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宅經》有言:「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
古人的智慧,給了我們很多做人、持家的指引。
很可惜,太多的人,只會用奢華的房子,昂貴的車子,來體現自己的生活,比別人高一等。卻忽視了「人」的因素。
真正值得炫富的,是心靈的富足,還有家庭長遠地變好。
人到中年時才明白,父親高配格局,母親低配生活,子女優配人生,諸事可成。
01
父親的格局,決定家庭的高度。
俗話說:「父母的格局,子女的結局。」
又說:「女人,頭髮長,見識短。
」種種跡象表明,父母是要分工協作的,大事多半歸父親管理。
也就是說,一個家庭如何發展,父親是一個頂層設計者。
若是頂層有問題,那就可能所有的努力,都會前功盡棄。就像房子,一旦棟梁垮塌了,那就只能推倒重來。
《唐才子傳》里記載了一個心酸的故事。
有個叫李季蘭的女子,從小就很聰慧,琴棋書畫都會。六歲時,她寫下「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的詩句。
父親認為,這是[淫.亂]的征兆,把她送往道觀,做了女道士。從此,一個才女,不能嫁人,連愛情都不能,只能眼睜睜變老,還被大家認為是「風情女子」。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當我們讀到這首《八至》詩的時候,是否會想到,女詩人一生都被父親迫害呢?
若是父親不重男輕女,不一意孤行,用心教導女兒,那一定是另一種結局吧。
和我同住一個村的表舅,女兒考上了高中,但是家里很窮,大機率交不起學費。表舅媽讓女兒去打工。當年,村里去打工的女人,都賺了不少錢。
表舅堅持讓女兒讀書,自己還因此去了小煤窯。
現在,女兒大學畢業,在一家工廠做管理人員,收入不菲。
表舅常常說:「若不是當初咬咬牙,也就沒有幸福的今天。」
表舅的話,是炫耀,但是大家都不嫉妒,而是由衷點贊。
站得高,看得遠。這是常識。若是父親的眼睛,只是盯著幾塊錢,還有狹隘的封建思想,那麼家庭就沒有什麼好炫耀的,只會被人瞧不起。
02
母親的生活,決定了家風的延續。
家庭發展,需要好家風。
我們都知道,好家風,就是子女孝順,老人安康,人人節儉,家有書香等。
大道理,誰都能說出幾句,可是如何落實,很多人就不在乎了。
最好的家風,不是什麼大道理,而是生活的點滴。就在柴米油鹽里,一日三餐里,噓寒問暖里。
作為母親,若能堅持低配生活,那麼家庭就不愁富不起來。
具體來說,就是母親能夠管好家里的錢財,做到物盡其用。生活的開支少了,但是生活的質量卻不低。
作為70后的我,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到了過年,家里會殺豬。母親把豬肉分成幾份:一份自己留著吃,一份賣給村里人,一份用來做臘肉。
到了春天,家家戶戶忙著種地,體力消耗很大。母親呢,隨時都能取出一些臘肉,讓家人補充營養。
夏天,母親帶著大家到田里撿螺螄。小螺螄用來炒著吃,大螺螄煮熟了,把肉挑出來,曬干。到了冬天,干螺螄,就是美味佳肴。
一晃就過了多年,我們都長大了。但是母親的習慣,卻深入到了我們的骨子里。
賺錢再多,也不會奢靡,總能預留一些,看看下個月,下一年,怎麼過日子。
兄弟姐妹買房,也都是「省出來」的。打工的收入不多,但是每個月省一省,也有一千兩千變成存款,買房就容易了。
若是母親不能低配生活,父親賺錢再厲害,也不會讓家庭富起來。
古代的子罕,以「不貪」為寶,炫耀了千年;現在,我們以「不奢侈」為寶,可以炫耀一輩子。
人家炫耀自己品牌衣服,你我不嫉妒,把穿暖、干凈,當成最大的體面。
03
子女的人生,決定了家庭的未來。
太多的家庭,富不過三代。或者是兩代都保不住。
父母拼命賺錢養家,到了子女這一代,就敗光了。
如何教育子女,真的要費很大功夫。多數的父母,想要逼著子女長大,變成好人。但是逼迫越多,子女越不聽話,終究是徒勞。
反觀那些優秀的子女,他們的成長歷程,有父母的配置,也有自己的配置。也就是說,父母是引路人,子女的走路人,互相配合,優化組合。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一開始被母親安排去學醫。後來,袁了凡要改變方向,去學文學,然后參與科考。母親和教書先生商議后,同意了。
袁了凡做官后,家庭的面貌就發生了很大改變。
五代十國時期,錢镠從小學武。為了生存,去販賣私鹽。父母任由他成長。
當錢镠做了吳越國的國王后,大擺筵席,衣錦還鄉。父親馬上提醒他,再多的錢財,也有虧空。于是錢镠變得節儉,吳越國也延續了百年。
作為子女,小時候能聽從父母的安排,長大后能夠什麼都和父母商議著辦。父母也尊重子女的選擇。經過優化的配合,就能一代更比一代強。
04
紅花配綠葉,青山配綠水,夫妻般配,父子搭配......做好「配」的文章,一切都是剛剛好的樣子。
家和萬事興,關鍵是搭配的技巧,把財富和智慧,用到關鍵處。
父親高配格局,讓一家人積極向上;母親低配生活,讓一個家庭年年有余;子女優配人生,後來者也能居上。
這樣的家庭,每一個家庭成員,都發揮作用,成為社會上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