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才會不迷路?
鬼谷子的答案倒也簡潔,用司南(指南針)。
謀事,如何才會不迷茫?
鬼谷子的答案倒也直接,度權、量能、揣情,便是謀事的指南針。
荀彧,顯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譬如,官渡之戰前夕,曹操正在猶豫,自己這條胳膊到底要不要擰袁紹的大腿時。荀彧敲開了曹操的營賬大門,獻出了著名的「四勝四敗論」。我們來看荀彧是怎麼說的?
第一、度勝:袁紹這個人表面看起來寬厚,其實心胸狹窄,喜歡猜忌,誰也不信(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
第二、謀勝:袁紹這個人猶豫不決,好謀無斷,容易錯失時機(紹遲重少決,失在后機)。
第三、武勝:袁紹這個人治軍不嚴、法令不行,雖然人多,但是發揮不了作用(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土卒雖眾,其實難用)。
第四、德勝:袁紹這個人沽名釣譽、好面子,他的謀士團隊大多是追求虛名,缺乏才干的人(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
通過荀彧的分析,雖然袁紹的兵力較強,但是袁紹這個人不行。不僅是袁紹這個人不行,袁紹的團隊也不行。作為頂級謀士的荀彧顯然是在「度權量能」,充分地了解對方的實力和才能,然后分析他的長處和短處。
既然是度權量能,那麼應該揣度對方的哪些方面的信息呢?
鬼谷子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道德、智謀、膽識,也就是「賢、不肖,智、愚,勇、怯」。如,荀彧評價袁紹時候說他「外寬而內忌」為不肖,「遲重少決」為愚蠢,「御軍寬緩」為怯懦。
謀事先謀人,需要認清對方的真實面目,方能因人而謀,以強攻弱,以長擊短。營銷學里的「SWOT分析法」的本質就是度權量能,分析優勢、劣勢,在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在市場競爭中,如果外部的機會正好是你的優勢,趕緊利用起來。外部的機會是你的劣勢,你就需要改進。你具有優勢但是外部存在威脅,那就需要時刻保持警惕。既是威脅又是你的劣勢,請及時逃離并消除。
在日常的博弈中,之所以你會一頭霧水,茫然無措,究其原因是你對敵人的一無所知,缺乏分析。你要相信人性總是有弱點的,有弱點才有機會,有優勢才能進攻。
顯然,度權量能非常重要,但你還是無法制定出有效的策略。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因為「揣情」不當。
鬼谷子說的揣情其實是揣內情,也就是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然后制定策略。我們還是用荀彧舉例,他的「四勝四敗論」讓曹操頗為受用。可是曹操還是擔心,如果不先搞定呂布,恐怕袁紹聯合關中地區的蠻族搞事情,很容易腹背受敵。
這時候荀彧精準揣測出了關中地區最強大的韓遂、馬超的心理。在曹操和袁紹爭霸時,他們一定會選擇「擁兵自保」,只要積極地安撫他們,在官渡之戰未見分曉之前,他們是不會愿意主動蹚渾水的,因此官渡之戰可以打。
其實,荀彧還曾點評過袁紹陣營智囊的特點:田豐剛戾又好冒犯上級,許攸貪婪而不能約束。審配專權而沒有智謀,逢紀果決而剛愎自用。
有趣的是,荀彧一語成讖,貪婪的許攸還真按照劇本演了,他背叛了袁紹,投靠了曹操,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這才使得曹操掌握了袁紹的機密,最終獲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在博弈中,度權量能的分析僅僅可以讓自己立于不敗,要想克敵制勝,就必須揣情。要度權量能,謀人。更要揣測情意,謀情,這便是謀事的指南針。正所謂,
謀事先謀人,洞察人心,便可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