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李世民和楊廣生活作風很相似,為什麼兩人的歷史評價差距那麼大?
2023/05/09

說起楊廣和李世民這兩個人,很多人都熟悉,一是因為他們生活在古代封建王朝的巔峰時段,二是因為隋唐小說類書籍拍攝的影視劇大火,讓他們廣為人知。

楊廣是李世民的表叔,叔侄倆的行事作風也是如出一轍,可是怪就怪在這里,明明兩個人那麼相似,為什麼李世民成為被人尊崇的千古一帝?而楊廣卻是被人們唾棄不已的暴君呢?

我一直想不通這個原因,直到有一天無意間看到了一句話,讓我恍然大悟:

帝王的好壞從不以私德而論!

是的,就是這句話,一切都說的通了,仔細一思考,確實就是這麼回事,很在理。

皇帝是什麼?那是天下之主,是天下人的皇帝,并不是某個人或者他自己一個人的皇帝。

這個皇帝當的是好是壞,不在于他有沒有才華,也不在乎他私下多麼的放浪不堪,只要他能做到勤政愛民,百姓豐衣足食,國泰民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歲歲有余糧,家家戶戶齊安樂,河清海晏,一片盛世景象,天下大治。

那麼,這個皇帝,就已經把自己的職責,做到了無可挑剔的完美,成為了功勞齊天的盛世明君,千古一帝。

即使皇帝私下行為多麼不恥,哪怕當街裸奔,也沒人說他。只要不影響對國家的治理,不但沒人指責他,甚至好多人還會夸他幽默風趣,或者夸他用心良苦,以身作則,各種不好的行為反而會成為錦上添花的存在。

可是反過來呢?如果這個皇帝在位時期,不但沒做出什麼對國家發展有利的貢獻,也沒有為百姓帶來好的生活,那麼這個皇帝就會不得人心,他的一些不好的行為就會被刻意放大。

哪怕這個皇帝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只要他危害到了百姓的利益,那麼這些不好的個人行為就是攻擊他的利劍,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楊廣是個文武雙全的帝王

楊廣這個人你說他是沒有才華的暴君嗎?還是沒有作為的昏君呢?其實都不是。他的做法初心沒錯,但是太過急躁,導致所有的事情功敗垂成,成了他遺臭萬年的把柄。

在隋朝的一統大業中,楊廣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他親自領軍渡江,消滅南陳政權,一統天下,功勞不可謂不大。

當初如果不是因為儒家思想教育下,傳承千年的嫡長繼承制的影響,懦弱無能的楊勇,有什麼本事越過文武雙全的楊廣成為儲君?

但是無能的人終歸是不被人認可的,楊廣的威望與日俱增,深得眾人擁護,就連楊勇和楊廣的母親獨孤皇后,也是放棄了楊勇,三番兩次的勸諫楊堅改立楊廣為儲君。這也是直接導致楊勇被廢的關鍵因素,獨孤皇后的話對楊堅來說舉足輕重。

所以,楊廣順理成章的當了儲君,在楊堅去世后,成為隋朝二代皇帝。雖然年少,卻志向遠大,渴望成就一番大業,因此,楊廣把自己的年號定為「大業」來表明志向。

舉孝廉是世家的根基大權,楊廣的行為觸犯了世家逆鱗

本來作為一代帝王,能有這種志向,那無疑都是帶領國家走向昌盛的雄主,這是好事。可是楊廣太過急躁,最終不僅沒能讓大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反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楊廣為什麼會被滅國?很多了解歷史的人都能給出一個答案,說是楊廣因為無能,導致三征高句麗失敗,導致亡國。

確實是這樣,但是征高句麗失敗和隋朝的滅亡,這都只能算是導致的結果,根本原因還是科舉制的推出。

科舉制是隋朝滅亡的根源所在,也是楊廣才華所在。

在隋朝以前,每個朝代的人才選拔,都是通過世家大族舉孝廉的模式。時間一久,整個朝堂官員,甚至地方官吏都是世家大族的門生弟子。

然后彼此之間相互勾結,滲透各行各業,把持軍政大權,皇帝就會被徹底架空。而這些世家富可敵國,私兵無數,可以和國家正面抗衡。哪怕朝代亡了,世家大族仍然屹立不倒,所以有句話叫做「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到了隋朝開國時期,世家大族的影響力已經達到了巔峰。因為楊堅建國時期,和這些大族就達成了合作,商量好了勝利的蛋糕如何瓜分:

世家出錢募兵,楊堅帶頭,事成之后,楊堅當皇帝,世家子嗣入朝為官,進軍營掌兵權,允許世家擁有大規模的武裝府兵和領地,戰時為朝廷提供兵力糧草,在領地內有人事任免權,皇帝不能干涉,各行各業的經濟,世家大族要占一定的比例,甚至壟斷一些行業,如鹽、鐵這些重要物資。

這些世家掌朝政,掌私軍兵權,有領地,有資產,有鹽鐵,總體實力不弱于國家,已經不是當初簡單的一個、只有一些經濟實力和朝中人脈的世家了,他們儼然是一個可以和國家正面抗衡的國中之國,所以,他們有一個新的稱呼:

門閥。

楊廣沒搞明白,隋朝對天下的掌控力并沒有那麼強

隋朝的門閥勢力堪稱恐怖,雖然一個門閥的實力相比于國家來說偏弱,但肯定是在同一個檔次上,就算沒有十足的把握滅掉王朝,但是一個門閥輕而易舉就能讓隋朝大亂不休。

最強的門閥有關中獨孤閥、中原宇文閥、嶺南宋閥、隴西李閥。

這其中嶺南宋閥最為特殊,世代居于嶺南,實力雄厚,兵強馬壯,再加上地勢奇特,中原王朝無可奈何。

當初隋朝發動一統之戰,消滅了盤踞在南方的最后一個陳政權,眼看天下即將統一,可是面對嶺南宋閥卻是久攻不克,最終只能改為招降。

宋閥的人只想守著嶺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沒有爭奪天下的心思,所以不想與隋朝為敵,便同意了招降,向隋朝稱臣。可是條件卻是:

嶺南宋閥不入朝參拜,不繳納稅賦,嶺南仍然由宋閥自己的人駐守,朝廷不得染指。

這個條件不可謂不苛刻,說白了,嶺南宋閥只是名義上向隋朝稱臣,保證平時不惹事兒。除此之外,實際上和隋朝一點兒關系都沒有。但是隋朝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同意。

這就是嶺南宋閥,這就是門閥!

其他門閥,雖然沒有宋閥這麼有恃無恐超然物外,但是也差不多。因為他們同樣有兵有權,有糧又地。家族勢力遍布各地,朝廷時刻禮讓三分,地方官員對于門閥更是敬如祖宗,拜在對方門下。

哪怕門閥弟子殺人放火,他們也會給收拾的干干凈凈。最終得利的是門閥,虧損民心的是朝廷。

就這種格局下,隋朝的江山能掌握在皇帝手里,那是門閥給面子。可實際上,這江山又何嘗不是在門閥手里呢?皇帝只是他們的一個代言人而已,以他們的實力,輕而易舉就能換掉。作為隋朝皇帝,又不甘人下的楊廣,怎麼會坐以待斃呢?

楊廣清楚,世家門閥之所以如此強大,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掌控了給朝廷輸送選拔人才的渠道,以至于官員全都是門閥的人,他們才能各種便利,隨意妄為,勢力越加壯大,朝廷更加危險。

所以,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得斷了他們的這個便利渠道,讓寒門子弟出頭,成為皇帝的心腹,與門閥對抗,才能逐漸拔除門閥的影響力。

楊廣才華橫溢,推出了科舉制,打破了千年來歷代王朝無法解決世家問題的記錄,只不過時機沒選對

在這樣的背景下,科舉制出現了,通過考試選拔人才。

這一招不可謂不高明,楊廣的這個辦法,解決了千年來,歷代王朝皇帝頭疼的問題。

歷史歷代哪個沒受到世家的荼毒禍害?

強如奠定秦朝一統基石的商鞅,也沒能逃過老秦世族的迫害,最終落得車裂的下場;

巍巍大漢,從始至終外戚干政就沒有斷過,兩漢都是因此而亡;

三國時期魏蜀吳,哪個離得開世家的支持?沒有這些世家,他們寸步難行;

晉朝更是夸張,世家與皇族并列:王與馬共天下;

到了隋朝,已經是門閥,凌駕皇權之上,皇帝成了代理人。

世家何其可怕?

楊廣知道,一旦科舉制推行成功,會有大量心向朝廷的人才涌進來,到時候人才濟濟,各行各業齊發展,大隋的國力會得到怎樣的一個提高,那是不敢想象的。而且朝廷會得到所有貧苦百姓的支持,獲得民心。這一政策,給了太多底層老百姓出人頭地的機會。

可是楊廣失算了一點,他只想到這麼做的好處,卻沒想到這種做法屬于釜底抽薪,一刀割在了世家大族的大動脈上,斷了世家門閥的未來,這些人當然會和他拼命的。

或許楊廣想到了,但是卻沒有應對的辦法,只是抱著一種僥幸的心理。畢竟他的這個策略是人心所向,一旦世家門閥動手,就是站在了老百姓的對立面,他們不敢的。

楊廣的科舉制推行,讓世家容不下他,準備換人了,討伐高句麗失敗就是開端

可是楊廣低估了人心險惡,低估了世家門閥的陰險,他們軟刀子割肉的手段太多了,不是楊廣能防的住的。

既然楊廣要斷他們的根基,那就換一個皇帝,他們世家門閥依舊逍遙。

既然不能明著對付楊廣,那就想個不見光的辦法。很快,這個機會就來了:

科舉制推行沒多久,參考的學子就因為有心之人的故意阻撓,根本無法參加考試而中止。

而且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天災不斷,國內多處地方出現混亂;

恰逢此時,高句麗不斷騷擾大隋邊境掠奪子民的消息傳來;

楊廣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樹立威望,為自己以后清理世家做準備,所以他準備御駕親征消滅高句麗;

南方是有名的魚米之鄉,糧食充足,為了在作戰期間,軍糧能及時有效送達,發動民力開鑿了大運河。

但是這一過程,少不了世家的添亂。

各種克扣壓榨百姓,導致民工死傷無數,惹得天怒人怨,而這正是世家大族想看到的。

因為他們已經拋棄了隋朝,就要推翻他,找一個新的代理人。

但此時的楊廣考慮不了這麼多。

他征召百萬大軍,民夫兩百萬出征遼東,可是卻大敗而歸;

百萬大軍全軍覆沒,百萬男兒頭顱被做成京觀立于遼東城門之外,凄慘至極,沿途無數民夫死于非命。

經此一戰,隋室地位一落千丈,百姓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正中世家門閥下懷。

遼東城雖然城高墻厚易守難攻,但是百萬大軍如果全力攻城,整座城池就是用人命去填也能填平了,而不是被高句麗十萬大軍打得全軍覆沒。

歸根結底,還是楊廣手底下人不出力。

除了自己的御營之外,其他軍隊都是臨時征調而來,領軍之人就是世家子弟。

或者說大部分軍隊本來就是各大世家府兵,畢竟隋朝軍制本來就府兵制為主。

就這種各懷異心的軍隊,能打贏才怪了。

但是楊廣并不死心。

后面十來年之內,又連續發動了兩次高句麗之戰,結果都是不出預料的死傷慘重大敗而歸。

隋朝徹底失去了民心。

楊廣失盡人心被殺,隋朝滅亡,李唐建立

三次大戰的爆發,運河的修繕已經徹底耗盡了中原的民力,隋室也喪盡了民心,各地反王紛紛揭竿而起,百姓積極響應,一時間大隋王朝四分五裂。

楊廣面對滿目瘡痍的江山,再也沒有了當初的雄心壯志來力挽狂瀾,只能避禍江東,以圖將來。

到達江都后,楊廣本以為自己能有一個緩沖時間做個準備,沒想到卻被自己手下親信宇文述吊死,自己篡位登基稱帝,改國號「滸」。

與此同時,李淵通過聯姻,獲得滎陽鄭氏支持進入關中稱唐王,擁立楊廣之孫楊侑為帝,後來禪位登基建立大唐。



隋朝正式滅亡。

那些門閥世家也開始積極尋找自己中意的反王勢力去支持,正好能趕上踏上新朝的權力游戲。

可是現實是殘酷的,多路反王勢力被李世民領兵勢如破竹的掃平。

為了正統大義,楊廣被徹底黑化,成為暴君

唐朝皇帝為了法禮正統,獲得民心支持,自然要不遺余力的抹黑前朝,楊廣這個背鍋俠首當其沖,說他弒父殺兄奪位,辱母霸嫂,窮奢極欲,為下揚州看瓊花,開大運河建造龍舟……

總之是能想到的不好的事情都想到了,但是史書上卻沒有記載,因為在唐初以前,史官們是出了名的頭鐵,只負責記載事實,根本不給皇帝面子,甚至他們還巴不得皇帝因此殺了他們,然后青史留名呢。

漢朝的司馬遷受了宮刑仍然不妥協,反而寫出了被稱為史家絕唱的《史記》流傳后世就是例子。

而且皇帝為了威望,基本上都有「皇帝一生不閱本朝史,不改史」的傳統。

所以,這些亂編的抹黑楊廣的事情自然上不了史書,只能通過民間口口相傳,三人成虎,以訛傳訛,時間一久就信以為真。

楊廣的所作所為雖然是為了國家強大,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他沒有成功,反而壓榨的老百姓不堪重負,只能造反,那麼老百姓對他就更加厭惡了,對這些謠言也就信以為真。隋唐小說進一步黑化宣揚,楊廣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暴君,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那些其他反王曾經的世家大族支持者們,不管是世家還是門閥,選錯了路,也只能跟著倒霉,消失在歷史中。

自此,新的世家大族勢力雛形出現了。

有的是老牌世家大族門閥,有的是曾經稍弱門閥,卻因為有功得以提升實力,最為顯眼地位最高的就是「 五姓七望」。

唐朝的凌煙閣功臣婚娶,都高攀不起這些家族子女,若能聯姻,他們感恩戴德,大肆擺宴慶祝;

若被羞辱,則是忍氣吞聲。可見唐朝的五姓七望張狂到了什麼地步。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

關鍵是唐朝開國后過了沒幾年,就發生了一件大事——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成功走了楊廣的路,又以他為模板進行了改動,成功翻身為千古一帝

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兵變,殺害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軟禁了李淵,成功成為大唐儲君。又過了沒倆月,李淵禪位,李世民登基為帝,然后他趁熱打鐵,霸占了自己的弟媳,也就是李元吉的王妃楊氏,殺光了李建成的五個兒子,為的就是斬草除根。

怎麼樣?看到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沒錯,和楊廣的行為幾乎一致。

楊廣是年少有為,滅南陳一統大隋,弒父殺兄,次子身份成為太子登基,占母奪嫂,最終因為征伐高句麗失敗引發民怨亡國。

而李世民也是年少為將,南征北戰掃滅群雄,一統大唐,次子身份成為太子登基,囚父殺兄弒弟占弟媳,滅侄除根。

重要的一點是,楊廣的行為沒有史書支持,他有沒有做過這些事兒還倆說,可是李世民的行為卻是真切的刻在他們本朝的史書上的。

盡管李世民當了第一個成功逼著史官篡改史書的帝王,打破了記錄,卻也沒能把這件事悄無聲息的抹掉,反而多出了野史這個東西,可見李世民的行為是多麼的駭人聽聞。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後來也討伐了一次高句麗,但是也沒有成功,遺憾而終,把爛攤子留給了李治。

這麼看下來,李世民的行為比起楊廣,在道德上的低下,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那個孝道大于天的時代,李世民的這種行為造成的老百姓的激烈反抗情緒,讓唐朝好長時間根基不穩。

李世民用功績翻身,遮掩了道德上的污點

但是李世民很聰明,他懂得吸取楊廣的教訓,知道自己德行有虧,所以他能用功績來洗刷。

楊廣發展科舉制的路上那些荊棘被楊廣自己用國滅的代價掃平了,李世民摘了桃子,得以成功推行科舉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國力昌盛,一生滅國二十七,唐朝的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也成就了李世民天可汗,千古一帝的大名。

到此時,再也沒有人把李世民曾經的惡行掛在嘴上聲討,反而出現太多人為他歌功頌德,認為他這樣一個有成就的皇帝,之所以當初那麼做,全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李世民和楊廣同根同源,血脈相近,事跡相近,道德相近,但是身后名卻是天差地別。就在于他們作為皇帝,行政成就上的差別。

這就是我所說的: 一個皇帝的好壞從不以私德而論。

隋朝和秦朝很像,秦始皇的統一大業為世道不容,卻成就了大漢傳達兩千年的「漢」之大名;楊廣的科舉制推行觸犯了世家的利益被吞噬,卻為大唐成功推行科舉制成就盛世掃平了荊棘

楊廣的一生,可以說是極其精彩的,也算是一個宏圖偉略的帝王。

可惜就是做事情太過著急,步子邁的太大了,沒有考慮周全,以至于一步錯步步錯,跌入深淵。

如果當時,楊廣在對付世家門閥的時候,能夠從細枝末節,慢慢不留痕跡的消除他們的勢力影響,剪除黨羽,同時默默的壯大自己,那結果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



后世對楊廣的印象多是暴君昏君,但是那大多數都是來自唐書編纂抹黑和后世影視作品的渲染效果。

一個帝王的好壞,不能看別人說了什麼,而要看他做了什麼。

抹黑前朝,這是每一個封建王朝都必須要做的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收攬民心確立正統地位。

但是,卻沒有哪個朝代會愿意給前朝末代帝王強加功績的,那不是打自己的臉嘛!



所以,每個封建王朝的史書對前朝末代帝王的評價可信度不高,只供參考,但是,對于前朝末代帝王的功績記載還是可信的。

盡管有人說,楊廣修運河是為了下揚州看楊花,也不知道什麼楊花那麼精貴,需要皇帝不怕遺臭萬年的專門為其修建運河去觀看。

也有人說楊廣三征高句麗好大喜功,勞民傷財。

可問題是李世民也曾征討高句麗沒有成功,最后遺憾而終,為什麼沒人說?

原因就是隋朝失敗了,因此而亡;唐朝卻勝了,疆域也在李治手里達到巔峰。評價自然就不同了。

而楊廣的失敗,是因為科舉制的施行遭到了反對迫害造成的,楊廣當了出頭鳥,自然吃虧。

但他卻為李唐科舉制度的順利實施趟平了道路,拔除了荊棘,以大隋的滅亡,換取了眾多反對科舉制度的世家門閥同歸于盡,消除了李世民推行科舉的阻力。

李世民順利的用科舉制召集了無數賢才,國力昌盛,符合楊廣當初的預期。

可惜的是,槍打出頭鳥,楊廣趟平了科舉制路上埋的雷,正如秦始皇嬴政第一次一統天下的制度遭人反對一樣,壓力空前,都是以滅國為代價。

在這一點上,唐朝和漢朝何其相似?

劉邦當初反秦的理由就是秦朝苛政,滅六國逆天而行不得人心,廢除分封立郡縣,這些都是反秦的理由。

可是漢朝建立后,卻對秦朝的制度一字不落的照搬照抄。

結果開創了大漢四百余年江山,漢之一字千年流傳,可見所謂的秦朝苛政是多麼的高明啊。

只不過和楊廣一樣,槍打出頭鳥,首次天下一統開創郡縣制的新制度,必然是被天下人排斥不理解的,所以凡事第一個做的都是最難的。

但是,既然敢為天下先,就要有能力抗住他人對未知事物的抵觸風暴,抗過去了,前途光明;抗不過去,打回原形。

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要有被夾手的覺悟。

事實證明了他們的高瞻遠矚,劉邦和李世民摘了果子。

都是沿用前人付出一切創造出來的制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進一步,一個創建了四百年的鐵血強漢,一個創造了前無古人的盛世大唐。



他們對于古代華夏的強大和發展,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所以說,一個帝王的好壞,不在于別人怎麼評價他,而要看他做了什麼,是否符合作為帝王的風范。

要用眼看,用心去感受,歷史是一面鏡子,會呈現出千奇百怪的人生讓你有所領悟,有所進步!

領導對你有「這10大表現」,恭喜你!要咸魚翻身了
2024/02/19
「世道艱難,錢能渡你」:你的存款,才是余生的保障
2024/02/19
命越好的人,越喜歡用「這6種頭像」,遇見一定要深交
2024/02/18
要告訴你的孩子:出門在外,要有這6個「防人」的心眼
2024/02/18
管理不好情緒的人,其實是認知太低
2024/02/18
過年同學聚會后才知道,為什麼好朋友會漸漸走散
2024/02/18
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為別人,只需做自己
2024/02/18
給要復工的你:放下委屈,收起情緒,拒絕內耗(復工必讀)
2024/02/18
2024,命里出現這三個人,其實是老天派來旺你的!
2024/02/18
給普通人的建議:要想安穩長久,最好有這5個「遠見」
202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