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傳》: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過的事,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2023/09/02

有人說,林徽因是被世人誤解最深的民國奇女子。

提起她,世人想到的要麼是和徐志摩、金岳霖之間的感情糾葛,要麼是和冰心之間的恩怨糾紛。

殊不知,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她亦是中國建筑領域最耀眼的存在。

2007年,作家張清平用細膩詳實的筆觸,寫下這本《林徽因傳》。

翻開此書,撥開歷史塵煙,你會看到一位志存高遠的建筑大家、一位足堪民國風骨的林先生。

她曾參與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她曾和丈夫奔走在窮鄉僻壤,共同梳理起中國建筑發展的脈絡。

她的一生,經歷了漫長的戰亂、困厄,遭受了無數的扭曲、嘲笑。

面對外界的流言,林徽因始終保持寵辱不驚的風范。

而我在讀了三遍《林徽因傳》后才明白,她這般豁達的心境,皆來自她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見的事。

那些歲月沉淀下的經歷,都化成了她此生最美的風景。

1

讀過的書,拯救你的靈魂

1904年,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一個書香世家。

她的父親林長民是清末有名的大才子,母親何雪媛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傳統婦人。

書中講到,林徽因的父母在結婚之后,雖生兒育女,但精神層面卻相差甚遠。

林長民希望妻子能多讀書,和自己交流,但何雪媛既不喜好詩書,性格還暴躁執拗。

就這樣,林長民對妻子越來越疏遠。

在林長民娶了一房小妾之后,何雪媛從此就被遺忘在冷僻的后院,常常以淚洗面。

林徽因偶爾去前院找二娘所生的弟弟妹妹玩,回來就會被母親狠狠數落半日。

面對父母不甚和諧的關系,林徽因曾經倍感痛苦:

「我愛父親,卻恨他對母親無情;我愛母親,卻恨她不爭氣。」

在那些陰郁的時光里,真正救贖她的,是書籍。

當時,姑姑林澤民眼見林徽因郁郁寡歡,便開始教她讀書識字。

書中的一字一句,讓林徽因如遇甘霖。

她如饑似渴地閱讀,家中的爭端和童年的陰影逐漸在書海中淡去。

讀書,不僅增長了林徽因的知識,也拯救了她的內心。

她開始理解父母各自的不易,也逐漸接受自己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後來,每當林徽因陷入人生困境的時候,她就全然鉆進書海中,讓自己沉靜下來面對生活的考驗。

1940年,林徽因遠赴四川考察建筑,舊疾發作導致臥床不起,是書本給了她戰勝病魔的勇氣;

時隔一年,弟弟林恒在空戰中壯烈殉國,林徽因悲痛欲絕,又是書本給了她坦然面對離別的心境。

那些孤獨無助的歲月里,她研究《漢史》,讀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欣賞米開朗琪羅的創作……最終捱過低谷,迎來了柳暗花明。

有人說:

當你讀過的書越多,你的內心就會越發堅韌。

你會逐漸看淡生活的苦辣酸甜,坦然接受生命中的黯淡與榮光。

那些人生中的風云變幻,都會在浩瀚的書海中變得云淡風輕。

那些日常的庸碌瑣碎、人情繁雜,都會在知識的世界中變得渺不足道。

漸漸地,你會從心底生出無限的力量與生機,哪怕生活再難也不足為懼。

書中未必會有顏如玉,但一定會有更好的自己。

2

行過的路,打開你的眼界

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是讀有字之書,那麼行路,就是讀無字之書。

山川湖畔、密林村莊,都是大自然筆下渾厚沉重的知識。

當你走過的路越多,見過的世面越廣大,眼界與格局也就越發寬闊。

《林徽因傳》中講過一個細節。

1920年,父親林長民出訪歐洲考察民情,特意帶上了16歲的林徽因。

出發前夕,父親寫信告訴女兒:

這般諄諄教誨,不僅點撥了當時的林徽因,更貫穿了她余生的每一個階段。

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已經結為夫妻,他們想要弄清中國古建筑的流變,并撰寫成書。

于是,在那個亂世里,他們如行者般,寂寞地穿行在山林、廟堂和村莊之中。

去往昆明路上,沒有任何交通工具,他們就在土匪橫行、野獸出沒的荒山野嶺中徒步穿行。

去往山西路上,一路蝙蝠盤踞,險象環生,他們步步為營,才見到佛光寺真容。

考察的8年時間里,他們風餐露宿,走過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終于編撰出巨著《中國建筑史》。

面對一路的艱辛,林徽因曾被「食宿之處的骯臟和臭氣弄得毛骨悚然,心灰意懶」。

可一旦發現精美奇特的構造,立馬又被「藝術和人文景色的設計和色彩所傾倒」。

彼時外界還在流傳徐志摩和她的感情糾葛。

但是林徽因心中,只有「陽光下的原野山巒」,和「被遺忘下深山僻壤中的古代建筑。」

那些無謂的流言紛擾,不曾在她心中留下半分痕跡。

就像書中說的:「小山村里的生命和人群,像一扇窗子,把她和外面的世界隔離了開來。」

詩人北島寫道:「一個人的行走范圍,就是他的世界。」

當你閱過山河之大、湖海之深,你就會發現自己原來所在的世界是那麼狹小;

曾經以為了不得的事情,在天地的襯托下不過是一粒塵埃。

萬丈高山,千里荒原。

真正領略過它們的風光后,你的人生就會少一分拘泥,多一分灑脫。

3

遇過的事,拓寬你的格局

恒愚法師說:「人生閱盡秋云厚,世事經多蜀道平。

人的一生,經歷的事情越多,看得就越通透;承受的困難越大,格局就越高遠。

《林徽因傳》中,記錄過這樣一段往事。

盧溝橋事件爆發后,林徽因一家流亡到四川南部的古鎮李莊。

他們找到一間破舊的農舍落腳,那里陰暗、潮濕,頂上的席棚常有蛇鼠出沒。

戰爭帶來的通貨膨脹,導致全家經濟拮據,他們只能靠變賣衣服、手表來度日。

為了維持生計,林徽因每天走很遠的路,去云南大學教英文,一個月薪資不過40多元法幣。

而那個時候,在黑市上買一個皮尺,就要花掉三十多元法幣。

長期窘困的生活環境,讓林徽因肺病復發,身體狀況急轉直下。

彼時,她的美國好友費慰梅,了解到他們的處境。

于是她多次寫信,勸林徽因夫婦去美國接受治療。

面對朋友的善意,林徽因拒絕了:

後來,日軍占領貴州都勻,李莊的上空也時常有敵機呼嘯而過。

年幼的兒子梁從誡看到空中的濃煙,擔憂地問母親:「日本人要是打進四川,你們怎麼辦?」

林徽因淡淡地說:「中國念書人總還有一條后路,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多年后,梁從誡回憶起這件事,感慨地說:「我當時看著媽媽,覺得她好像不再是那個熟悉的媽媽了,而是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面對死亡,那樣超脫。」

是啊,在世人眼中,林徽因仿佛永遠只是那個只知吟風誦柳、談情說愛的閨閣女子。

但事實上,她的一生經歷了幾多風雨,苦難和遭遇從未饒過她。

可不論境遇多麼艱難,她也不曾抱怨,不曾言棄。

那柔弱的外表下,實則暗藏著堅毅和頑強;

那從容的姿態里,其實掩映著心胸和格局。

經歷多了就會明白:生命中的那些狂風暴雨、起落浮沉不過都是來渡你的。

它們教會你忍耐,教會你反抗,教會你迎難而上,教會你無論何時都明辨大義與真理。

泰戈爾說過,經歷過地獄般的磨難,才能煉出創造天堂般的力量。

說到底,人生所有的成長,都是在一路荊棘中歷練得來的。

遇過的艱難、咬牙扛過的挫折,都撐大了你的格局,并化作你前行路上的養分。

最終,幫助你褪去柔弱的外殼,鍛造出對抗命運的鋼筋鐵骨。

1955年,在林徽因逝世后的追悼會上,金岳霖曾經寫下一幅著名的挽聯: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縱觀林徽因的一生,就像千尋瀑布那樣飛揚綿長、令人驚艷。

命運曾經給她冷眼和嘲笑,她卻用滿腹的才華和從容的胸襟,將生活過成了詩。

未來,若你有迷茫困頓、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就去看看《林徽因傳》吧。

你會發現,生活縱有百般滋味,都可用一顆廣闊的心去面對。

點個贊吧,余生多讀書、多行路、多遇事。

相信經歷過的時光、閱讀過的知識,終將賜予你力量,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