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語錄精選
職場語錄集
名言佳句
    
她是張家四姐妹的母親,36歲去世,她的遠見是女兒一生幸福的基石
2023/05/12

有句話是:家有賢妻,受益三代。

這句話用來形容合肥張家四姐妹的母親,再合適不過了。

民國時期,姐妹最著名的除了宋家宋慶齡等三姐妹,就是合肥四姐妹了。

葉圣陶曾這樣盛贊張家四姐妹:「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張家四姐妹

合肥張家四姐妹,之所以後來個個蘭心蕙質,才藝雙全,一輩子優雅美麗,背后有一個很重要的人,那就是她們的母親。

她們的母親叫陸英,生于1885年,嫁到張家時,陸英年21歲,她的丈夫,合肥四姐妹的父親張武齡年僅17歲。

那個年代,正妻通常都比丈夫大幾歲。

張家當時合肥四大家族之一,家大業大

當時,張家是合肥四大家族之一,產業驚人,僅良田就有上萬畝。這樣的大家族,對于兒媳婦的挑選也是相當的挑剔。

四姐妹的曾祖父張樹聲,安徽合肥人,是淮軍的二號人物;而一號首長,就是赫赫有名的李鴻章。兩人關系非常密切,當年李大人喪母歸葬之時,正是指定張樹聲接替他擔任直隸總督一職。

當兒子快到了成婚的年齡 ,張武齡的父親就開始物色合適的兒媳婦。

他早就聽聞陸家的二小姐, 明眸皓齒,聰明能干,知書達理,溫柔嫻雅,于是聘請媒人,定下這門婚事。

父親是鹽務官,家境優越

陸英一家,一開始也是生活在合肥,因父親調任揚州擔任鹽務官,全家才搬至揚州。

鹽商在當時可是個肥差,可以說是富得流油。有句話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所以,陸英的家里也是非常的富有。陸英從小對于各種名貴的教具,比如紫檀傢俱、各種玉石,也是司空見慣。據說,陸英在各種首飾中,尤其偏愛玉。 她的性情,也如玉石一樣,低調不張揚、溫潤如玉。

陸英不僅識字善詩書,還喜歡昆曲,從小家里在戲院常年有包廂,這也使得她在昆曲方面造詣很深,算得上昆曲專家。

待在閨中時,她就和母親學習了很多管理大家庭內務的方法。 在那個年代,一個大家庭都是生活在一起,男人主要主外,家里內部事務都是主母負責,也就是少奶奶負責。

十里紅妝,陪嫁擺滿十條街

早在婚禮舉辦的一年前,陸母就開始為心愛的女兒置辦嫁妝,足見父母對她的憐惜。

張家的宅院非常大,房子幾進幾出。陸家不光陪嫁新房的 紫檀傢俱,連大堂、二堂的傢俱,也陪嫁過去。紫檀傢俱,在當時可是名貴的木材,不是普通人家用得起的。

金銀首飾不計其數,知道女兒喜歡玉,陪嫁中還有許多玉。

連掃帚、簸箕這樣的家常物件,每個都掛了銀鏈條。

結婚當日,嫁妝用了好幾艘大船專送,當第一艘嫁妝船運至張家時,巷外的十里長亭還走動著陸英的嫁妝隊伍,當時轟動全城。 通俗點說,就是她的嫁妝足足擺滿了十條街

當新娘的蓋頭被掀起,在場的眾人都驚呆了! 雖不是絕色傾城的美,但有種光芒四射的感覺,頓時把眾人給震到了。

婚后料理內務井井有條

婚后,21歲的陸英作為當家主母,將各種事務料理得井井有條,讓長輩刮目相看,家里的仆人對她也是心服口服,打心底里敬重她。

大家庭,人多嘴雜,難免人際關系復雜,尤其是長輩們,比較挑剔難以搞定。

但陸英憑著自己的智慧和通達,獲得了全家上上下下人的信服。

當時的張家人口眾多,祖母輩、婆婆輩、平輩、下輩、傭人、家庭老師等混居在一個大院里,光婆婆就有五個。

長輩里,有祖母級別的,如張樹聲的高老姨太;公公娶了5房太太,所以有5個婆婆。

平輩的,有小叔子、小姑子一大堆,下有滿屋子到處跑的侄兒侄女。

還有在家里做事的,如門房、花匠、廚子、保姆、雜工、家庭老師等

就是每天吃飯的,就差不多四十號人,得擺好幾桌。

陸英掌管著這一切,每天的開支都由她經手。她毫不露怯,顯得干練通達,如同《紅樓夢》里掌管著榮國府大權的王熙鳳。但最大的區別在于,王熙鳳是個潑辣之人,而陸英是溫柔典雅的。

家中的長輩一般是很難伺候的,都說,好不容易媳婦熬成婆。成了長輩了,通常對新媳婦比較挑剔,但陸家的長輩都很認可陸英的持家才能。

她對長輩從不失禮,至愛親朋中,有長輩壽禮,陸英會備齊「桃」(壽桃一高盤)、「面」(壽面一高盤)、「煙」(皮絲煙一包)、「酒」(酒一大壇)、「茶」(上等茶葉雙罐)、「腿」(火腿一條)、另配兩色物件,共計十樣禮品,派人用抬盒抬著送去。

為了延續香火,一共生了14胎

前面說了,張家是當時的四大家族之一,家大業大,這樣的家族自然是相當重傳宗接代的,況且那個年代是尤其注重「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陸英嫁到張家,公公過世在川東道台任上,不是一品官,但婆婆大人,卻是一品夫人。因為不生育,夫婦兩人才過繼了張無齡。希望兒媳早生貴子,多生貴子,是婆婆大人的最大心愿。

在這樣的壓力下,陸英結婚后一大重任就是生育。

接連生下了三個女兒,她們依次是大小姐張元和、二小姐張允和和三小姐張兆和,在這之后,陸英雖生下了一個男胎,但孩子卻又不幸夭折了,後來又生了四女兒充和。

張家十姐弟合影 張家子女合影

當時陸英可以說心里一度壓力很大。雖說自己也很喜歡女兒,女兒乖巧聽話,是媽媽的小棉襖。可是,嫁到陸家這樣的大家族,不生幾個兒子,肯定是不行的。在當時「母憑子貴」就是這個道理。

她曾經暗示丈夫再納妾,可是丈夫對她很專情。于是,她只能不停的生下去。她也知道女人生孩子多了,是很傷元氣的,可是沒有辦法。

充和的到來,好像給家里帶來了男孩運,此后她連續生下五個兒子。

有一個兒子是繼母所生

給孩子們樹立了良好的典范

「一個只會享受的少奶奶式的母親,是教不出有作為的孩子的。

陸英雖然出嫁前是大家閨秀,結婚后是大少奶奶,但她非常勤快,事無巨細,她都細心的料理著。

張家在合肥的大片土地賬目、各處的房產、商戶收入和投資等等,都是陸英親自掌管,各種大大小小的支出,也是她在張羅。

不停的懷孕、生育,她也不放棄各種學習。

她喜歡昆曲,于是請了昆曲老師在家里專門學習。

除了昆曲外,陸英還學習了制作西點。

後來,她還同孩子的三姑母一同去洋派公司學習使用縫紉機,她學了縫紉,還將刺繡好的牡丹花裝在玻璃鏡框里,以示紀念。

陸英覺得,對于孩子來說,母親的一言一行都是「身教」,而身教比言傳更重要,她曾經說過:

「一個只會享受的少奶奶式的母親,是教不出有作為的孩子的。」

重視子女的教育

雖然頻繁地懷孕生孩子,但陸英絲毫未放松對女兒們的教育。

陸英的父母很開明,所以她早早的放足,而且喜歡讀書,讓她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

同那個年代很多母親不同, 她一直堅信「女子的教育最應受到重視」。

為了讓子女熱愛讀書,她可謂是費盡心思了。

她專門設了一個供孩子們學習的場地,擺放了很多書。

張家四姐妹在母親的影響下變得很愛讀書了。每天早上吃完飯后,張家四姐妹就往大花廳跑, 在這里,她們上午讀書,下午唱戲練功

希望女兒將來也是懂得情趣的女子

陸英是個很懂情趣的女人,她喜歡昆曲。

她希望自己的女兒將來也是懂得情趣的女子, 從小她便教孩子們學習昆曲。

昆曲的靈魂是曲,唱腔是優美,典雅的所在。它的發音格外難,其背后的功夫不僅是要唱、練、做、打,學,還要有身段、有悟性,昆曲的演員成長之路比較漫長,有的需要30歲才能上台,需要深刻理解情緒、人物、舞台。

「對于大部分平民百姓而言,是戲曲形塑和表達了他們對于歷史和文化的認知」——《文化中的政治——戲曲表演與清都社會》

昆曲不僅強調唱功,還有練、打,對于身段也是有比較高的要求。

在她的影響下,4個女兒都會唱昆曲,而且都有相當高的造詣,經常習練昆曲,陶冶情操,這估計也是四姐妹後來都很長壽的一個原因。

有這樣的母親,合肥四姐妹個個都成為才女也不足為奇。 四姐妹個個都上了大學,充和當時國文滿分還被北京大學破格錄取。

大姐張元和昆曲作曲家,遷居台灣后曾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職,

二姐張允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兼任北京昆曲研習社主任委員;

三姐張兆和畢業后當了老師,曾擔任《人民文學》雜志社編輯,還是一位作家,曾出版短篇小說集《湖畔》等;

四妹張充和則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傳授書法和昆曲。

不僅如此,她們都選擇了才子結婚,他們的丈夫都在各自領域是知名的文化人士。

大姐元和的丈夫是著名昆曲大師顧傳玠;

二姐允和的丈夫是「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

三姐兆和的丈夫是著名作家沈從文;

四妹充和的丈夫是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

葉圣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她們後來都和母親陸英一樣 :優雅美麗、積極上進、懂情趣。

她們不僅有好看的皮囊,還有有趣的靈魂。正是這種有趣,讓她們的丈夫在內心都很敬重她們。

寬厚對待保姆等下人

陸英在家中操辦學堂,讓孩子們的保姆學習認字,還在保姆們之間進行認字比賽,看哪個孩子的保姆認字最多給予獎勵,大大激發了保姆認字的積極性。

另外, 她還讓下人把孩子們帶到府上來免費上學,當時張家是請老師來家里教孩子。這給下人節省了不少費用,下人們的孩子受了教育,將來也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從而改變家庭的命運。

因為有了陸英這樣的好主人,張家的下人們受益匪淺,干活積極利落,凡事為主家著想。 張兆和的保姆朱氏因為勤奮好學,最后竟然能閱讀《三國演義》、《西游記》這樣的著作。

陸英雖然是大少奶奶,但她很尊重下人,沒有對下人指手畫腳。

她讓下人把孩子接到府里居住,張家四姐妹和少爺們在和下人孩子玩耍時,也從來不把下人的孩子當下人看。

她還教自己的孩子要尊重保姆、奶媽,每天吃早餐時,陸英還囑咐孩子們每人分一半給自己的奶媽、保姆。

哪個奶媽、保姆家里遇到難事,陸英總是積極地伸出援助之手。

她的這些善行,可以說是她在張家種下的善果,後來讓她的兒女們終身受益。

36歲離世,臨終每個保姆給200大洋

1921年,生下14胎后不久,年僅36歲的陸英便因拔牙出血過世了。

臨死前,她將自己的9個子女都做了妥善的安排。

她將9個孩子的奶媽和保姆叫到身邊,每人分配了兩百大洋,她囑咐她們無論遇到何事都要將孩子帶到18歲。

她強撐著身體給了她們每人200大洋,那時普通的公務員一月薪資也不過才10大洋,普通保姆一個人的工資才2塊大洋。

「我給你們這些錢,全是一個母親對你們的懇請。等我走后,幾個小哥我是不怎麼擔心,只是四個小姐妹,我是真的放不下心。無論如何你們一定要把她們好好養到18歲,生活能自理了。」

陸英不僅交代了幾位保姆, 她還特意使人把她的嫁妝都給送回了娘家。她是有遠見的,她擔心以后丈夫再婚,繼母對孩子苛刻,那麼還可以向娘家求助。

多麼深明大義、多麼眼光長遠的女子啊。

陸英臨終的前幾日,長子宗和,來到母親床前。她總是喊:「大狗,你別來,這兒味道重。」她在臨終何嘗不想多看幾眼自己的孩子,可是她更擔心兒女的健康,生怕有病菌,傳染給自己的孩子。

自己的大限到了,無能為力,她唯一的心愿就是每個孩子,都能健康長大。

她的德行,讓孩子們在她離世后依然健康的成長

陸英去世的時候,最大的孩子元和也才14歲。

後來孩子們的父親再婚,娶了比長女只大7歲的繼母韋均一,一度家里人際關系緊張。

再後來張家在亂世中支離破碎,可因為一眾仆人的忠心,讓陸英的孩子們都安然無恙地活了下來,沒有因為繼母的偏心與狹隘心胸,影響到身心的健康成長。

從小照顧孩子們的保姆們,用自己的愛和責任感,讓陸英臨終放心不下的9個子女,都健康成長。

大部分的奶媽、保姆都如親生母親一樣照顧陸英的子女,有的還照顧到了陸英孩子們的下一代。

她們如此盡職盡責,是敬重陸英的為人,內心對她滿懷感恩。

四姐妹老年合影,都依然苗條

【結語】

陸英用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子女們明白了:

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有自己的追求,

要學習提升自己情趣的各種藝術,

要尊重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

女孩子不能只貪圖享受,要積極上進。

這種家風,讓她的女兒們 無論在何種境遇都能活得漂亮,一輩子都優雅而美麗的生活著,她們有自己的事業領域,有自己的情趣,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且與丈夫琴瑟相和,白頭偕老。

陸英,雖然生命短暫,但她活出了一個母親最好的樣子。她的精神,被她的子女延續著。

貝多芬:真正的英雄,非靠強力或思想稱雄,而是靠心靈偉大
2024/04/19
《大亨小傳》:基本的道德觀念,并不是人人都有的
2024/04/19
史鐵生《病隙碎筆》:人的命運不由人,但我們每時每刻都是幸運的
2024/04/19
毛姆自傳體小說《人性的枷鎖》:人生毫無意義,欲望即是枷鎖
2024/04/19
《沉默50年:一個原慰安婦的自述》:小人物的悲劇,都是無聲的
2024/04/19
馬爾克斯《一個長翅膀的老人》:魔幻故事背后,是現實人性很荒誕
2024/04/19
《月亮與六便士》8句話告訴我們,不忠于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快樂
2024/04/19
楊絳:人生沒有更好的年齡,只有最好的心態
2024/04/18
弘一法師:當你的修為越來越高時,會真正理解所有的人和事
2024/04/18
張愛玲:別炫耀,靜默才能凝聚生命的精華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