零兩個月的所見、所思、所感,為我們揭示了人生的真諦與生活的智慧。

有人說,石墻易毀,心墻難拆。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就是人的思維之墻。

心靈的束縛就是一種思維的局限,讓人體會不到自由的歡暢和生活的愉悅。

讀懂《瓦爾登湖》,我們就會明白:人生在世,要想實現真正的自由,就得沖破心靈的枷鎖。

不被物質欲望奴役,過簡樸生活1845年,美國作家梭羅借了一把斧頭,走入瓦爾登湖邊的山林,建起了一座小木屋。

在瓦爾登湖的兩年間,他發現在湖畔建立一個家,只需花費28.12美元,而花費0.27美元就可以維持一周的生活。

不僅如此。

他開荒種地,餓了就吃自己耕種的簡單食物,渴了就喝純凈清澈的湖水。

用六個星期的時間就能賺取一年的生活費,剩余的46個星期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他隨時欣賞著純凈美妙的景色,在木屋里愜意地閱讀寫作,用心體驗簡樸和接近自然的生活。

梭羅試圖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紛繁復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

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總是被欲望驅使,期望有更高的社會地位,住更大的房子,買名貴的車子,穿華麗的衣服。

如果得不到,便覺低人一等,心理失衡,煩惱郁悶。

于是在不斷的追逐中,迷失本心,內心負累,感受不到一點快樂。

就像書中住在瓦爾登湖畔貝克農場里的約翰一家。

為了所謂的「美國夢」,從愛爾蘭跋涉至此。

約翰看起來誠實勤懇,沒有什麼能力,每天拼命干活,在附近的沼澤地為人翻耕草地,一英畝只得到10美元,還要負擔一大家人不斷膨脹的物質需求。

他的妻子不甘心過這樣的生活,每天敦促丈夫出工,總希望丈夫更勤勞一點,就可以讓家人擺脫貧窮的境遇。

然而,事與愿違。

他們家還是只能住在屋頂漏雨的簡陋小屋,沒有像樣的傢俱,全家吃不飽飯,還喝著渾濁的水。

在追逐物質的過程中,約翰痛苦不堪,因而缺乏思考和改變,導致在生活中不斷沉淪。

內心的虛榮和貪婪,是自己給自己套上的心靈枷鎖。

梭羅認為:「人不應該被奢華的生活所拖累,只有過簡單淳樸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內心的輕松和愉悅。」

在物質的世界里,如果不加以控制,永遠沒有止境。

因為有多,就必然有少;有富,就必然有窮;有時尚,就必然有過時。

所以,不被物質欲望奴役,過簡樸生活,人生就越幸福。

耗,用心感受自然瓦爾登湖不僅為梭羅提供了一個棲身之所,也為他提供了一種精神家園。

梭羅掙脫了物質的束縛,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內在需求,讓思想和精神得到升華。

有人說,自然界有治愈人心的力量。跟隨梭羅的腳步,我們也得到了一次心靈凈化。

他在瓦爾登湖畔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大自然的絕美畫卷。

在湖光山色中,梭羅記錄了大到四季景色的交替,小到兩只螞蟻的爭斗,都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書中。

他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觀察鳥類、動物、花草和樹木的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祥和美好。

他在月光下的湖里釣魚、游泳,感受小船隨輕柔的夜風飄蕩;在溫暖的黃昏,他坐在小船上吹笛子;伴著樹林草地的花香,看鱸魚在周圍游來游去。

在梭羅眼中,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風霜雨雪,春夏秋冬,都值得我們駐足欣賞。

正如他在書中所說:

「讓自己像大自然一樣簡樸,驅散我們眉頭的陰云,給我們的毛孔里注入一點活力。」

無論修建房屋,還是除草種豆,采摘野果,梭羅都很熱愛。

對比現實中,有很多人每天過得渾渾噩噩,把自己束縛在狹隘的圈子里。

遇到困難,便消沉低落,自暴自棄;遭遇不公,便心浮氣躁,怨天尤人;恐懼未來,便憂愁焦慮,心情煩悶。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失落的靈魂會很快殺死你,遠比細菌快得多。

對一個人傷害最大的,往往不是外界的任何事,而是精神內耗。

不要活在世俗的評判之下,壓抑自己;也別活在別人的看法里,自我攻擊,把自己牢牢捆住。

有時候,復雜的,不是生活,而是內心。

面對煩惱,不妨灑脫一點,不消耗自己的精神。

或許上帝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而窗外的景色會更加迷人。

要努力拂去心靈的蕪雜和灰塵,不受任何情緒困擾,不讓人生有所遺憾。

用心感受自然,感知幸福。

像大自然那樣平靜地度過每一天,以明快的顏色求得心靈的安寧,獲得一瞬的感悟。

給心靈松綁,讓生活慢下來沈從文在《邊城》里說:

「人生是一本書,內容復雜,分量沉重,值得翻到個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頁,而且必須慢慢翻。」

梭羅初到瓦爾登湖畔,需要自己動手蓋房子,還要自己耕種糧食。

雖然有連續不斷的體力活要干,可還是不忘讀書。

因為閱讀帶給他的精神力量,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除此之外,他還會坐在門口從日出一直坐到中午,獨自凝神遐想。

看麻雀在山核桃樹上鳴唱,聽遠處公路上傳來的馬車聲。

傍晚時分,他常漫步湖邊,聽夜鶯歌唱,牛蛙鳴叫;看楊樹搖曳,湖水蕩漾。

晚風輕撫全身,每一個毛孔都浸潤著喜悅。

他讀書、勞動、散步、靜觀瓦爾登湖,與大自然對話。

梭羅喜歡過這種舒緩、愜意的生活,慢下來,可以讓人保持健康和快樂。

他貢獻給我們的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如果一個人能夠滿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實可以更從容、更充實的享受人生。

當都市的人們在追逐物欲時,梭羅卻對生活做減法,追求簡單,緩慢的生活,可以說是最早的斷舍離。

有一次,他把船劃到湖心后,就任憑輕風吹著船只蕩漾,自己仰面躺著,沉醉于幻想當中,直到水波把船推到岸邊。

在別人看來,這或許是一種懶惰,一種虛度光陰。

其實讓生活節奏變慢,靜心去感受四周,身心都會感到放松和愜意。

常聽人講起一個故事,說是一個忙碌的漁夫在海灘上撞見一個悠閑的同行,便譴責他的懶惰。

同行懶洋洋地反問:你這麼忙,到底為了什麼?

忙碌者說:有朝一日,我積攢起足夠的財富,就可以不忙不累,優哉游哉地享受生命了。

悠閑者于是笑道:我現在正享受這樣的生活呢。

慢慢來,不是無所事事,它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從他的書中,我們可以與他一起,感受勞動的歡愉,感受在大自然與萬物親密接觸時的喜悅。

有句話說得好,學著讓生活慢下來,這樣你才能品嘗到生活的幸福味道。

奔跑的時候,不代表你快;散步的時候,不代表你慢。

給心靈松綁,不著急,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

寫在最后有人問梭羅:「你怎麼能放棄掉生活中那麼多快樂?」

梭羅回答:「因為我非常喜歡這種生活。」

一個人能在有生之年,做自己喜歡而又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是多麼幸運。

正如梭羅所說:

「我步入叢林,是因為我想從容不迫地生活,僅僅面對生命中的基本的事,看看我是否能掌握生命的教誨,而不是我臨死時,才發現自己從來沒活過。」

讀過一句話:「心簡單,世界就簡單,幸福才會生長;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里都有快樂。」

淡泊名利,看淡得失,過簡單淳樸的生活,把靈魂安頓好。

真正的自由,就是內心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