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楊絳先生:你怎麼爭,都爭不過「天道」
2022/11/12

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這首由楊絳翻譯的蘭德的詩,就像是她一生的寫照。

正是她的不爭不搶,淡泊名利,才讓她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始終不忘初心,筆耕不息,書寫出屬于自己的不朽人生。

正如《道德經》中所說: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所謂天道既是人道,人道就是教會我們如何自處,如何跟世界相處。

人生在世,學會不爭才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01 

不與父母爭勝負

孔子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不與父母論長短、爭勝負,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梁啟超在進行維新事業時,跟父親居住在一起。

梁啟超的父親為人守舊,對禮數極其挑剔。

那時,家里總是有不少客人前來。

維新派的各種作風時常惹得父親很惱火,梁啟超曾嘗試說服父親。

但幾番交談以后,雙方據理力爭,誰也說服不了對方。

梁啟超無法拒絕客人登門,也不想跟父親爭論,傷害父子感情。

于是,特意為父親找到一處單獨的居室。

家中有客人造訪時,不必驚動父親;沒有客人上門,可以安享家庭之樂。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跟父母產生分歧、爭執。

他們總發各種養生文章給你,明明是聳人聽聞的假消息,他們卻深信不疑;你總提醒他們,隔夜的飯菜最好不要再吃,他們覺得倒了就是浪費;你告訴他們孩子不能太慣著,可在你每次教育小孩時,他們都會出面干涉……

年紀越長,我們越發覺得父母墨守成規,溝通漸漸失去了耐心。

唯獨忘了,我們小時候一次次犯錯時,一直都是他們在包容我們。

他們從未嫌棄過我們幼稚、愚笨,只是耐心地一次次教導我們。

父母跟子女之間的愛,像是一場人性的輪回。

小時候,是他們在包容我們,他們老了,就換我們來包容他們。

跟父母相處,講不通的道理,就學會閉嘴。

《禮記》中說:「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學會討父母開心,理解父母,是生為子女最大的孝順。

 02 

不與伴侶爭對錯

《辛普森一家》里有句話說的好:

「如果你太好勝,永遠都不會快樂的。」

伴侶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抱團取暖,共同抵御嚴寒的人。

好的婚姻,不爭對錯,只要幸福。

說一個很多人熟知的故事。

錢鍾書和楊絳因為一個法語的發音在輪船上吵架。

楊絳覺得錢鍾書的發音有口音,不純正,錢鍾書不服氣。

兩人找一個會講英語的法國人斷公,結果楊絳是對的,錢鍾書錯了。

楊絳回憶時稱:「我雖然贏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

愛得愈深,苛求得愈切。

伴侶之間吵架在所難免,但沒必要每次都非得分出個對錯。

比起對錯來,身邊的這個人才是最重要的。

在爭吵的過程中,容易情緒失控,口不擇言,說出一些傷害對方的話。

即便日后重歸于好,覆水難收,說出口的話造成的傷害是彌補不了的。

有句話說的好:「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贏了道理輸了感情。」

對成年人來說生活很苦,而這些苦誰可以陪伴你一同渡過呢?

毋庸置疑,是伴侶在陪你一起吃苦,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擔,一起艱難謀生。

既然生活已經這麼苦了,兩個人又何必要互相折磨呢?

伴侶之間,包容比對錯重要,理解比苛責重要。

而不是針尖對麥芒,得理不饒人。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抬杠的地方,更不是論理的地方。

計較越少,家庭越幸福。

在感情里,少計較、少爭對錯,這樣才能把日子過得紅火。

 03 

不與朋友爭高低

蔡瀾是金庸先生生前的摯友之一,兩人同倪匡、黃沾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蔡瀾見識廣博、文采斐然,但他并不喜歡「香港四大才子」這個名號。

原因是覺得自己配不上,能配上才子的只有金庸先生。

「怎麼可以把我和查先生并列,跟他相比,我只是個小混混。」

他謙虛、低調,絕不附炎趨勢,也不妄自菲薄。

在蔡瀾看來,金庸就是比自己更有才氣,見識更廣博。

金庸先生也比他有錢,他從不嫉妒眼紅,大放自如。

老友們聚會時,每次都是金庸先生買單。

「因為他有錢,他的書,光版稅就夠他吃喝不愁了。」

朋友相聚,誰有錢誰買單,不爭高低,不感到難為情,也不感到蒙羞。

真正的君子之交,看重的往往都不是金錢和地位高低,而是友誼的深厚。

有句話說得好:「你的水平,就是你最常接觸的5個人的平均值。

你身邊的人是什麼樣子,你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身邊的人都優秀了,你自然也差不到哪里;

身邊的人都落魄了,你必然也會陷入泥沼。

成就別人,亦是成就自己。

不跟朋友爭高低,心寬了,朋友自然會多起來。

 04 

不與老天爭倔強

鄒韜奮說:「天下無萬能的人,人貴有自知之明。」

做人最難得的就是認清自己,量力而行,不與天地斗巧。

有一個禪師在山上修行,聲名遠揚,很多人慕名而來向他求道。

有一次,眾人都想來拜訪他,發現禪師正在挑水,正好準備往山上走。

眾人看見禪師的兩只木桶都沒有裝滿,而且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就向禪師發問。

禪師笑了笑說:

「你看我這個桶里面畫了一條線,每次我都只裝這麼多,多了就超過了我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這就是底線。這就好像我們做人做事,一切事情都量力而行,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

古語有云:「知其所止,方能止于至善。」

人,不僅要知道自己要什麼,更要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里,量力而行。

上了年紀,就要承認身體上大不如前,凡事不要逞強,不能硬撐;

欲望太滿,就要承認能力的不足,降低預期,而不是執迷不悟。

《道德經》中講:「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執念越深,一意孤行,人越痛苦。

王陽明也說:「隨遇而安,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量力,知其度,適可而止,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寫在最后

《道德經》中講:「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為人處世,不爭才是爭的最高境界。

不與父母爭勝負,是孝順;不與伴侶爭對錯,是幸福;

不與朋友爭高低,是坦蕩;不與老天爭倔強,是智慧。

不爭不辨,生活的煩惱就少了,人也就活得輕松自在了。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