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林徽因的女兒,重重地打了自己的繼母林洙一巴掌,林洙的臉瞬間變得通紅。
「你動它干什麼?」林徽因的女兒沖著繼母大吼。
原本林洙是想趁著打掃衛生的機會,把林徽因的畫像取下來,卻沒想到,竟招來林徽因的女兒如此對待。
林洙含淚,委屈地求助站在一旁的丈夫梁思成,不料梁思成厭煩地說:「何必呢?」
續弦妻被女兒掌摑,梁思成非但沒有責怪女兒,反而覺得是林洙無事生非。
再婚的梁思成,再也沒有了曾經對待林徽因時的溫柔體貼。
1955年4月1日,一代建筑大師、民國女神林徽因病逝,年僅51歲。
此后七年,梁思成陷入人生至暗時刻。他不僅痛失摯愛,而且疾病纏身;不僅要處理建筑系里繁雜的事務,還要抽空照顧喜怒無常的岳母——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
俗話說:想瞌睡就有人送枕頭。正當梁思成一籌莫展時,剛剛離異的林洙,以整理文獻資料為由,搬進了梁思成的家中。
兩人朝夕相處,感情漸漸變得曖昧起來。
61歲的梁思成,如同陷入愛河的少年,忐忑不安地向林洙表白:「我已經完全被你‘俘虜’了......」
然而,當梁思成要迎娶這個小他27歲的女人時,幾乎遭到所有人的反對。
女兒梁再冰聯合梁思成的弟妹寫了抗議信,反對梁思成和林洙結合。
大學者張奚若也警告說:你若跟她結婚,我就跟你絕交!
沈從文更是快人快語:「不能要,林洙就是愛錢!」
但錢鍾書說過:老頭子談起戀愛來,就像老房子著火,沒得救。
對于好友斷交、子女反目,梁思成毫不理會,義無反顧地同林洙結了婚。
那麼,林洙到底是誰?她究竟做了何事,導致名聲掃地,觸犯眾怒?
林洙,是林徽因的老鄉。
1948年,高中畢業的林洙,跟隨到清華大學任教的男朋友程應銓來到北京,而程應銓剛好是梁思成的學生
到了北京后,林洙想去報考清華大學的預科班,但她的英文成績一塌糊涂。于是,她帶著父親的介紹信,屁顛屁顛地跑去求助病榻上的林徽因。
熱情仗義的林徽因,忍受著晚期肺結核的非人折磨,堅持每周兩次給林洙補習英文。
後來,林洙和程應銓結婚,請梁思成做證婚人。當時林洙沒什麼積蓄,于是林徽因便拿出自己的存折,讓林洙「要用多少拿多少。」
林洙滿心感激,她曾真心地夸贊林徽因:「她真的很美,很健談,很博學。」
後來,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幫助下,林洙到清華建筑系工作,并和程應銓生下一雙兒女,小日子過得安穩幸福。
然而,在林洙和程應銓結婚5年后,程應銓因堅持保護古建筑,受到有關勢力迫害,程應銓的人生瞬間從巔峰跌入谷底。
沒想到此時的林洙即刻上演「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戲碼。
她不但毫不猶豫地離了婚,還迅速與程應銓撇清關系,而且不許程應銓探望孩子,後來絕情的林洙還把兩個孩子的姓都改了「林」。
可同甘不能共苦,這也是眾人鄙夷、反感林洙的主要原因。
一個人對待恩人的態度,也能看出此人的素質高下、人品優劣。
疊加眾人對林洙厭惡的,是她對林徽因的態度。
曾經林徽因拖著病體為林洙補英語,然而在林徽因病重住院期間,林洙卻從未到醫院探望。
可是,當林徽因病逝后,林洙卻帶著「懺悔」的心,頻繁上門看望喪妻的梁思成,從而與梁思成漸生情愫。
一個是需要人照顧的垂垂老矣的鰥夫,一個是貪圖對方名譽地位和優渥待遇的現實女,這場婚姻,比真愛更多的是各懷心事、各取所需。
然而,無論是梁思成還是林洙,在他們各自的婚姻中,卻出奇一致地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
金岳霖曾以「梁上君子、林下美人」,來稱贊林徽因與梁思成夫婦的伉儷情深。
有人說,一個女人過得好不好,看她男人的眼神就知道了。
從梁思成和林徽因留下的大量合照中可以看出,梁思成看林徽因的眼神,滿滿都是欣賞和寵溺。
當林徽因在家庭沙龍中高談闊論、妙語連珠時,梁思成總是送上贊許的目光,含笑默默地聽著。
林徽因後來病重,梁思成心急火燎地從美國飛回,林徽因調侃道:「怎麼你一走,我的病就加重了。」
梁思成幽默地回答:「那當然,我是林小姐最好的私人護理和心理醫生嘛。」
即便工作繁冗,即使自己腿腳不便,一向養尊處優的梁思成,為了照顧病中的林徽因,不僅學會了打針輸液,還親自生爐做飯、熬藥煮湯,而且全盤接受著,林徽因病中抑郁時,突發的無名火。
知乎上有個話題: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的最高形式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是:「愛一個女人的最高形式,就是接受她所有的負面情緒。」
但與對待林徽因截然不同的是,在梁思成和林洙的十年婚姻里,別說愛的最高形式,恐怕連最起碼的尊重、平等和溫情,林洙都體會不到。
因為平等的前提是,雙方勢均力敵。
林洙在梁家,不單要包攬所有家務,還要體貼照顧梁思成的衣食起居,殷勤伺候那個從不給她好臉色的老太太——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
縱然林洙持家有道,百般殷勤付出,但卻依然得不到梁思成的信任。
梁思成把他的工資和錢物,全都交給何雪媛看管。
梁家人事事防備、處處設限,讓林洙找不到女主人的存在感,林洙時常看著梁思成深情地注視著墻上林徽因的畫像,心里恨得牙癢癢。
一次,趁著搞衛生的機會,林洙悄悄撤下林徽因的畫像。不料卻被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看見了,于是,發生了文頭的那一幕。
「何必呢?」略帶嘲諷的三個字,注定林洙不過是帶薪保姆的家庭地位,任何捍衛和掙扎,都是自取其辱。
在梁思成與林洙的這段婚姻中,一向儒雅寬厚的梁思成,一反常態,表現得極其薄情和冷漠。
1963年「雙反」,林洙被懷疑挪用公款,接受上級調查,身為丈夫的梁思成不是安慰鼓勵,或想辦法幫她證明清白,而是冷冷地說:「如果調查結果是真實的,我們倆就結束了。」
然而,林洙對待梁思成卻截然相反。
在動亂年代,當梁思成落難時,林洙非但沒有像拋棄程應銓那樣離開他,反而義無反顧地撐起了整個家。
梁思成被停發工資,林洙便用自己僅有的62元工資,給丈夫看病和家用。
梁思成患心力衰竭癥,醫院不敢收治。林洙便擔起護士角色,每天給他量血壓、測脈搏、聽心跳,詳細記錄后拿給醫生參考。
林洙不僅無比妥帖地照顧病中的梁思成,還要設法滿足何雪媛「天天吃紅燒肉」的刁蠻要求。
她對他的照顧和家庭的付出是真的,他對她的不信任和不愛也是真的。
1972年1月,即將離開人世的梁思成,突然拉著一位陳姓好友的手,感嘆道:「這些年,多虧了林洙。」
短短八個字,讓林洙崩潰痛哭,只因自己終于聽到了梁思成的謝意。
只是,林洙永遠不會聽到梁思成對她這個妻子的不舍和眷戀。
有人說:談戀愛,有感情才有愛情;而結了婚,有價值才有感情。
梁思成的兩段婚姻,很好地印證了這句話。
林徽因和梁思成,家世相當,志趣相投。
從相知相戀,直到生命盡頭,都是彼此持續地給對方提供「高價值」「高能量」。
梁思成說過,「我當時連建筑是什麼都不知道。」是徽因將思成引上了建筑之路。
在他們的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莫過于15年艱苦卓絕的實地考察,他們風餐露宿,爬山越嶺,甚至駕上了驢車,走遍了中國的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筑物。
抗戰期間,在李莊灰暗的煤油燈下,臥床不起的徽因,一邊掙扎在日日咳血的生死線上,一邊夜以繼日地幫助思成翻閱典籍、查找資料、校對潤色。
終于,憑著對建筑的無比熱愛和頑強的意志力,他們一起完成了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圖像中國建筑史》(英文版)。
對林徽因而言,仰望和依附從來不是愛情的姿態,為人妻為人母的身份,也不能捆綁她對建筑理想的追求。
反觀林洙,雖也在建筑系,但卻是墊底的存在,林洙專業不精,後來出版的《梁思成全集》,書中大量的誤配圖片就是她的手筆。
林洙與梁思成之間身份懸殊、收入懸殊,無論是思想、精神、專業,還是人品、氣質、言談,都無法和大師級的梁思成達到靈魂契合。
而林洙最引以為傲的「會做飯會照顧人」,這種輸出對梁思成而言,是一個保姆都會做得低值勞動,梁思成在照顧病中的林徽因時,早就練就了這樣的本領。
在梁思成和林洙少有的幾張合影里,每一張林洙都一臉笑意,而梁思成則緊抿著嘴,一臉嚴肅。
這與他昔日和林徽因合影時,開懷大笑的模樣簡直判若兩人。
我們曾經以為,愛一個人就要全心全意地對他(她)好,愛一個人就要委曲求全。
殊不知,付出越多,價值越低;討好越多,輕視越多。
不能彼此喂養、相互成就的婚姻,終究是失衡的、委屈的、悲涼的。
說到底,婚姻最好的模樣,還是應該像詩人舒婷在《致橡樹》中所描繪的那樣兒 :
相互依偎又相互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