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沙俄統治最黑暗的時期,為了喚醒民眾,契訶夫寫下了傳世之作——《裝在套子里的人》。
從此,世界文學史上多了一個名叫別里科夫的經典人物。
他用「套子」把自己緊緊裹起來,總習慣用陳舊的經驗應對生活里的突發事件。
當時代的巨輪向前疾馳,別里科夫還固守著舊觀念,試圖阻擋所有人的進步。
結果,他被人們排擠、嘲笑,也被時代狠狠地拋棄。
別里科夫死去100多年了,但「套中人」依然活著。
那些作繭自縛的人,一直就活在我們身邊,甚至就是我們自己。
1
被生活套住的人,正困死在舒適區。
別里科夫是一名希臘文教師,是小鎮上最古怪的人。
他有不少怪癖,比如,他必須把雨傘、手表、削筆刀……裝進各自的套子里。
無論天氣好壞,他都戴著墨鏡,把臉藏進豎起的衣領里,用棉花堵住耳朵。
每天一回家,別里科夫就急匆匆地走進狹小的臥室,鉆進被子里把頭蒙上。
他似乎有某種強迫癥,不把自己包起來,就渾身不自在。
只有待在套子里,他才能活下去。
一旦有人敲開別里科夫的保護殼,他的世界便瞬間崩塌。
有一次,有個小賊差點溜進別里科夫的臥室,一丁點兒動靜就把他嚇得臉色蒼白,渾身發抖。
一連幾天,別里科夫無精打采,通宵做惡夢,后來甚至大病了一場,險些死去。
別里科夫想一輩子躲在套子里,安度余生,但現實的一點風吹草動,就讓他無力招架。
曾聽說過一個 「花盆效應」。
指的是人在舒適的「花盆」里待久了,不經歷自然界風雨的歷練,遲早會失去向上生長的能力。
生活中的舒適區,就像別里科夫的套子,一旦躺了進去,看似安全可靠,實則危機重重。
電影《刺激1995》有這樣一個橋段。
70多歲的老布,在監獄圖書館里待了五十年。他每天只需給獄友送幾本書,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椅子上打盹。
他到點吃飯,按時睡覺,無需為生計奔忙,一切風雨都被妥妥地擋在了監獄高墻之外。
然而,老布的「好日子」隨著他假釋出獄,戛然而止。
出獄后的老布,完全喪失了獨立生存的能力,最后只能在緊張和恐慌中自盡。
人生變幻莫測,上一秒你享受的安逸,下一秒就可能讓你萬劫不復。
多少人不知不覺間活成了溫水里的青蛙,直到快被煮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無路可逃。
不想被命運淘汰,你只能擊碎舒適圈的壁壘,主動跳入大濤大浪中去歷練。
2
被經驗套牢的人,永遠走不到明天。
別里科夫有一句人盡皆知的口頭禪——「可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
每當新事物出現,他總愛用陳舊的經驗加以衡量。
如果超出經驗范圍,他就會陷入一種「世界大亂」的恐慌之中。
看見鎮子上新開了戲劇俱樂部,別里科夫想起從前聚眾時的混亂,就皺著眉頭勸人們盡量少去。
政府將中學生的宵禁時間延長到晚上九點,他斷定這項新規必定把學生變壞。
最可氣的是,別里科夫用他的「經驗之談」,硬生生斷送了兩個學生的大好前途。
二年級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級的葉果洛夫,只是在課堂上打鬧了一會兒,就被別里科夫送去了校長室。
在教務會上,別里科夫板著臉說,曾經有不少打鬧事件,直接傳到了當局的耳朵里。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他逼著學校把彼得洛夫和葉果洛夫開除了。
倒霉的不僅僅是學生,整個鎮子上的人,都因別里科夫的「經驗之談」裹足不前。
「在別里科夫這類人的影響下,全城的人什麼事都怕,活得戰戰兢兢。」
詩人阿多尼斯曾說:
「有時候阻礙我們腳步的,恰恰是那些不斷被證明有效的東西。」
循規蹈矩,墨守成規,是種愚蠢的自我封閉。
這種自我封閉,讓我們喪失了應變能力,時常讓生活陷入更糟的困局。
看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2017年,美國休斯頓市遭受颶風襲擊,整個城市被水淹沒,損失慘重。
其實,早在一周前,氣象學家就已經預測過,未來一周最高降雨量可能高達50英寸。
但沒有一個人相信,因為在這之前全年的降雨量也就30英寸。
所有人都沒當回事兒,直到家園被毀,才痛心疾首地說:「我看到了預警,但沒想到真的會這麼糟糕。」
《史記》中有句話說: 「常人安于故俗,學者溺于舊聞。」
我們都太容易依賴經驗,跳不出認知上的局限。
如果牛頓看見蘋果落地,像所有人一樣認為「就是這樣」,他就不會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同樣,漫長歷史中,如果我們凡事只聽「老人言」,我們也不可能有任何進步。
唯有參考經驗,求新求變,我們才能在探索中走向未來。
3
被思維套牢的人,終成思維的囚徒。
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很多時候,生活的阻力并非來自外界,而是源自一個人的思維局限。
別里科夫就是一個典型的「思維囚徒」,而這點在他轟動一時的那場戀愛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當時,從烏克蘭來的新同事柯瓦連科,把自己的姐姐華連卡介紹給了別里科夫。
在校長太太的極力撮合下,別里科夫和華連卡進展順利,準備結婚。
這天,別里科夫像往常一樣在林子里散步,遠遠地看見華連卡騎著腳踏車,跟在弟弟后面。
姐弟倆經過別里科夫的時候,熱情地和他打了聲招呼,便有說有笑地走遠了。
可就是這麼一件小事,卻把別里科夫氣得臉色發青,他怒吼道:「成何體統!」
在他的觀念里,女性就應該安靜地待在屋子里,怎麼可以在戶外騎腳踏車呢?
那個時代,黑暗的沙俄統治正在瓦解,追求自由的思潮激發著人們邁向新生活。
只有別里科夫還活在過去,試圖用陳舊的思維對抗嶄新的世界。
他跑去柯瓦連科的家里,激動地斥責他和華連卡,還威脅說,要把這件事報告給校長。
柯瓦連科被徹底激怒,一把抓起別里科夫,把他像球一樣扔了出去。
而這一幕,恰巧被華連卡和她的女伴看見。在她們響亮而清脆的笑聲中,別里科夫落荒而逃,跑回家里躲了起來。
直到一個月后,人們才發現他死在了自己的床上。
別里科夫仇視一切新思潮,還妄想用一己之力阻擋時代的進步。
最終,他沒有絆住時代前行的車輪,反而把自己摔得粉身碎骨。
有句話說得好:「你得全力奔跑,才能追趕世界的腳步。任何時代,固步自封都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行業發展出新理念,你選擇無視,幾年后你將成為最先被辭退的那一批;
研究領域出現新思路,你嗤之以鼻,幾年后你被別人遠遠地甩在身后;
社會迎來新思潮,你閉目塞聽,幾年后你發現已完全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
飛速前行的時代下,充滿變數的生活中,只有及時更新自我的人,方能始終站在舞台中央。
寫在最后
契訶夫在文章最后寫道:
「雖然我們埋葬了別里科夫,可這種裝在套子里的人,還有很多,將來還不知道有多少呢!」
別里科夫死了,但他的影子留在了我們每個人身上。
當你感覺被困住時,你或許已經被某種「套子」套牢。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訶夫寫給世人的一本警示錄。
他用漫畫式的幽默感,時刻提醒著我們:
面對人生里的「套子」,要麼像別里科夫一樣,被套死;要麼狠心撕破它,破繭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