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塞維茨講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他把政治和戰爭進行了統一關聯。也就是說,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是為了達成政治目的的手段。
戰爭的啟動是源于政治的需要。
當然,這里的戰爭并不僅僅是軍事行為,也可以是信息戰,經濟戰等表現形式。
戰爭作為一種暴力行為比較容易理解。可是,什麼是政治呢?其實,現代意義上的政治概念是個外來詞。由于概念表述異常復雜,鬼谷道阿信斗膽說一下我自己的理解:政治是為了獲得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和分配利益的權力,而進行的復雜的人際關系的行為。
比如,職場中最常見的辦公室政治,一般表現形式就是不同派系的職場人為了利益而爭權奪利。因為獲得了權力,就掌握了分配利益的主動權。掌握了權力就掌握了他人的命運,失去了權力就必將受制于人。就像電影《讓子彈飛》的結尾,張麻子對黃四郎說的那句話:「你和錢,對我都不重要。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意思是說,只要黃四郎存在,就一定會影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以及重新分配的權力,所以必須除之而后快,沒有平局,只有你死我活。
現在明白了嗎?如果有人卷入了辦公室政治,就意味著一定會有人出局,要麼是張三,要麼是李四,要麼是王五。總要有失敗者為斗爭造成的損失買單。
相信有人會說了,那我不參與行不行?其實也是可以的。只不過,你的命運將會掌握在贏家手里,人家僅需動一動手指頭,就可以分攤了你的利益,然后你就出局了,任人欺負。
權力越大,就越容易占據主動權。于是,又引出了第二個問題:什麼是權力?有人定義。權力是改變別人意志的能力。大體是沒錯的,但我覺得可以再簡練一些,權力就是力量的總和!包括但不限于人力、財力、物力等一切資源。
相信會有很多人想不通,為什麼職場人總是要勾心斗角?
其實邏輯并不復雜,勾心斗角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斗爭掌握權力,獲得利益最大化。
諸多時候,經濟基礎決定了政治基礎,利益的分配決定了權力的平衡。所以,并不是職位越高就權力越大,職位只是表象而已,否則歷史上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傀儡皇帝了。
于是,第三個問題應運而生,如何獲得權力?鬼谷道阿信認為大致上有四種:
第一種,通過暴力獲取。第二種,通過利益結盟。第三種,通過游說說服。第四種,通過關系繼承。
舉一個歷史事例。唐中宗李顯死后,韋后希望效仿武則天垂簾聽政。彼時她雖然不是皇帝,但已是權傾朝野。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力,同時壓制李家,韋后選擇與武三思為首的武家結盟,這是利益結盟。韋后為了能夠早日登基,試圖扶植懦弱的李重茂當皇帝,成為自己的傀儡。她離成功只差最后一步,就能贏家通吃了。
看著韋后的計謀即將得逞,有部分血緣繼承權,庶出的李隆基決定做點什麼,他暗中勾搭了中層官員陳玄禮和葛福順為首的「萬騎」軍團,并與有權勢的太平公主結成「反韋同盟」。由于二人都缺乏足夠的「血緣繼承權」,所以李隆基提出讓自己的父親相王李旦當皇帝,利用血緣繼承權力。于是,暴力奪權的「唐隆政變」發生,唐睿宗李旦登基。
在歷史上,我們看到的權力的斗爭形式總是打打殺殺,這就是暴力奪權。參與打打殺殺的派系,往往是經過了利益交換后,積極維護自己利益的共同體,這就是利益結盟。在利益交換的過程中,還會存在語言誘導。語言的魔力其實絲毫不弱于暴力脅迫和利益收買。
那麼,如何游說說服呢?阿信在這里交代一個細節,「唐隆政變」
的第一步就出了問題。李隆基原本是打算偷偷入宮搞偷襲的,結果宮門打不開了。雖然負責人鐘紹京是他埋下的暗樁,但是在關鍵時候,鐘紹京慫了,任憑李隆基如何敲門也不開門。這時候,改變歷史的女性出現了,鐘紹京的老婆許氏站出來說服了他:為了國家大事而不計個人安危的人,必得神助。況且你起初便與臨淄王李隆基合謀,現在臨陣退縮也脫不了干系。這一句話點醒了鐘紹京,方才打開宮門迎接李隆基,韋后迎來了末日,徹底出局。至于血緣繼承,在家族企業中很常見,多是以血緣為基礎繼承權力。即便沒有血緣關系,在權力交接中,也經常以關系遠近為準則指定繼任者,確認下級的提拔和貶謫。一言以蔽之,在權力的獲取中,無論是暴力脅迫,利益結盟,游說誘導還是親疏關系,沒有對錯,只要能掌握主動權就是好手段,只有掌握了權力,才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因為權力從來都是以改變他人意志為最終目的的,掌握了權力才能選擇讓人吃敬酒還是吃罰酒。
更通俗的說,權力的表現就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面對著絕對力量的壓迫,你,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