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如父母的貼身小棉襖。
作為父母,總是會給予女兒更多的關愛,希望她在未來能夠少遇到挫折和痛苦,能開心幸福地過一生。
關于教育,會更加細致,希望能帶給她更多的力量和勇氣,照顧她的細膩和敏感。
只是,父母陪伴女兒的時間,是有限的。將來老去了,女兒還是得靠自己在這世間生存。
不論女兒多大,都應讓她知道生命中的「四條」底線,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
我一個朋友的父親,心血管出了點問題,住院時,遇到這樣一個「病友」。
一個挺有氣質的女人,三十六歲,因為丈夫背叛婚姻,失婚了想不開,茶飯不思,夜不能眠,一味借酒消愁。
把自己關在家里好幾天,誰也不見。
內耗嚴重,低血糖暈倒,頭撞在茶幾邊緣,暈了過去,出了很多血。
若不是她的母親去看她,及時打了急救電話,她的人生或許就這麼憋屈地結束了。
她父母和孩子眼里,是止不住地后怕,她自己也很愧疚。
他父親,眼里含著淚,說:「不管遇到什麼事情,身體是父母給的,不要隨意傷害。有什麼事都別一個人扛著,爸媽都是你永遠的依靠。」
人生很長,會得到一些東西,也一定會失去。不管多麼傷心,都不要過度內耗,要懂得愛惜自己。
培根在《隨筆集》中寫道:「健康的身體是靈魂的客廳,病弱的身體是靈魂的監獄。」
遇到什麼難處,心情多麼糟糕,承受多麼大的壓力,都要找合適的方式去釋放負面情緒。別傷害自己,別為難自己。
請告訴你的女兒:在這個世界上,什麼都沒有自己的身體健康重要,一定要好好愛自己。
人生在世,這世間的事,其實都是有發展規律的。
有些事,注定會成為生命中的遺憾,強求不得,逞強不了。
得失,都是一種體驗。作為父母,要趁早告訴自己的女兒:凡事,求適度,別勉強,不因一時沖動而做出后悔的事。
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受委屈的事情。奮起反抗,維護自己的尊嚴,是必然要做的事。但不要失去分寸感,要找對方式。
人與人之間相處,若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沒打擊到對方,反而讓自己付出更大的代價,是很愚蠢的一件事。
得不到的,就放手;已經失去的,就看開。凡事,不要太強求,不要用力過猛,不要為難自己。
保持從容,接納得失,生活才會變得簡單。
《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中的徐梓潼,人生中最大的目標就是「高嫁」。
她人長得漂亮,愿意為了目標而努力奮斗。
但價值觀偏離了正確的軌道,以至于人生往悲慘的一面發展。
無意間,她認識了一個富商,成功與之談戀愛,但對方要求她生下兒子才會給她名分。
為了嫁入豪門,她不惜一次次去試管嬰兒。由于她過度傷害身體,不僅沒有成功嫁入豪門,還永遠做不了媽媽了。
若她努力工作,憑借自身的才華,去經營一份事業,或許未來就會是另外一番風景。
請告訴你的女兒:不要為了錢而嫁。
好的感情,一定是建立在兩情相悅的基礎上,彼此共同成長,彼此獨立,卻又能在風雨中互相攙扶著前行。
緣分天注定,不是努力就可以得到的。好好愛自己,你優秀,才會有機會在男人心里留下痕跡。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和特色,誰都有閃光點。
不要因為別人的不認可,就輕易否定自己,一味委屈自己去迎合別人。
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還是親情中,都不要把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越是卑微,越是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請告訴你的女兒:在這個世界上,最應該取悅的人,是自己。
不管何時,勇敢地做自己。
一個人,個性鮮明,有強烈的個人魅力,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真正得到別人的欣賞和愛慕。
人生很長,會迷茫,會傷心,很有可能失去光亮,感覺沒有希望。
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自己。守住了底線,便是守住了自己的幸福和未來。
努力不一定會出奇跡,但一定會慢慢好起來,會看到光,看到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