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做題,前面的步驟寫錯了,后面的答案一定不會對。
年輕時,目光短淺,沒有為將來考慮,不懂得未雨綢繆,老去的日子就會變得特別難熬。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時候,若不給自己多攢下些資源,留些后路,活著,會感受到極大的痛苦。
人,總是到了晚年,才明白,弄丟三樣,活著沒有意義了。
人來這世間一遭,成家立業有了孩子后,就有了使命感。
成為父母后,一生最大的意義,就是將子女培養成才,讓子女將來活得有出息,能光宗耀祖。
可是,多少父母將子女養「廢」了,到了晚年,才知道自己白忙活了一場。
前不久,我家里裝修,來了個年齡挺大的師傅,做小工,一天能賺兩百塊錢。
聽和他一起干活的人講,這個師傅有個兒子,不務正業,快三十歲了,什麼手藝都沒有。
之前念書也沒好好念,一直在家玩,還讓父母養活。
誰勸他出去找活干,他就跟誰急。細致活他干不了,臟活累活又嫌棄。早上不想早起,一讓干活就喊頭痛、心口痛,再不就發脾氣,砸東西。
老師傅一把年紀,一想到自己的兒子,就很心酸。他說,幾年之后干不了體力活,他倒下了,他們的家就完了。
泰曼·約翰遜說:「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作為父母,沒有教育好子女,不能獨立,好好生存。老了,看著兒女仍然是一副爛泥扶不上墻的狀態,心里會特別的焦慮、無助。
子女不成器,養活不了自己。父母年紀一大把,還要賺錢養活子女,為他們操碎了心。
到了晚年,也只會感嘆,年輕的時候沒有教育好孩子,心里無比的酸楚。
斯賓塞說:「長期的身體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陰暗,而強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
」人年輕時,總是挑戰體能的極限。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干,什麼苦都能吃。
拼命去工作時,覺得年輕沒什麼,可老去之后,諸多的病痛找上門來,之前的隱疾也會有越來越重的趨勢。
很多年輕人,熬夜,久坐,飲食不規律,總覺得是小事。
可在不知不覺中,就消耗掉了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健康被消耗掉了。
到了晚年,發現自己的消化系統出現問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腦血管也受到很大的損傷等。
漸漸才明白,這些疾病都是日常消耗太嚴重,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引起的。到了晚年,不得不用大量的積蓄,為自己「續命」。
到了晚年,病痛纏身,每個月的養老金不夠醫藥費。
生活很難自理,拖累一家人,才發現人沒有了健康,活著就成了累贅,沒有了意義。
到了晚年,與親人不睦,晚年需要人陪伴的時候,沒人愿意上門,是一種悲哀。
《喬家的兒女》中的喬祖望,人活得太自私,妻子難產而亡,他都沒掉一滴眼淚。
家里大大小小五個孩子,他沒有上心管過一個。
可是,他老了后,卻獅子大張口,找孩子們索要很高的生活費。
他的大兒子喬一成做主,大家給他湊了一些錢,供他吃喝。可他還不滿足,要雇個保姆照顧,還動了把保姆變成老伴的心思。
保姆看中的是他的老宅子,滿心都是算計。家里的子女,都被他傷透了。
喬祖望生病,沒人真心照顧他,最終凄慘離世。
居里夫人說:「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若是,一個人做人只為自己著想,從未真正愛過親朋好友,連孩子都不關愛。這樣的人,到了晚年,便不會有人愿意與他親近。
年輕時或許還能我行我素,老了,有個病有個災,會過得相當艱難。
到了晚年,才看明白,自己把親人傷透后,晚年的生活會無依無靠,活得很孤獨,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感受不到活著的意義。
人生一輩子,要培養好子女,善待自己,善待親人。
疼愛子女,也要約束管教。拼命工作,追求夢想,也要保養身體,珍惜健康。經營親情,別忽視愛你的人。
認真經營好生活和工作,晚年的生活才會有更高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