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資本市場中,有一個說法,企業資本的不斷積累。
一家企業,如果它所擁有的資金、生產技術、各種渠道,越來越多,那它的綜合實力就會愈發強大,對于未來的管理者來說,有了更多的選擇。
企業如此,家庭也如此。一個家庭,如果它累積的錢財越來越多,每代人都擴展一定的人脈,還擁有一丁點背景,對于子女而言,會讓他們擁有更多的生活選擇權。
家庭的財富、實力,需要歷代人去積累,而不可能通過一代人的努力就能完成。因為一代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父母將家產傳了下去,倘若子女不給力,缺乏一定的格局和眼界,那他們就會敗光父母的資產,讓以往的資產積累,成為了一場空。
02
古往今來,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創業難,守業更難。」
白手起家的第一代人去創業,經歷千難萬苦,多半可以取得成功。不過,由于他們無法將自己的本事教給孩子,那孩子就容易守不住家業。
舉個例子。明朝初年,懿文太子朱標去世后,明太祖朱元璋就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讓他成為大明的儲君。
朱元璋清楚,他自己可以威懾眾臣和諸王,可孫子做不到。所以,朱元璋殺光了進攻性特別強,且朱允炆無法控制的大臣。
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朱允炆進行削藩,踢到了一塊硬板,燕王朱棣。朱棣奉天靖難,反客為主,奪走了朱允炆所擁有的一切,君臨天下。
可憐的朱允炆,繼承了爺爺朱元璋的偌大基業,怎奈能力不行,守不住所擁有的基業,不僅身敗名裂,還失去了性命。
沒有任何磨礪的富二代,哪怕擁有萬貫家財,也容易「德不配位」,在現實的沖擊下,走向衰落和敗亡。
03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守業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就四個字——懂得啃老。
建文帝朱允炆,繼承了爺爺朱元璋的基業,這就是「啃老」。可他一通騷操作,被四叔朱棣取代了,這就是「不懂啃老」。
什麼是懂啃老呢?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
在《過秦論》中,賈誼寫道:「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
到了始皇帝,秦國已經出了多代明君,奮斗了六七代人了,才累積了秦國可以掃平六國的資源、財富、兵力和底氣。
秦始皇的爺爺、父親,雖然也是秦王,但他們年壽較短,走得比較早,所以千斤的重擔,都需要嬴政來承擔。幸好嬴政權謀通天,不僅守成了,還開拓了。
一個富貴之家,從第二代人開始,就屬于「啃老」的一代了。會啃老的孩子,不僅守得住家業,還會讓家庭發展壯大。不會啃老的孩子,分分鐘會敗光家底。
04
總是談及古人,未免有點遙遠,那我們不妨看看現代富豪的情況。
將一個億當成小目標的老闆,他本人既有背景,也有能力,所以開創了自己的商業帝國。在十多年前,他還是國內的首富。
對于唯一的獨子,他讓兒子到英國留學讀書。讀完書后,就給了兒子上億元去創業。一開始,兒子創業有點成績,但很快就衰敗了。
虧光了這些錢后,他就不讓兒子去瞎折騰,亂創業了。同時,兒子還喜歡亂說話,給他惹來了一大堆的禍事和麻煩。
經歷了這些事的他,對于兒子的要求,只有一個,安分守己,不要胡亂折騰,更不要到處得罪人,就算兒子每天左擁右抱,到處消費,家里的錢也夠他花幾輩子。
曾經是首富的商業帝國大佬,對于兒子的要求,為什麼會如此之低呢?因為他知道,不是所有的富二代孩子,都具備白手起家的本事。 所以,只要孩子不到處折騰,就能守住身家,同時也孝順父母了。
連首富的兒子也是如此,又何談是普通人的孩子呢?
05
你終究會明白,真正「懂啃老」的子女,才不會辜負父母。
這里談到的「懂啃老」,不是要子女啥都不干,而是要子女具備「守成」的能力。不論怎麼守,只要子女不敗光家產,那他們就算成功了。
守住家業,為什麼會那麼困難呢?最關鍵的原因在于,不是所有的子女,都具備守住偌大家產的本事。
你身為父母,這輩子賺了1千萬,但你的孩子沒賺過1千萬,就會缺乏「守財」的能力。能力配不上所擁有的財富,豈不是就敗光一切了嗎?
要教育子女,凡事謹小慎微,切勿亂折騰,亂沖動,唯有步步為營,才能「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