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聰明,不是去傷害別人,也不是每天張牙舞爪。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是本事很大,但是深藏不露,還總是保護別人。
把聰明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處理一些疑難雜癥,在紛紛擾擾的世界里,活成清清靜靜的好日子。
多番觀察,就會得到一個觀點:遇到以下幾種情況,你還能保持心靜如水,說明你相當聰明。
01
對混亂的事情,心靜如水,才能有趨勢判斷力。
明朝時,皇帝朱棣收到邊疆來的戰報:「寧夏城被外敵圍困了......」
和平年代,忽然發生戰禍,讓朱棣十分著急。
他趕緊召集翰林院的才子們,想一想辦法。
都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當時的翰林院,只有修編楊子榮在上班,其他同事都外出了。
不得已,朱棣追著楊子榮問:「到底派誰去救寧夏?」
楊子榮冷靜了一小會,說:「不要去救了。」
朱棣迷惑不解,都這時候了,還要打啞謎不成?
楊子榮不慌不忙地說:「皇上想一想,戰報上的日期顯示,已經是十幾天之前的事情了。并且寧夏城修建得很牢固,帶隊的將軍,也是老將了。顯然是解圍之后,才發來的戰報。」
當天夜里,邊關再來戰報,說寧夏已經解圍了。
朱棣從此對楊子榮,刮目相看。
清朝三代帝師翁同龢說:「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人無古賢。」
當大雨來臨的時候,反而有片刻的安寧,抓住機會,你大機率能夠躲過風暴。這是智慧,也是膽識。
若是一個人,病急亂投醫,結果一定是適得其反的。
聰明的人,總能以靜制動,看到混亂局面之后的問題,而不是卷入混亂之中去。
再大的火焰,也會有熄滅的時候。千萬不要做飛蛾撲火的事情。
02
對人生的低谷,心靜如水,才能找到人生的出口。
人在低谷,看起來是陷入了絕境,其實還有幾種選擇。
放任自己,就會繼續下滑到更低處;積極作為,折騰幾次,就能上升;好好休息,就能在低谷里蓄力。
聰明的人,能否走出低谷,不擔心,一抬頭,就仰望到星辰和月亮。
內心,一定的沉穩的,一切都可以慢慢來。
南宋時,岳飛立志報國,但是被秦檜謀害了。
岳飛的一些部下,有的被牽連,有的想辦法自保,有的及時退隱。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陷入了困頓、迷茫。
部下何宗元就是選擇退隱的一位,他來到湖南的汨羅江邊的玉筒山居住,草屋幾間,但是很快樂。
閑來無事,他和山里的道士交往,對人生有了另一種理解。
部下薛弼,依托和秦檜是舊識,得以保全自己。後來,還積極安撫岳家軍。雖然委屈了自己,但也未嘗不是最好的選擇。
俗話說:「胳膊拗不過大腿。」
在自己很脆弱的時候,千萬不要走極端。螻蟻尚且貪生,何況是堂堂正正的人呢?
作家六六說過:「人的一生是一條上下波動的曲線,有時候高,有時候低。低的時候你應該高興,因為很快就要走向高處,但高的時候其實是很危險的,你看不見即將到來的低谷。」
人生沉沉浮浮,你順勢而為,表面上看,是隨波逐流,實際上是掌握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做到了借力而行。
人在頂峰,四面八方都有路,可以下山;人在低谷,四面八方都是路,可以上山。關鍵看你如何選擇。
聰明的人,把低谷當成人生的歸零,可以重新開始。
愚蠢當然,在低谷里流淚,為失去的東西而懊惱。
03
對功名利祿的誘惑,心靜如水,才能專注做自己。
越來越多的人,口口聲聲說「做自己,問心無愧」。但是,你有沒有「做自己」的智慧呢?
現實告訴我們,很多人做不成自己,會被外界的利益誘惑,為了賺錢,還得看人臉色,被人指揮。
能做自己的人,都很專注,守住自己想要的一切。
晉朝時,有個叫夏統的人,家庭貧寒,但是他愛讀書,也孝順父母。
村里人說:「如何甘辛苦于山林,畢性命于海濱也。」
讀過書的窮人,應該去做官啊?為什麼要隱居呢?
夏統聽了村里人的話,回復:「混亂時代,我不會和別人同流合污的。」
當朝的太尉賈充,送來車隊、美女、金錢,說:「你去做官,這些都歸你。」
夏統不屑一顧,然后走開了。
賈充說:「沒想到,天下有這樣的人,木頭一樣,石頭做的心。」
后人為了紀念夏統,記錄了「木人石心」的成語。
外界很繁雜,誘惑很多,弄不好,我們就會變成掰玉米的猴子,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做自己,舍去誘惑,你會發現,內心的穩定,會推著你持續成功,并且所有的成功,都是既定的,你想要的。
04
《大學》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心靜了,就能產生智慧,才能沒有后顧之憂,最后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這樣的邏輯,需要時間去見證,也要有十分的定力。
一個「心靜如水」的人,看透了眼前的一切,考慮到了未來的發展,也徹底拋開了昨天的煩惱。
在變化無常的世界里,靜待春花秋月。
前路漫漫,風雨來了,彩虹就不遠了;冬天來了,春天緊隨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