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著名的兩位紅頂商人盛宣懷與胡雪巖,原本可以成為惺惺相惜的朋友,卻因為分屬不同的權力陣營,加上對金錢的極度渴望,最終成為不共戴天的死對頭。
在兩人的暗戰中,最先出招的是胡雪巖。
胡雪巖畫像,神似陳建斌
胡雪巖與盛宣懷初次見面時,他48歲,盛宣懷才27歲。
盛宣懷生于官宦人家,老爹盛康在湖北當副省長,分管糧食、民政和教育,都是油水很足的職位。按理說,盛宣懷的人生起點比別人高出一大截,稍微借點東風就能像大鵬鳥一樣扶搖直上九萬里。
偏偏他對于科舉就是不開竅,勉強考中個秀才后就原地踏步,哪怕把眼睛熬成近視也考不上進士。
無奈之下,盛康在1870年托了關系,將26歲的盛宣懷送到大清第一重臣李鴻章的麾下。
李鴻章
26歲的盛宣懷,在李鴻章的陣營里就是個不起眼的小幕僚,而窮小子出身的胡雪巖,此時已經是財大氣粗的晚清首富,走到哪里都有一大幫子人前呼后擁。
假如盛宣懷繼續擔任最底層的軍營秘書,成天負責起草一些沒用的文書,那麼兩人壓根就不可能有碰面的機會。
1871年保定的一場大水,給了盛宣懷登台表演的機會。他每天騎著馬奔波在救災第一線,一天連4個小時的覺都睡不上,面對各種物資短缺的情況,盛宣懷主動請纓,替李鴻章去上海「勸捐」。
上海灘富豪云集,肯拿出錢來支援的卻寥寥無幾。沒辦法,那時候大家的觀念都是這樣:我拼命賺來的錢,憑什麼白白拿出來便宜了別人?
況且盛宣懷只是一位初出茅廬連個像樣官職都沒有的青澀小子,那群勢利眼們根本就瞧不起他。就在盛宣懷灰心絕望之際,胡雪巖腳踏七彩祥云出現,他不光捐錢捐物解了盛宣懷的燃眉之急,還給盛宣懷送上了一份厚禮。
并不是胡雪巖有雙慧眼,能夠看出盛宣懷的前途無量。他可是徹頭徹尾的商人,本質屬性無利不起早,他選中盛宣懷,是想讓其做個中間人,以便和李鴻章搭上線。
胡雪巖的背后大佬是赫赫有名的西征名帥左宗棠,本人極為清正廉潔,而打仗是件既燒腦又燒錢的事,左帥的腦子是夠用的,但錢卻無處可尋。
關鍵時刻,胡雪巖力挽狂瀾,3天之內為其籌到10萬擔軍糧,使得一向瞧不起商人的左宗棠對他刮目相看,胡雪巖也得以順利進入左宗棠的陣營。
在左宗棠西征新疆時,胡雪巖替他向外國銀行借了1870萬兩白銀,盡管這筆錢要還高額的利息,但那是朝廷要發愁的事,左宗棠只需要花錢買裝備打勝仗即可。他不知道的是,胡雪巖暗中與洋人勾結,賺取了高額的利息差,足足有288萬兩之多。
左宗棠雖然威名赫赫,卻性格孤傲,在朝中勢單力薄,和他同為曾國藩弟子的李鴻章則門生遍天下,還得到了朝廷信賴,大力發展洋務運動。胡雪巖看出其中有利可圖,因此刻意親近盛宣懷,希望他能幫自己帶禮物給李鴻章,進而腳踏兩只船。
左一左宗棠
李鴻章和左宗棠矛盾很深,其實這事主要原因在左宗棠身上。他看不慣李鴻章拉幫結派的做法,從心底里認為李鴻章只是嘩眾取寵,并無真才實學。
李鴻章則從心底里佩服左宗棠,很想和他搞好關系,無奈熱臉一次次朝人家冷屁股上面貼,次數多了之后也是厭倦,道不同不相為謀,那就對著干吧。
古代的士大夫們,多數都對商人抱有鄙視的心理,李鴻章也不例外。加上胡雪巖是盡人皆知的左宗棠小弟,面對他的搖尾示好,李鴻章連眼皮都懶得抬一下。
胡雪巖不甘心就此出局,雙眼緊緊盯著李鴻章的一舉一動,處處想要插一腳。而盛宣懷自賑災一事后得到李鴻章的信任,成為洋務運動的急先鋒,又是籌辦輪船招商局又是主抓礦務,這自然引起了胡雪巖的嫉妒。
胡雪巖迅速在頭腦里勾勒出一個計劃,先扳倒盛宣懷,進而打垮李鴻章,再說服左宗棠接手洋務運動,這樣自己就可以狠賺一筆了。
胡雪巖畫像
他準備先拿輪船招商局做文章,卻沒成想盛宣懷在工作中出現了重大失誤,相當于主動給胡雪巖送上了人頭。
盛宣懷給自己構想的職業生涯,是在輪船招商局發光發熱。
輪船招商局的成立,是由于李鴻章看不慣水運都被外國輪船公司把持,就連朝廷運糧食都得通過他們才行,因此一怒之下成立了這個公司,意圖把運輸業重新收歸國有。
盛宣懷為了招商局的事忙前忙后,因為長期在官場上耳濡目染,他很清楚輪船招商局一旦由官方介入,涼涼是遲早的事,于是大膽提出官商合營的理念,打著官方的旗號,主要由商人操辦具體事宜,這樣面子里子都有了。
李鴻章對他的構想連連夸贊,誰知等到人事任命出來,盛宣懷找了半天才找到自己的位置:幫辦,相當于現在的經理助理。
盛宣懷想不通啊,輪船招商局的成立有賴于自己的親力親為,結果別說一把手二把手了,咬著牙才勉強混上個四把手。看起來權力挺大,從決策到執行都能插上話,實際上有誰會聽他的?
李鴻章也有自己的打算,盛宣懷太年輕,與商界的交往也不深,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不起輪船招商局這面大旗。為了鍛煉盛宣懷,他將其派到湖北執行洋務運動的另外一大支柱產業——礦務。
盛宣懷
開礦是件既費體力又費腦力的活。當時國內壓根沒有專業的探礦人才,盛宣懷帶著幾個半吊子在湖北的大山里轉來轉去,總算挖出幾塊煤礦石和鐵礦石,都是些沒什麼開采價值的煤礦,老百姓還成天搗亂。
那時候大家都沒啥科學知識,認為挖礦會令埋在地下的老祖宗靈魂不得安寧,動輒舉著鋤頭來鬧事。正所謂禍不單行,關鍵時刻盛宣懷又被一位外國技師欺騙,誤以為這位只會挖井的英國人可以從地下掘出源源不斷的寶藏來,誰知人力物力耗費了無數,迎接盛宣懷的只有漫山遍野的污水。
四處鉆營的胡雪巖,早就在盛宣懷身邊埋下了眼線,探知他負責的湖北廣濟煤廠虧損嚴重后,胡雪巖托人馬不停蹄地跑到慈禧老太后面前告黑狀。
眼見朝廷派人下來查賬,就算是李鴻章也沒法把賬本捂在懷里不讓看。這一查可不得了,廣濟煤廠總共虧損了15萬8000兩白銀,這事鬧大發了。
原本看李鴻章大興洋務運動而眼紅無比的那群王公貴族們,總算找到了攻訐他的借口,彈劾李鴻章和盛宣懷的奏折簡直能把慈禧和光緒給埋了。
慈禧太后
為了不讓老領導受牽連,盛宣懷咬著牙扛下了所有罪過,并拍著胸脯子保證,會自費將虧空補上。
將近16萬兩的銀子上哪湊去?盛宣懷只能回家賣地賣店鋪,老爹直接被他氣病,顫巍巍地指著他的鼻子大罵:「天下第一敗家子。」
廣濟煤廠的漏洞總算被盛宣懷堵住了,但是存心整垮他的胡雪巖如同千手觀音一般四處出招,令盛宣懷防不勝防。
胡雪巖拿輪船招商局做文章,說盛宣懷曾在吞并外國輪船公司時收受了5萬兩銀子的賄賂,缺乏職業道德;還說盛宣懷喜歡喝花酒,個人道德也相當敗壞。
盛宣懷是能干事的人,這在晚清官場上難能可貴,但是他并不清廉,否則僅憑那點俸祿,如何積累起千萬資產?他在後來主管全國鐵路工作時,修路兩千一百公里,靠吃回扣就凈賺四百四十萬兩。
晚年盛宣懷西式禮服照
李鴻章深知人無完人,洋務運動的推進還得靠盛宣懷在前頭拉車,因此他動用了深厚的人脈關系,替盛宣懷把胡雪巖控告的這些事情擺平。
那些殺不死盛宣懷的,終將使他更強大。如果說以前胡雪巖出招,盛宣懷只能被動迎戰,那麼自從盛宣懷接手電報局實力大增后,他的反擊也隨之開始。
胡雪巖沒有意識到猛虎已經從背后向自己伸出了利爪,還在各種給盛宣懷使絆子。作為商人,他對金錢有著靈敏的嗅覺,本能意識到電報局是塊流油的肥肉。恰巧左宗棠此時正擔任兩江總督,胡雪巖便忽悠他從中截胡。
盛宣懷原本計劃好的架設長江電線的計劃,在左宗棠的介入下被胡雪巖接手。如果換作9年前,初出茅廬的盛宣懷必定怒火中燒,然后跑到李鴻章面前訴苦。但現在,他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有了周密的對策。
前排左二盛宣懷
當時中國市場上只有兩家外國電報公司,分別是丹麥大北公司和英國大東公司。盛宣懷找到他們,約定好只要不向胡雪巖提供幫助,愿以3倍的高價收購這兩家的電線器材。
眼見胡雪巖苦苦糾纏這兩家公司,盛宣懷來了個「借坡下驢」,花重金收買了大北公司的經理。大北公司裝作被胡雪巖說服的樣子,勉勉強強慢騰騰地給他運來了一批貨,就在胡雪巖興高采烈地施工后才發現,這批電線全是劣質品,壓根就沒法用,只能暫時停工。
李鴻章不失時機地參了胡雪巖一本,左宗棠頂不住壓力,胡雪巖只能灰頭土臉地退出了電報競爭。
李鴻章
這是盛宣懷對胡雪巖的首次告捷,他并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而是靜靜地隱藏于叢林中等待機會。
胡雪巖經過多年努力,構建起了龐大的商業帝國,如同一艘巨輪,即便一個船艙進水,也無法影響他分毫。除非像鐵達尼號一般被冰山攔腰截斷,才會徹底沉沒。
胡雪巖經過多次試水,發現自己撼動不了李鴻章,索性將目光從洋務上離開,回歸到傳統的絲織行業。
他以前曾經靠著買賣生絲狠賺了一筆,但人心總是貪婪的,即便已經成為帝國首富,胡雪巖依然想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暗下決心,要在生絲上玩把大的。
眼見胡雪巖拼命囤積生絲,盛宣懷曾打算和他在生絲市場上一較高下,誰知就在他收購生絲3個月后,一封電報經李鴻章轉到他手上,盛宣懷看完后汗水瞬間如溪流般淌過臉頰。
電報是清朝駐英、法、俄三國公使曾紀澤發出的。此君長期在國外工作,頭腦和眼界絕非固步自封的晚清大臣可比。他敏銳地察覺到西方強國因為戰爭的關系經濟面臨著危機,如果一旦出事必將波及國內,因此特意告知李鴻章減少投資,避免損失。
曾紀澤
在與胡雪巖的爭斗中,這封電報起了關鍵性作用。
盛宣懷聽從曾紀澤的建議退出了生絲競爭,臨走還不忘給胡雪巖使個大絆子。他派人通知各地商人和洋行買辦,告誡他們捂緊錢包,千萬別買胡雪巖的生絲。
胡雪巖沒有了競爭對手,生絲買得更加歡實,足足積累了15000包之多,只等國際市場生絲一漲價,他就可以大賺一筆。
1883年這個年度,看起來是胡雪巖的幸運年。清廷和法國在越南干架,左宗棠被派往越南率兵打仗。打仗就得花錢,清廷壓根拿不出錢,只能向外國銀行借款,這樣一來,胡雪巖又可以從中賺取高額差價。更令他興奮的是,西方國家據傳生絲大幅減產。
所謂樂極生悲,不同于傳聞,意大利生絲突然豐收,胡雪巖囤積的那些生絲瞬間沒了市場,這還不算,中法戰爭導致生絲價格大幅下降,胡雪巖瞬間便虧損了100萬兩。
按理說,盛宣懷此時可以出手整治焦頭爛額的胡雪巖了,但他毫無動作,因為他認定,此時并非整垮胡雪巖的最佳機會。
就在胡雪巖忙著處理債務時,匯豐銀行的大買辦又找上門催他還款。
這筆銀子就是之前胡雪巖替左宗棠借的貸款,共計1050萬兩白銀,每半年還80萬。錢是以胡雪巖個人名字借的,實際還款則由上海道台府負責。匯豐銀行也知道這一點,但他們犯怵跟官府打交道,只能纏著胡雪巖還錢。
胡雪巖坐著轎子趕往上海道台府要錢,誰知上海道台邵友濂卻神秘「失蹤」了。萬般無奈下,胡雪巖只能從自己的錢莊里先拿出80萬兩墊上。
邵友濂
邵友濂的失蹤,正是盛宣懷的杰作。
他以李鴻章的名義給邵友濂發電報,要求他暫緩20天支付借款。這一封電報,實際上斷送了胡雪巖的前程。
邵友濂是李鴻章的門生,自然對老領導言聽計從,況且緩發20天又不影響什麼,所以很痛快地執行了命令。為了避免胡雪巖的糾纏,他干脆躲了出去。後來,邵友濂還與盛宣懷結成兒女親家。
就在這短短的20天里,一場慘烈的圍剿開始了。
各大洋行和大量的儲戶、官員、富商紛紛接到盛宣懷的通知,得知胡雪巖要破產的消息后瞬間亂成了一窩蜂。洋行的買辦們催胡雪巖趕快還貸款,在胡雪巖的錢莊存過錢的人們紛紛涌上門提款。
胡雪巖在生絲上總共花了480萬兩,共計虧損150萬兩,這個數目著實不小,但還不至于撼動他的根基。真正將胡雪巖拖入泥潭的,是后面的擠兌事件。
各大商戶涌入錢莊提款,導致胡雪巖的現金流突然中斷。由于所有的活動資金全被生絲占據,籌不出錢的他,只能眼睜睜看著手下的錢莊、當鋪像滾雪球般破產。用30年時間成為首富,破產卻僅需要20天。
墻倒眾人推,清廷中各派眼紅胡雪巖的勢力紛紛痛打落水狗,偏偏他的保護傘左宗棠又在這一年病逝,胡雪巖的剩余資金和生絲,全被瓜分個干凈。即便所有的產業都被變賣,賬面上他還倒欠清廷20萬兩銀子。
胡雪巖敗得并不冤,他的生意興起于官商結合,敗于野心的膨脹和市場競爭。
他依靠左宗棠這棵大樹,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生意順風順水。中國的商人,基于兩千年來「重農抑商」的政策限制,骨子里總有種抹不去的自卑感,一旦手里有了錢,便絞盡腦汁想要在官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可惜現實很殘酷,越是什麼都想要,越是什麼也得不到。世人津津樂道于胡雪巖「紅頂商人」的身份,羨慕他手里既有權又有錢,殊不知,錢和權一旦碰到一起,就像面粉遇到明火,終究逃不開爆炸的命運。
被權力圍剿是胡雪巖商業帝國垮塌的根本原因,其失敗的直接原因則是野心太大。
左一李鴻章右一胡雪巖
胡雪巖想做的事情太多,開錢莊的時候想做生絲生意、做生絲生意又又同時開藥店、接著是糧食、典當......等到金融危機降臨時,這些產業根本無法快速變現來應急。
在擴大商業版圖的同時,他太過于依仗過去的經驗,完全沒看到機器繅絲的新技術必定會取代傳統的手工生產方式,自信地認為在生絲市場上可以單挑那些實力雄厚的外商資本。
白花花的銀子成就了胡雪巖的富可敵國,卻也像一只猛獸,在最后關頭毫不留情地吞掉了他的生存幻想。
在臨終前,看透世事的胡雪巖將子孫叫到跟前,叮囑他們:「白老虎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