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諸葛亮丞相:一個人的命運,藏在他的性格里
2023/06/07

今天出場的主人公,每個人應該都不陌生。

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以一己之力重整蜀漢,燃燒自己的生命以換來朝代延續。

他被盛贊為: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  諸葛亮的傳奇人生!

01 厚道是堅守初心

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于瑯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

在他很小的時候,雙親便相繼離世。

叔父諸葛玄收養了他,讓他在荊州的襄陽定居下來。

17歲時,他的叔父諸葛玄去世后,他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重大決定:

自食其力,走自己的路。

諸葛亮選擇到離襄陽不遠的隆中村居住。

那里依山傍水,環境清幽。他在那里親手搭建茅屋,開荒種田,自給自足。

因幼年時,諸葛亮親眼目睹了東漢王朝崩潰,給百姓帶來的深重苦難。

于是「安定天下」的治國理想,在他的心中扎根發芽。

諸葛亮在隆中長達10年的隱居生活里,博覽群書不斷精進。

他讀書有個特點,對于一般的書籍只是觀其大略,而對于治國安邦的書,他經常反復琢磨研究。

諸葛亮就像一棵樹,深深地扎根,不停地汲取營養,期待有朝一日能長成參天大樹,國之棟梁。

(圖片來源于電視劇《新三國》,侵刪)

據《三國志》記載:「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經過一年又一年的的努力,諸葛亮的才華和能力更是卓然超群。

他得到了當時名士龐德公的賞識,稱他為「臥龍」。

諸葛亮胸懷大志,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

他遭到了周圍人們的譏諷,但他卻不以為然只是厚道地報以微笑。他很清楚自己心中的目標,從來不會為外力所干擾。

在別人看來,諸葛亮是自不量力,更是眼高手低。其實,諸葛亮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厚道,從不諂媚取巧。

蘇軾曾有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人的一生,只有潛心一志、堅守初心,才能厚積薄發,繼而承載厚德,實現自己心中的目標。

諸葛亮便是這樣的人,他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可以讓他施展宏圖大志的平台。

(圖片來源于電視劇《新三國》,侵刪)

02 厚道是忠于明君

《山月不知心底事》中有句話說得好:

日出之美,便在于它脫胎于最深的黑暗。

公元207年,諸葛亮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曙光,他的人生將被重新開啟,命運的走向將從此改變。

諸葛亮的好友徐庶,向一代梟雄劉備舉薦了他。

沒過多久,求賢若渴的劉備便帶著關羽和張飛,親自去隆中村拜訪他。

諸葛亮對劉備早有所聞,但他并不知道劉備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

最重要的是,他想考驗一下劉備的誠心和決心,便借故躲著不見。

劉備到來后,被告知諸葛亮外出了。他失望而歸,但并不灰心。

又過了一段時間,劉備第二次去拜訪諸葛亮。

誰知,他剛走到草廬門前,諸葛亮的弟弟就告知他,哥哥出門遠游了。

劉備舍不得就這麼離開,他給諸葛亮留下一封信。

諸葛亮看到后,了解到劉備是心胸寬廣、格局遼闊的人物,而且是真心實意想請他出山后,他被深深地感動了。

劉備回到住所后,并不甘心。為了表達自己的誠心,他特意齋戒沐浴。

第三次來到隆中后,他如愿在草廬里見到了諸葛亮。

劉備屏退隨從,和諸葛亮進行密談,他請教匡扶漢室的計謀。

諸葛亮胸有成竹,對答如流。

他對當前的形勢條分縷析,預測數十年后的天下事,并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大計」。

(圖片來源于電視劇《新三國》,侵刪)

一個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一個是有著經天緯地之材的賢臣,他們為了同一個的目標走到了一起。

這一年諸葛亮27歲,劉備47歲。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做事厚道的人,是懂得感恩和回報的人。

他用自己的余生,去報答對他有知遇之恩的伯樂——劉備。

有句話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正是因為這份厚道,承載了諸葛亮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

(圖片來源于電視劇《新三國》,侵刪)

03 厚道是為對方著想的格局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越是艱難,越能彰顯出厚道的本色。

當曹操率領20萬大軍南下荊楚時,劉備的軍隊奮起抵抗,遭到曹軍追擊后,敗走夏口。

危機存亡之際,諸葛亮審時度勢,給劉備獻上聯孫抗曹的計謀,并自薦到柴桑作說客。

在魯肅的引薦下,諸葛亮在柴桑見到了孫權。

他抓住有力時機,極力勸說孫權抗曹,但孫權遲遲不肯決斷。

孫權說:

除了劉豫州(劉備)就沒有和我一齊抵擋曹操的人了,可是劉豫州在剛打敗仗之后,怎能抗得住這個大難嗎?

諸葛亮看到了孫權抗曹的決心,同時也敏銳的捕捉到了孫權的猶豫,他說:

劉豫州的軍隊雖然在長坂坡打了敗仗,(但是)現在歸隊的士兵加上關羽率領的精銳水兵還有一萬人,劉琦收攏江夏的戰士也不止于一萬人。

孫權聽了諸葛亮的話,覺得頗有道理,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諸葛亮鎮定自若、信心十足,他繼續分析道:

曹操的軍隊遠道而來已疲憊不堪,而且北方的水兵,不習慣在水上作戰。現在將軍當真能派猛將統領幾萬大軍,與劉豫州協同規劃、共同努力,攻破曹操的軍隊就是必然的結果。

孫權聽后非常高興,立刻召集部下一起謀劃聯劉抗曹的事情。

(圖片來源于電視劇《新三國》,侵刪)

正如諸葛亮所預言:

赤壁之戰中,孫劉軍隊一舉打敗了曹操,迫使曹軍退回北方,為三分天下的局面奠定了基礎。

《老子》曾有言:「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在關鍵時刻,諸葛亮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把對方關心的問題放在第一位,這既是厚道,也是做人的格局。

正是這份厚道,深深打動了孫權,為雙方合作贏得了契機。

其實在生活中,無論做人還是做事,厚道就是互惠互利。

你退一步,我讓三分,彼此在默契中達成共同的目標。

(圖片來源于電視劇《新三國》,侵刪)

04 厚道是忠于所托

赤壁之戰后,諸葛亮為劉備多次出謀劃策,先后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

公元223年4月,劉備病重,他將兒子劉禪托付給諸葛亮。

這一對相伴走過16年的明君賢臣,再次進行了密談。

受君之托,忠君之事。

正是這份忠于所托的忠誠厚道,堅定了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的信心。

諸葛亮運籌帷幄,利用4年時間來備戰——北伐所需要的兵甲物資。

公元227年,當洛陽傳來魏主曹丕去世的消息后,諸葛亮認為這是發動進攻的最佳時機。

臨行前,諸葛亮躊躇滿志,他即對北伐充滿信心,又對少主劉禪放心不下。

他對劉禪像父親一樣滿是疼愛和憐惜,又像老師一樣對劉禪諄諄教導。

(圖片來源于電視劇《新三國》,侵刪)

他滿懷深情,以一顆拳拳臣子之心,寫到: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出師表》。

寫到最后,諸葛亮已是涕淚交加,情不自禁。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師表》是他對蜀漢王朝忠貞不二的見證,更是他雄心勃勃北伐中原的軍令狀。

其情,其志,其才,天地可鑒,日月可表。

杜甫說:「出師未捷身先ㄙˇ,長使英雄淚滿襟!」

歷經七年的北伐失敗后,諸葛亮積勞成疾,他帶著沒有平定中原的遺憾郁郁而終。

假設一下,如果諸葛亮當初遵照劉備的遺言,將劉禪取而代之,蜀漢的歷史走向會不會因此而改變呢?

然而諸葛亮至始至終秉承著厚道做人的原則,明知對方才能一般,但他依然忠心耿耿輔佐,鞠躬盡瘁,ㄙˇ而后已。

厚道是諸葛亮做人的底色,更是他做事最樸素的情懷。

(圖片來源于電視劇《新三國》,侵刪)

寫在最后

厚道是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的氣度。

厚道,是靜水流深的低調和沉穩。

諸葛亮終其一生,是以厚道為圓心,忠誠為半徑,畫出了他忠君愛民的拳拳之心。

他的厚道是竭盡全力,矢志不渝,治國安邦,鞠躬盡瘁。

他的忠厚之舉,歷經1800多年的風雨洗禮,仍為世人所稱頌——「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他憑借做人厚道的頂級魅力,活成了一代傳奇,載入史冊,流芳百世。

去匯報工作,領導說「我現在有事,你晚點再來」,聰明的人這樣做
2024/04/19
領導對你做這些事情,說明已經放棄了,別再賣力工作了
2024/04/19
領導開始孤立你,說明出現了這些問題,要做好準備
2024/04/19
你越是做這些事兒,領導對你越是依賴,不要不明白
2024/04/19
如果領導這樣對你,說明是準備淘汰你了,要做好準備
2024/04/19
面對領導對你的打壓,不要選擇離職,只需做好這3件事
2024/04/19
貝多芬:真正的英雄,非靠強力或思想稱雄,而是靠心靈偉大
2024/04/19
《大亨小傳》:基本的道德觀念,并不是人人都有的
2024/04/19
史鐵生《病隙碎筆》:人的命運不由人,但我們每時每刻都是幸運的
2024/04/19
毛姆自傳體小說《人性的枷鎖》:人生毫無意義,欲望即是枷鎖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