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林語堂《蘇東坡傳》,我得到這3個人生智慧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滿腹才華,卻一生郁郁不得志。
就像他為自己所寫的一首詩里說的:「問汝平生功業,惠州黃州儋州。」
他的一生,就是被一貶再貶的一生,從湖北黃岡到廣東惠州,從廣東惠州到不毛之地海南島。
可是即使如此,在他的詩歌文章中,卻很少見到消極悲觀之語。
他就是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
按道理來說,中間隔了千年,要真的了解他、理解他,談何容易。
但是非常有幸,近代大文豪林語堂先生,因著對蘇東坡的喜愛,經過數年的考證和研究,寫出了別具一格的一版《蘇東坡傳》。
為什麼說別具一格,因為在林語堂這本書中,蘇東坡不再是個刻板的歷史人物,僅存于古書中。
恰恰相反,他親切平和,幽默又有個性,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著自己的夢想跟失落。
可以說,林語堂把蘇東坡寫活了。
他就像一個活生生的人,躍然紙上,讓我們覺得,雖穿越千載,他卻離我們如此之近。
難怪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一問世,就廣受歡迎,很多人甚至認為,要了解蘇東坡,必須要先看這個版本,因為林語堂就像蘇東坡的知己,他筆下的蘇東坡,如此鮮活真實,也更加還原了人物的原貌。
這篇文章,我們就從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截取幾個智慧片段,希望對我們每個人都能有所啟發。
林語堂在《蘇東坡》中,對蘇東坡的一生做了非常詳盡的敘述。從這些敘述中可以看得出,林語堂對蘇東坡是非常喜歡的,甚至可以說,蘇東坡是他的精神偶像。也因此,林語堂這一版的蘇東坡,才如此的打動人心,如此的有感染力。
林語堂的一生,也從蘇東坡身上,汲取到了許多的精神力量。
這一點讓我覺得,一個人為自己找一個合適的,自己真正喜歡和崇敬的偶像,是多麼重要。
青年導師張萌在她的《人生效率手冊》這本書中,曾提到過一個方法——七個人物法。就是找出我們自己最崇敬的七個人,找出他們身上各自值得學習的地方,然后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踐行,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向自己的精神偶像無限靠近。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不斷成長的路上,為我們自己找一些偶像,一些榜樣,我們自己的成長,也會更快。
在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這本書中,曾提到過這樣一件事。蘇東坡的爺爺,雖然目不識丁,但是卻非常有遠見,也非常樂善好施。
在年成好的時候,蘇東坡的爺爺用家里的稻谷,換了許多稻米,存在家里的糧倉里。
很多人都覺得不解,因為稻米是人們的主食,也比稻谷要值錢。
可誰知道第二年竟然是荒年,很多人儲存的米都發霉了,但是蘇東坡爺爺的谷子卻因為比較耐潮濕,而保存得很好。
于是在大家都沒有糧食吃的時候,蘇東坡的爺爺開倉放糧,把自己谷倉里的谷子散給鄉鄰們吃。
這件事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一個人是不是有智慧,有見地,有時候跟讀過多少書還真沒多少關系。
就像最近正熱播的電視劇《人世間》,男主周秉昆的大哥跟二姐都讀了不少書,是高級知識分子。
但是他們做的很多事情,卻壓根比不上國中文化程度的周秉昆。
母親病了,大哥二姐都不愿回來,只有周秉昆在跟前照顧母親。大哥跟二姐一個比一個自私,只有周秉昆不斷在為整個家庭犧牲。
法國物理學家巴斯卡說:「智慧勝于知識。」
真正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智慧,而不是空有知識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讀完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忽然有一種感覺,人的一生,并不是有才華就能夠成功的;但是,真正的才華跟思想,能夠穿透歷史,穿越千年。
蘇東坡那樣有才華,但是遇到那樣一個時代,想要施展才華,何其艱難,能不受奸人陷害就不錯了。
說到這里,想起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一生,也是如此。一生顛沛流離,仕途不順,最后又窮又病,病死在湘江的一條破船上。
他去世的時候,這世上還沒有幾個人知道有杜甫這號人。簡而言之,那個時候,他的才華還沒有被人看到。
杜甫去世六十多年后,唐朝另一位大詩人元稹,無意間讀到他的詩,大呼天才。在元稹的推動下,杜甫的詩才真正流行起來。杜甫,在去世六十多年后,才真正紅了。
而如今,杜甫跟蘇軾,都已經成為中華千年文化中最耀眼的存在。
所以,真正的才華不會被掩埋。而真正偉大的人,在于思想,在于歷經千年萬年的不朽。
蘇東坡一生,是懷才不遇的一生。
但是他的一生,也是令人欽佩甚至羨慕的一生。
因為從來沒有哪個人,像他那樣,即使逝去千年,仍然廣受人們發自心底的愛戴和喜愛。
就像林語堂說的,提起蘇東坡,中國人都會會心一笑,因為他是那樣親切平和,就像是一個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而蘇家,從爺爺到三蘇父子,都是充滿智慧。
希望這些智慧,穿越千年,依然能夠滋潤我們,讓我們在這喧囂的塵世,能夠多一份淡定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