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年里最忙碌的時候。最近沒日沒夜地加班、辛苦搬磚,有時真的忍不住想大喊一句:我到底為啥要工作呀?!(好的,因為沒錢)
突然想到日劇《非自然死亡》里,三澄和久部也討論過這個問題。
至于回答是「為了贖罪而工作」,不禁莞爾,答案果然很意大利……
圖源:bilibili.com
記得比較清晰的是《非自然死亡》中有一集,情節是受害者作為「幸福的蜂蜜蛋糕」工廠的員工,他拼命工作,就為了讓家人過得幸福。
圖源:bilibili.com
生前每月超時加班140個小時,下班騎車歸家途中,因疲勞駕駛而摔倒在地。也只有在摔倒的時候,他才有空看到璀璨的煙花。
圖源:bilibili.com
由于完全沒有休息時間,也就無法前往醫院做檢查,就這樣,他忍受著椎骨動脈破裂的痛苦,強撐了一個月后才去世。最終他的死因被認定為過勞所導致的交通事故死亡。我并不知道如此多的工作是否也會讓自己過勞死,在勤勤懇懇的勞動之余或多或少帶了些膽戰心驚。
畢竟像劇情中過勞的現象無法杜絕,而過勞死的認定取證過程也是困難重重,即使最終家屬能追討賠償,也無法彌補失去至親的痛苦。
對于「過勞死」這種社會現象,我想是找不到任何一種辯護的,畢竟失去的生命的代價非其他價值所能取代。
1
處于劣勢的苦命打工人
現在這個卷生卷死的社會現狀,各行各業的打工人多多少少都逃不過加班的命運,大家可以說早就身心俱疲了。
日本劃分過勞死的加班時長為每個月80個小時,即假設每個月工作20天,每天加班4個小時以上,每天工作12個小時,就已經達到了過勞死的加班標準。
過勞死可分為兩種情況,分別與跟生理和心理因素有關。
因工作負荷過重和壓力過大,積勞成疾,引發腦部、心臟和呼吸系統等疾病,從而導致死亡,可視為生理層面導致的過勞死。
2016年,富山縣滑川市一名40多歲的公立國中男教師,因蛛網膜下腔出血死亡。最讓人痛心的是,他甚至無法看到第二個孩子出生。受害者妻子只能請畫師幫他們一家四口畫一副肖像畫,作為全家福。
圖源:newsdig.tbs.co.jp
受害者當時除了教理科和擔任三年級的班主任外,還兼任女子軟式網球部的顧問,他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參加學校或者網球部的活動。在發病前的53天里,他僅僅休息了1天。每個月的加班時長最高達到了155個小時,遠遠超過了過勞死加班標準的80個小時上限。
圖源:newsdig.tbs.co.jp
2018年,他因工作時間過長而被認定為過勞死。2019年,其家屬將該縣和該市告上法庭,要求其賠償約1億日元。
滑川市方面主張,受害者發病前兩個月,每月加班約125個小時,其中98個小時用于網球部活動,此為非強制活動,都是由教師自行決定是否進行,不應該算入加班時間。
圖源:newsdig.tbs.co.jp
經過漫長的審訊,去年7月5日,富山地方法院裁定,網球部活動實際上應該算入工作時間,并責令該縣和該市支付約8300萬日元賠償金。
此外過勞死還可能和心理因素有關。工作過度而積攢疲勞,從而引發抑郁癥等精神疾病,導致過勞自盡。
高島晨伍是神戶市的一名醫生,他生前曾連續工作100天,最終不堪重負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高島在2020年開始擔任住院醫生,2022年4月起擔任專科培訓醫生,同年5月在家中自盡身亡,當時他才26歲。
圖源:ktv.jp
院方認為,無法判斷高島是否存在工作過度的情況。
因為在工作時間內,醫生常常會自主安排自己的睡眠和自學時間。由于自由度比較高,要準確記錄工作時間并不容易。圖源:bunshun.jp
高島曾經一個月內加班超過207個小時。去年6月,勞基署以「因超長工作時間導致精神失常而自盡」為由,認定高島的死亡為工傷事故,即過勞死。
網友對這起過勞死事件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他連續工作了100天,一個月內加班超過207個小時......這太夸張了。
醫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工作,雖然我覺得既然都有想死的心了,還不如放棄這一切、辭職就好了,但我想這只對身心健康的人奏效。他可能是考慮到自己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也不知道患者們該怎麼辦,所以不能辭職......對于有才華的年輕人來說,真的很可惜。
圖源:news.yahoo.co.jp
老人家常說「我們年輕時工作時間長多了」,的確,過去的工作時間長,但現在的工作質量跟以往不一樣了。過去是體力勞動,現在是腦力勞動,這不是簡單的疲勞,休息一下就能恢復的。
因此,過去的身體疾病現在變成了精神疾病,別人無法一眼就看出來。
圖源:news.yahoo.co.jp
我是一名 50 多歲的醫生。
日本的醫療是建立在醫生的自我犧牲精神之上的。
如果醫生們都遵守《勞動基準法》,能否保持令日本民眾滿意的醫療水平,還真得打個問號。
我認為院長的舊有價值觀固然有問題,但我認為更上游的原因是日本民眾對低價格和高水平醫療的不合理要求。
圖源:news.yahoo.co.jp
這一切都指向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
2013年,NHK記者佐戶未和在家中去世,年僅31歲。次年5月,勞基署認定她的死因是工時過長導致的過勞死。當時,佐戶負責跟進選舉的相關報道,連日在炎熱的天氣中進行采訪。最終她在上議院選舉3天后去世。
圖源:bunshun.jp
勞基署調查發現,佐戶去世前一個月的加班時數高達159個小時,工作一直持續到深夜,企業并未為她安排足夠的休息日。佐戶積勞成疾,長期處于睡眠不足的狀態,發病與過勞工作之間存在密切聯系。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6年后,NHK再次發生同類事件。
2019年,與佐戶同一部門、40多歲的男性管理層在家中去世。3年后,他的死亡原因被認定為過勞死。根據工作記錄,在他去世前的6個月里,每月的加班時數超過了80個小時的過勞死加班標準。
圖源:news.tv-asahi.co.jp
其實早在佐戶的過勞死事件發生后,NHK就曾提出改善措施,比如限制工作時長、減輕通宵工作的負擔等,然而從結果看來,這些措施并未得到有效落實。
這僅僅是冰山一角,類似悲劇可能每天都在上演。如何避免過勞死事件的發生,是全社會每個企業、每個打工人都應該參與探討的課題。
2
企業改革各出奇招
對于避免過勞死事件,是企業應當做的事情。對此,日本的各大公司都也在想辦法進行規避。
伊藤忠商事——實行晨間彈性工作制度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后,伊藤忠商事為了能更高效及時地應對客戶的需求,決定讓員工們都提早上班,并于2013年正式引進「晨間工作制度」
。實施之初,人力資源部每晚8點都會準時到各樓層關燈,強制在場的所有人下班,很多員工都不理解這種做法,并且破口大罵。圖源:diamond.jp
如今10年過去了,員工逐漸適應這種工作模式。在聽取員工意見后,2022年甚至還把它改進為「晨間彈性工作制度」。
晚上8點后原則上禁止加班,晚上10點至次日早上5點禁止加班;同時鼓勵早上5點至8點提早上班,上午9點至下午3點為核心工作時段,下午3點可以提前下班。如果在早上7點50分前開始工作,員工還將獲得與深夜加班相同的額外津貼(25%)作為獎勵。
圖源:itochu.co.jp
設立這個制度的契機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但這無形中也減少了加班現象,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私人生活和家庭情況,選擇更加靈活的工作方式,時間分配也更加自由,一舉多得。
SCSK——減少加班可獲獎金
作為全年無休、全天候不間斷地為客戶提供技術支持的IT企業,SCSK為了鼓勵員工壓縮加班時長,發起了一個名為「Smart Work·Challenge 20」
的挑戰。「20」指的是每月平均加班時間控制在「20個小時以內」,平均加班時間比去年減少20%,并休滿「20天」帶薪假。這項舉措以員工人數超過1000人的部門為基礎,除非達到目標,否則不會發放這筆特殊獎金。因此更講求各部門員工高度團結,高效完成工作。
圖源:sumitomocorp.com
三菱地所——健康管理APP
三菱地所專門為員工提供一款名為「Health Company」的健康管理APP,并此基礎上加入飲食管理的功能,員工可以在APP上記錄運動、體重、血壓和用餐情況等數據。通過記錄食物的卡路里攝入量,并與其他數據進行分析,能讓員工更清晰地把握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助于察覺身體過勞的跡象。
圖源:prtimes.jp
大和證券——以小時為單位的年假制度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和證券鼓勵員工晚上7點前下班,人力資源部門也會定期檢查執行情況。此外,企業還提倡「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工作方式改革,因應提高工作效率后所獲得的成果,向員工發放特殊津貼。
大和證券還實行「小時年假制度(以小時為單位靈活享受年假)」,允許員工以1小時為單位休年假,時間安排更加靈活。還根據各部門的實際工作情況制定了人性化的 「彈性工作時間制度」,只有勞逸結合,才能把過勞死的風險降低。
圖源:shikiho.toyokeizai.net
3
勞動力市場改革路漫漫
勞動力市場改革刻不容緩,在此過程中難免會衍生出各種問題。
盡管有關部門會制定相關法例規范勞動時長,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加班時間雖然有所限制,有的企業甚至會縮短工作時長,但是工作量絲毫沒有減少。
時間有限,可是工作無論如何都做不完,加班時間太長還會被上司訓斥,這也就加重了員工的心理壓力,每時每刻就只想著「不夠時間了,沒時間了怎麼辦……」
再者,有的企業會強制下班,要是沒能把工作做完,員工就只能把工作帶回家做,這種「隱形加班」往往才是最嚴重的。表面上看,員工的工作效率都很高,每天都能準時下班,但實際上這只是在掩耳盜鈴。
圖源:rc.persol-group.co.jp
同樣的做法,不同的企業去執行,最終呈現的效果會截然不同。歸根究底,還得看企業是否足夠重視員工的身心健康、正視加班問題。
如果企業得過且過,再加上相關法規不完善,打工人取證難,種種因素交織,過勞現象就會愈發嚴重。
人生并非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現在是一年最忙的時期,友友們在努力工作賺錢的同時,記得也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