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像是一個難題,不同的人去解題,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所選擇的人生路線也會有很大的差別。
變老,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
到了五十歲,要學會為自己做打算。只是,有許多的父母,總是將晚年的幸福寄托在子女的身上。
無論孩子孝順還是不孝順,作為父母,都需要為自己保留四條退路,將來的生活才會游刃有余。
人到五十歲,已經經歷了夠多的風風雨雨。從為人子女到為人父母,經歷的種種,酸甜苦辣都已經嘗遍。
早已看透,人生在世,唯有靠自己,才更踏實。
只是,一些父母覺得:我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老了,就得依靠他們。不管他們為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
在我們小區中,有一個李大媽,她養大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她引以為傲,時常向身邊的人炫耀,她有兩個有出息又孝順的兒子。
為了證明她兒子孝順,她隔三差五就找兒子要錢。一會要買音響,一會說要出去旅游……
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家里也有孩子要養育,事業也在起步階段,生活其實并不容易。面對李大媽一個月將近一萬多元的消費,兩個兒子也有些吃力。
兒子和兒媳也因為這事,經常吵架,家里很不和睦。兒子終于不堪重負,崩潰地和母親吵架了。
人老了,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不要在身體健壯時,就過分依賴子女。保持經濟獨立,多為自己賺錢。
兒女有自己的生活,有孩子要照顧,有事業需要拼搏。就算子女再孝順,也經不起父母隨意揮霍金錢。
到了晚年,保持經濟獨立,為自己準備足夠多的積蓄,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靠自己,日子才能過得更加舒心。
人這輩子,生活過得怎麼樣,都在于自己的選擇。若是想要在晚年,生活得有滋味點,就要學會建立自己的圈子。
《小敏家》中的王素敏,早早離了婚,她一個人拉扯兩個女兒長大。
當她到了晚年,和女兒生活在一起。白天,女兒去上班了,她一個人在房間里轉來轉去,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由于太過于孤獨,讓她有些抑郁癥的傾向。她知道自己不能這樣下去,于是選擇離開女兒家,去養老院生活。
那里有很多同齡人,大家在一起聊天、談心,更能理解彼此內心的感受。
她交到很多朋友,與他們一起排練節目,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
人到五十歲,要學會管理自己的圈子,多交點朋友,豐富自己的生活。
別總是一個人悶在家里,要從孤寂中走出來。
孩子們都忙是常態,若老伴不在身邊,就要多交些朋友。大家做個伴,相互依偎取暖。
在晚年計劃中,把保養身體放在第一位。
池田大作說:「不論有多麼出眾的才能和力量,不論有多麼高明的見識,一旦臥床不起,人生就將化為烏有。」
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適量鍛煉身體,別太懶,不要養成久坐,總是低頭看手機的習慣。
人這輩子,別的東西都不是真正屬于你的。只有你的健康,是最重要的財產。
走到五十歲,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更要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
不隨便生氣,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每天合理飲食,杜絕病從口入。有時間的時候,多鍛煉自己的身體……
活得健康,生活起來才會不吃力,才能去體驗更多的精彩。
人活著,不斷學習新知識,會覺得人生更加有意思。
之前,看過這樣一則視訊:
一位大爺五十歲了,因為熱愛攝影,他便花錢給自己買了一台相機。從那之后,他下班后,就開始學習攝影。
大爺一邊學習,一邊將作品發在網上,吸引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生活,也有了許多的快樂。
不巧的是,在五十三歲那年,他被裁員了。孩子還在上大學,上還有父母要贍養,一時間沒有收入來源,生活很艱難。
就在這時,有幾個公司,給他發出邀請,聘請他為長期合作者。
從那之后,大爺就開啟了新的工作。他積極學習,拍攝的作品,也越來越讓人覺得精彩絕倫。
人到五十歲,可以學些技能,駕駛車輛,維修電器或是做些手工,給生活增添點不一樣的東西。也許,將來是自己的一條退路。
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之地,積極學習。將來的路,會越走越寬。
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未來做好規劃,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人到五十歲,要學會為自己的生活做打算。生活是自己的,將來的路怎麼走,取決于自己。
做到未雨綢繆,將來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