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層次的,自律也是。
簡單的自律,就是早睡早起,過簡單生活,養成好的習慣。
而高層次的自律,卻可以影響甚至決定人的一生。
作為普通人,不僅要知道自律的好處,還要知道自律的方式。
01
年輕時看遠,人生有規劃。
古人說:「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
真正有志氣的人,一輩子就做那麼一兩件事,從二三十歲開始,就做到五六十歲,甚至一輩子。
那些喜歡信誓旦旦說話,又很貪婪的人,動不動就談論自己的理想,說得天花亂墜,當他們壓根就做不到,并且方向是搖擺不定的。
如果你常常看電視,也許會看到「米老鼠、唐老鴨」的動畫片。其創作者華特·迪士尼,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
他出生在芝加哥一個商人家庭,從小就喜歡繪畫。
因為一戰爆發,他成為了一名軍人,開起了救護車。炮火中,大家都疲倦地睡著了,他卻拿起了畫筆。
他畫了很多有趣的圖案,讓受傷的戰士開心。
戰后,他馬上城里了電影廣告公司,把繪畫的特長,演變成產業。當時,他兜里只有40美元,外加無限的積極性。
經過不斷碰壁之后,他的第一步動畫片《愛麗絲漫游奇境》面試了,并且獲得了一定的市場回報。
到了晚年,他還設計動漫類型的公園。可謂是,一輩子都在用畫筆過日子。
汪國真說:「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你看到的名人,大部分都是「經歷過無數次打磨的人」。沒有人隨隨便便成功,只是從小就開始琢磨,如何定位人生,要走到哪一步。
作家不是靠一篇文章成名的,在成名之前,寫了幾百,上千的無用的文章。被退稿的事情,頻繁發生。
美術家、生意人......都不是一句成功的,他們把某個目標,定下來,然后一步一步靠近。雖然氣喘吁吁,但是效果比預期的,總是好一點。
沒有目標的自律,往往是瞎努力。走了很久,發現自己在原地,或者到了死胡同。人生要成功,目標管理很重要,要趁早。
02
中年時看透,做人有格局。
《瓦爾登湖》里有這樣一句話:「日出未必意味著光明,太陽也無非是一顆晨星而已;只有在我們醒著時,才是真正的破曉。」
有的人,走在陽光下,心卻是暗淡的;有的人,生活在黑暗里,心卻是亮堂堂的。
我們沒有透視眼,但是可以用心去感悟生活;動腦筋,發現美好和丑陋,一切都會是心知肚明的。
年輕時的目標,固然重要,但是實現目標的方法,需要調整。因而,很多人,會有「曲線救人生」的精彩。
只要你活得通透,就一直不會迷路。常常走了偏門,但是很快又會回到正道上來。
北宋名臣張齊賢從小就努力讀書,但是家里很窮,難以一展宏圖。
他外出求學時,遇到一伙強盜。店里的人,都被嚇走了,他卻安靜地吃飯。
強盜覺得很奇怪。他說:「我一個窮人,只想吃飽喝足,有什麼問題嗎?」
最后,強盜主動請他吃飯,還給了他一些錢。也算是結交了江湖朋友。
他做官之后,舉行家宴,有仆人拿走了銀器。他沒有做聲,而是在後來的管理中,不再給該仆人獎勵。仆人于是向他索要。他才說明真相,并拿出三十萬錢,給仆人安家。
仆人非常羞愧,從此重新做人。
司馬光給張齊賢點贊:「倜儻有大度。」
人到中年,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會發生很多意外的事情。你要是看不透,那麼生活就會慌亂,還可能走很多的彎路。
最可怕的是,走了彎路,結交了狐朋狗友,還不知道醒悟。這樣的日子,你就是每天揮汗如雨,也是徒勞無功。
外面的世界很亂,但是你卻知道自己要如何生存,每天都可以得到多一些的陽光。
生活就會真正好起來。
03
老年時看淡,余生有退路。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
當年的孔子,兜兜轉轉去了很多地方。從魯國到衛國,又去了楚國,被陳國和蔡國困住,但是他最后,回到了魯國,做了一名誨人不倦的老師。
似乎,很多人都愿意這樣過一生——從哪里來,回哪里去。
一個人奔波太久,就要有退路,要落葉歸根。
退路,不僅僅是回老家的路,還應該是心態平穩、舍去欲望、返璞歸真。
千帆過盡,江面重歸平靜;繁華過后,人生平淡如水。
《塔木德》中寫道:「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該駛去哪個港口,那麼任何方向吹來的風都不會是順風。」
曾經的你,出海多次,把生活改變了,在乘風破浪中,成就了人生的輝煌。現在的你,要歸來了,在某個港灣,慢慢吹著海風,聽風帶來的故事。
飯菜要淡,養生;愛情要淡,怡情;想法要淡,養神;讀書要淡,養智;看景要淡,養眼。
04
所謂自律,就是:做不喜歡但應該做的事情;不去做喜歡但不應該做的事情。
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有好的方法,做成什麼,還能在做成之后,功成身退。
這一生就足夠 好了。
把目標貫穿人的一生,然后用健康的身體、不多不少的錢、像樣的家、美好的愛情、一日三餐,去撐起目標。你會發現,自律就到了頂級的境界。
從心所欲,不踰矩。
進退有序,不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