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打開心中的枷鎖】盧梭: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2022/10/25

英國魔術大師胡汀尼有一手絕活,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鎖,他都能在半小時打開。

有次,一個小鎮的居民,向他發起挑戰。

他們特制了一個堅固的鐵籠,配上一把很精密的鎖。

胡汀尼走進鐵籠,剛開始他自信滿滿,可忙活了一陣后,他的臉色逐漸凝重起來。

半小時過去了,他已經滿頭大汗,但鎖卻沒有任何打開的跡象。

他筋疲力盡地靠在門上,滿懷失落,眼里也變得暗淡了起來。

可就在這個時候,門卻順勢被他推開了。

原來那把鎖是焊在門上的,用鑰匙根本打不開,鐵籠也從未被鎖上,稍稍用力就能推開。

門沒有鎖上,胡汀尼的心卻先上鎖了,這才慘遭碰壁。

想起盧梭的一句話: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世界上最堅固的牢籠,其實就是思想上的枷鎖。

1

打開成見的枷鎖

培根曾經說過:

真正可怕的,不是人人都難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深入習俗、盤踞于人心深處的謬誤與偏見。

很多時候,阻礙我們前行的,并非能力的欠缺,而是眼界的狹隘。

面對任何事物,唯有破除刻板印象,才能觸及本質,發現隱藏的機會。

財經記者采銅說過一個故事。

在一次很多投資人和創業者共同參加的會議上,有人提出一個空前的設想:

「我們可不可以開發一個共享單車項目,既有利于環保,也解決人們的出行難題。」

想法剛拋出來,立刻就有人反駁:

「這個車怎麼能做得足夠堅固?共享腳踏車怎麼防盜?用完的腳踏車要停在哪里呢?

再加上腳踏車日曬雨淋,報廢的周期會不會太短,成本是不是太高?」

按照傳統的成本效益理論,大家都覺得它缺乏可行性。

最終,幾乎所有人都放棄了這個想法。

只有一位女士,她沒有盯著成本,而是看到了「共享經濟」背后的巨大商機。

于是她第一個投身共享單車領域,開辟了行業先河,創立了摩拜單車。

她,就是摩拜掌門人——胡瑋煒。

之前看過一張圖片。

在一條道路上,所有人用力推著笨重的方塊,艱難地前行。

只有一個人,放下了偏見,大膽地將原本的方塊削成球體,結果輕松跑到了前面。

電影《哪吒》中有句台詞:

「人心中的成見像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

帶著偏見去看待事物,你所看到的世界只會越來越狹小。

而當你打破成見,摘掉有色眼鏡,便能看清全局,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

2

打開經驗的枷鎖

哲學家羅素講過一個故事:

在一個飼養場,一只火雞發現,無論晴天還是雨天,飼養員總會在上午九點投喂食物。

它觀察了整整十個月,沒有一次差錯。

于是,這只火雞驕傲地宣稱它發現了真理:食物會在上午九點準時降臨。

很長一段時間,這只火雞受到其他火雞的熱烈追捧。

但感恩節的前一天,火雞們不僅沒有得到食物,還被捉去ㄕㄚ了。

這就是 「火雞理論」,它告訴我們:

人的大腦會對經驗產生依賴,最終讓你在真正危險來臨之時,變得麻木遲鈍。

很認同一句話: 「習慣于走老路的人,永遠看不到新的風景。」

一個人太依賴以往的路徑,往往會束縛住自己。

掙脫掉經驗的牢籠,才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出路。

1470年,土耳其統治者馬霍梅特率軍與拜占庭帝國交戰。 

由于對方ㄙˇ守,馬霍梅特的艦隊始終不能靠近城池。

有士兵提議:不如繞開峽口,讓船沿著陸路拐入內港。

大家都笑他異想天開:「船怎麼能在陸地行駛?」

馬霍梅特卻眼前一亮,立刻下令準備圓木,鋪在地上,并對船進行改造。

就這樣,他們拖著艦隊在陸地前行,出其不意地繞到敵軍背后,一舉擊敗了拜占庭。

作家韋娜說:「人生就像行走在海里的船,所有的經驗在海嘯面前都是空白。

溺水者不乏善游者,墮馬者亦有善馬者。

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準則,也沒有一勞永逸的法門。

摒棄老套經驗,保持空杯心態,向外學習、向內更新,人生才能不斷容納新的內容。

3

打開思維的枷鎖

王小波曾說過: 「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的精英更重要。」

世上最大的監獄,就是人的思維意識,思維錯了,再努力都是白費。

上個世紀60年代初,在一所實驗室里,出現了一個難題:

研究人員想弄清楚一台機器的內部結構,但機器構造復雜,內含100多根彎管,每根彎管的出入口都是未知的。

他們試過用光照等方法,全都沒有用。

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旁邊一個清潔工突然說:「讓我試試吧。」

他找來兩支粉筆和一支香煙,先給前面一個彎口做個記號,然后對著噴口煙,煙從背面哪個管口出來,就在哪根管標上同樣記號。

結果不到半小時,所有彎管的出入口都找到了。

歌德說過一句話:「誰不用腦子思考,到頭來,除了感覺之外,他將一無所有。」

窮則變,變則通,同樣一件事,變個思路,再難也會迎刃而解。

法國有位富商,在郊外擁有一座私人園林。

但周圍一些居民經常闖入玩耍,弄得園林臟亂不堪。

他想盡辦法,在四周圍上籬笆,豎起「禁止入內」的木牌,全都無濟于事。

后來,經過一個教授朋友的指點,他在路口豎起一個大牌子,上面寫著:

假如被ㄉㄨˊ蛇猛獸咬傷,最近的醫院距此15公里。

從此以后,就很少有人敢進入園林了。

其實,園林沒有變,只是換了個思維,從阻止變成警告,巧妙地解決了難題。

很認同一句話:

無法改變風向,可以調整風帆;無法左右天氣,可以調整心情。如果事情無法改變,那就去改變思維。

走進ㄙˇ胡同時,不妨變通下,換個思路和角度,看看旁邊有沒有其他出口。

當你打破固有思維,每推倒一堵墻,人生便多出了一條路。

4

打開認知的枷鎖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西蒙斯,曾做過一個調研。

印度新德里蔬菜市場,生活著大量貧窮的小商販。

每天清晨,他們會向富人借1000盧比去進貨。

賣完能獲得1100盧比,到了晚上,連本帶利要還給富人1050盧比。

也就是說,他們一天的收入是50盧比,除去日常開支,他們會把剩下的錢都存入銀行。

西蒙斯就跟他們說,如果每天能拿出5盧比用于進貨,由于復利效應,只需50天,他們就不用再去借錢。

本以為小販們會很興奮,沒想到聽完后,他們紛紛搖頭。

原來,他們舍不得銀行里的利息,寧可每天借錢,也不愿自掏腰包。

非常贊同這句話: 一個人最大的貧困,是認知貧困。

認知如果永遠停留在腳下,那無論走出多少步,都只是原地打轉。

就像那些小販們,滿腦子只盯著那一點利息,最終只能在底層掙扎。

作家劉潤說: 「認知突圍,是一個人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也是人生逆襲的最佳途徑。」

人與人的比拼,不僅在于努力程度,更多考量的是對事物的理解和洞察力。

《認知天性》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1956年,美國政府決定在北科爾濱區興建一條高速公路。

桑德斯與朋友們聽說這個消息,打算在未來的公路路口旁開間加油站。

等他們實地考察才發現,那里早已開滿加油站與洗車店。

眼看先機已失,一些人只好花重金搶購剩余的地皮,爭奪所剩無幾的市場。

而桑德斯走訪了幾天后,卻在附近開了家餐館。

高速公路建成后,當地車流量激增。

由于加油站太多,平攤到每家店的利潤就很低。

而餐館,周邊只有桑德斯一家,每天店里生意都很火爆。

一條公路引出的商機,多數人都只盯著汽車,桑德斯卻能想到吃飯。

這就是認知水平的差距。

作家良大師說: 「認知能力決定了做正確的事,這比正確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技能可以學習,經驗可以復制,到最后其實都是認知的較量。

當一個人帶著局限去看問題,如同自困井中的青蛙。

跳出眼前的局限,洞穿事物本質,才能為人生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寫在最后

曾在書中看過一個科普,蠶結繭后,10天左右便會開始破繭而出。

大部分蠶都會奮力去沖破束縛,實現蛻變。

而還有一些蠶,卻以為繭房就是整個世界,心甘情愿地待在里面,直至窒息而亡。

和這些蠶一樣,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實,其實活在自我局限中。

一個人思想若是受到禁錮,身體便會陷于囚籠。

想要實現破局,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動打開心中的枷鎖。

轉變思維,提升認知,讓自身不斷重組升級,才能破除限制,迎來人生的蛻變。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