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樣貌,能反應出一個人的內心。就如同一顆露珠,可以反射太陽的光芒。
與人接觸,想知道他的窮富狀態,多看看他的神態與言行舉止,就會猜個大概。
物質貧瘠,還能通過后期的努力改變。精神貧瘠,會窮苦一生。
一個人是窮苦還是富有,是可以看出來的。
注定要窮苦一生的人,大多「貧寒相」,長這樣。
愛默生說:「眼神里的語言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能理解。」
有些人,站在那里,不管穿著打扮如何,都能從他的眼神中看出來,他到底過得好不好。
辛苦勞碌,每天都奔波不停,沒有一點休息時間,這樣的人,早就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夢想破滅在了麻木工作的路上。
他的眼神里,有迷茫、凄涼、痛苦,但是看不到希望。
忙忙碌碌,可賺的錢總是不夠花。兢兢業業,卻總是在溫飽線上掙扎。
眼睛沒有光芒,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心里全是負能量,覺得人生沒有一點快樂,只是麻木地活著。
真正活得積極的人,眼里有光,有希望。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他都能滿懷希望往前走,眼里有光,不斷突破自己。
任何時候,別輕言放棄,別讓自己失去希望。你若對自己都沒有了信心,別人更不敢找你共事。
眼里有光,心里有能量,日子終會越過越好。
貧窮的人,經濟上的窮還有機會改變。
思想上的窮,治不了,會讓人一輩子窮下去。
《歡樂頌》中樊勝美的家人,除了壓榨樊勝美,似乎什麼都不會。
她的哥哥,四肢健全,人高馬大,就算文化水平不高,去工廠上班,或是學門手藝,養活一家老小不成問題。
可是,這一家人只懂得把樊勝美當搖錢樹,什麼責任都壓到她的身上,遇到事情,只會打電話找女兒,自己一點責任都擔不起來。
從來不會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只知道一根筋地找妹妹去解決問題。
他們的日子,自然是越過越慘。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寫道:「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
那些,沒錢的人,大多都是不懂得變通,守舊、不聽勸的人。
自己所堅持的事情沒有意義,也不會放棄;遇到問題,不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不愿意自己擔責,不愿意成長。
靈活運用自身的資源,多嘗試一些新的選擇。結合自身的長處,謀求更大的發展,日子會越過越順。
很多人,不喜歡動腦子,喜歡做那些重復簡單的工作。可這些工作,最容易被機器所替代,而這批人,也是最先被淘汰的。
抓不住機會,不懂得在什麼時候該投資。等到人家都賺了錢之后,才突然醒悟,原來不是賺錢太難,而是自己的思維能力太差。
心中沒有謀略,看事只看眼前,沒有格局,沒有遠慮。
在某個領域也潛心去研究過,扛不住事,遇到點困難就會退縮,半途而廢,賺不到什麼錢。
看不透時局,不懂得堅持才能獲得勝利。
一個人不懂得謀略,不知道自己腳下的路,應該怎麼走,自然是很難讓自己走出來。
簡單易做的事情,大家都會做,價值感就會低。學習新的技術,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能看到別人沒有發現的商機,才能成功。
有錢的人,走一步想三步,對自己有著清晰的規劃,讓自己活得很有目標。
擺脫貧寒相,做個眼里有光,懂得變通,有心機、謀略的人,人生才會幸福。
想做個有錢人,不要抱怨命運,不要依賴好的運氣。
努力從自身做出改變,扔掉「窮苦相」,變得堅強、執著,積極進取。
有足夠強的信心,有強大的執行力,就一定會收獲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