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城鎮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到底是底層的打工人艱難,還是城市的中產艱難?
從表面上看,絕對是底層的打工人艱難。可從實際的情況來說,是城市的中產壓力最大,面臨的問題最多。
我們都知道,現在是一個「財富經常洗牌」的年代,那身處于底層的打工人,只要一把握機會,基本就上去了。而中產不同,他們惶惶不可終日,生怕掉了下來。
就跟爬山一樣,依舊在山腳,還未爬上去,沒有什麼心理上的負擔,就會跟自己說,能爬多少算多少,大不了中途下來就好。
而已經爬到了山腰,上有巍峨的山峰,下有深不可測的谷底,那你只能硬著頭皮爬上去。你不爬,身邊的人也會爬,那你就會在猶豫不決當中,落后于人了。
未來幾年,最難的,看似是底層的打工人,實際上是城市的中產。
02
有社會學家說過,國內外的中產,存在本質的區別。國外的中產,基本上是定型的。而國內的中產,基本還不穩定。
所謂的定型,就是說這對父母是中產,那他們的孩子,大機率也是中產,他們所面臨的競爭不大,可以維持在相對穩定的位置當中。
國內的中產,之所以不穩定,就是因為我們的內卷太嚴重了,競爭一直在加劇。一個人,能夠卷出頭,基本就能取代某個中產的位置。
如果不好理解,我們可以再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這里的資源可以容納兩三億的中產,我們有14億人,就會有10億以上的人,達不到中產的層次。
人口基數太大了,變數太多了,沒有誰可以保證自己一輩子都順風順水,能夠在市場當中賺到錢。所以,當代的舊中產,就很容易被新中產取代。
打工人到處都是,所以人們沒啥感覺,還認為很正常。保持平常心的打工人,只要遇到機會就發財了。中產太焦慮了,容易一步錯,步步錯,甚至負債累累。
03
以下3類中產,未來會比較艱難。
一、沒有后台、背景,而盲目創業的中產,基本上會被收割。
做過生意的人都知道,做生意這件事,靠的不僅是嘴皮子,也不僅是喝酒的能力,更是后台的資源和背景。
普通人做點小生意,都需要資源和背景,又何談是中產呢?這年頭,沒有資源和背景,那是做不了生意的,也是找不到財路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資源是有限的,賺錢的渠道也是有限的。別人占據了這一個渠道,自然就希望在當中獨自賺錢,又有誰希望外人來分一杯羹呢?
沒有背景和后台的中產,最好不要盲目創業,一來是找不到真正有用的渠道,二來是缺乏一手的信息資源,三來是搞不好上下游的關系,容易破產。
還是那句話,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千萬不要覺得,別人能做,自己也能做,分分鐘竹籃打水一場空,還賠上了自己。
04
二、表面上光鮮靚麗,背地里負債累累的中產,會很難。
看到過這麼一個案例。有一個老闆,開著六七十萬的車,身上卻背負了六七百萬的貸款。表面上看很光鮮,背后卻千瘡百孔。
有一位老江湖說過這麼一番話:那些看起來越是光鮮靚麗的人,就越是表里不一。
在很多人眼中,中產是比較有錢的存在,有房有車有事業,基本能過上自己想過的好日子,而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來做人。
實際上,哪怕是中高產,也需要看別人的臉色來做人。普通的中產,在精英的眼中,不過是高級一點的韭菜罷了。
比如,別人跟你說這個項目有多賺錢,或者房價會升,就會有一大批中產想去試一試。結果,不過是負債累累,逝一逝罷了。
這年頭的圈套,那是特別多的。你想賺點小錢,而別人想圖謀你的本金和未來。
05
三、孩子不給力的中產,基本就保不住自己的位置了。
在「育兒」這件事上,中產是最焦慮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聰明、卓越,對經濟、商業有著敏銳的嗅覺。
實際上,很多人都培養不出卓越的孩子,最多培養出只會考試的機器人罷了。
等孩子出了社會后,依舊是大學畢業就失業,毫無辦法,只能在家啃老。哪怕找到工作,也就工資幾千,還不穩定。
有點關系的中產,還能安排孩子到不錯的單位工作。可并非所有人都有關系,那就注定了有一部分中產的孩子,只能啃父母的老。啃老,終究有一天會坐吃山空。
在人情社會,要想守住中產的位置,要麼走仕途,要麼會做生意。如果一點都不占,那就真的階層衰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