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用特寫的鏡頭看生活,生活是一個悲劇;但是用長鏡頭看生活,生活就是一個喜劇」。
或許,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大大小小的考驗,但在我們漫長的人生中,這也不過是一部分,并不是生活的全貌。
正如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一生》所述,女主人約娜的生活充滿了不幸,一個又一個打擊接踵而來,打得她措手不及。可生活也不全然由挫折組成,在困境的背后,還孕育著希望的曙光。而在此之前,我們要保持戰斗力,不輕易被擊倒,方能迎來云開月明的一天。
《一生》這部小說,不僅是一部現實主義的批判之作,更是一部鼓舞人奮斗、與那些困難作斗爭的作品。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糟。書中為我們揭示了:要想擁有好命,你必須獨立且自強。
一生要怎麼過,一生又是怎麼過來的,這是擺在女人面前的真正的終身大事。
本書的主人公約娜,她含著金湯匙出生,卻過著悲苦的一生。約娜出生在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在12歲到17歲之間,她被父親送進了修道院,父親是想讓她遠離世俗,在大自然的熏陶下長成一塵不染、純潔善良的女孩。
如此成長中的約娜,就像溫室的花朵,完全不理俗事,而對于如何適應社會生活,如何分析、解決問題,更不會關心。正是由于這種性格,為約娜后面的不幸人生埋下了隱患。
在父親送的莊園里,約娜幻想著跟心愛的人,住在這座靜謐的莊園里,將來生兩個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
相信如此幸福又美好的夢,每個少女都做過,純潔又善良的約娜也不例外。
直到一天,本教區的神甫到家中做客,談起一個叫于連的年輕子爵。
他有三座莊園,三個農場,每年有五六千法郎的進項,且是個崇尚節儉的年輕人。
沒過幾天,神甫便把于連帶到了約娜的家中,年輕人侃侃而談,看起來非常有教養。
很快,于連就成了約娜家的常客,他經常陪約娜聊天,兩個人仿佛有說不完的話。單純如約娜,愛情的感覺讓她忽略了探究對方的真實內心,她的愛幾乎是場賭博。
盡管才認識三個月,但約娜堅信于連就是自己的白馬王子,于是她毫不遲疑地給了于連。
可是,婚后的生活并沒有如她所想的那樣幸福。短暫又美好的蜜月之行過后,于連漸漸露出了本來面目。
他吝嗇,牢牢把握了財政大權,連給母親買多少錢的禮物,都得看他臉色;他花心,生活不檢點,出軌女仆,這些約娜都不贊同,可是因為他是自己的丈夫,約娜只能默默忍受,不敢反抗。
雖然,約娜身心飽受煎熬,也曾向父親講述過丈夫與人茍且的經過、向神父表示過自己的懷疑。但是,她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始終無法真正沖破男權的「枷鎖」。
17歲之前,她順從父親的安排,從不自己做主;結婚后,她被丈夫支配著,從沒嘗試過獨立的生活。
遇到任何問題,約娜寧愿抱怨「運氣不好」,命運不公,也不愿意做出任何改變。
因此,她一直無法擺脫命運的折磨,只能在命運的擺布下,一步步走向悲劇。
在任何的關系里,作為女人,都要保持精神和經濟上的獨立,唯有如此,才能掌握生活的主動權。
馬克思說:「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當堅強成為你唯一的選擇,你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堅強。
只當生活的蛀蟲,不做生活的強者,注定過不好這一生。
約娜的丈夫因出軌有夫之婦,被情敵推下懸崖雙雙摔死,于連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對于約娜來說,這好壞參半,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可也算解脫,終于能脫離丈夫的掌控了。
在第一次發現于連出軌時,約娜就已經對他失望透頂,丈夫對她也是非常冷淡,兩人幾乎沒有任何精神上的溝通。
約娜悲痛欲絕,想了結自己的生命,可是想象到父母的傷心,到底失去了輕生的勇氣。就在這時,約娜的注意力轉移到未出生的孩子上,于是,她把所有對生活的期望都轉移到這個小生命上來。
接著,兒子保爾在約娜萬分期待中降生了。約娜那顆被生活折磨得麻木的心,又重新活了起來,她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保爾身上。
約娜一心撲到孩子身上,整天圍著孩子打轉。事實上,約娜不知不覺陷入了一種瘋狂溺愛的模式,離了兒子她好像活不成。
在學校上學的保爾,經常被母親約娜「騷擾」,約娜經常跑到學校,偷偷觀察保爾的狀態,隨時沖進教室,問兒子渴不渴?會不會頭痛?老師讓保爾回答問題,約娜都擔心會累壞了寶貝兒子。
接下來,我們不難想象,被溺愛長大的保爾,根本無法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相反回報給約娜的是一個一事無成、自私自利的「寄生蟲」。
他賭博成性,尋花問柳。數年間,不但提前把名下的財產揮霍至盡,還欠下一大筆債務,後來更是帶著一個妓女跑到了巴黎。
每每接到兒子要錢的信,約娜都心急如焚給他籌錢,甚至不惜變賣家產。當她終于鼓起勇氣去巴黎尋找兒子時,卻被兒子留下的債主堵在旅館里,即使到了那種境地,她仍然舍不得責備兒子一句。
故事的最后,保爾仍舊沒有回來,只留給約娜一個襁褓中的孫女。
試想一下,如果保爾不是在約娜的溺愛中長大,或許,他也會像個正常的男孩子一樣,獲得獨立生活的能力,成長、學習工作、娶一個門當戶對的姑娘。然后,和約娜相依為命,陪伴約娜到老,陪她頤養天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受百煉,難以成鋼,只有養成獨立自主的人格,才不懼人生的風雨捶打。
父母毫無節制的溺愛,只會害了孩子的一生。真正愛孩子的話,就尊重他們獨立的人格,培養他自強不息的品質,才能助其擁有抵御外來風險的能力。
圣經中有言:只要你一息尚存,就不要讓任何人牽著你的鼻子走。凡事自己做主,要堅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小說中有一個特別的人物,就是約娜的侍女羅莎麗。年少的羅莎麗,不懂事,被于連蒙蔽,做了于連的情婦,還生下了一個私生子。
得知丈夫于連出軌羅莎麗的那一刻,約娜受到的打擊是雙倍的,一方面是對愛情的絕望,一方面是遭到友情的背叛。約娜和羅莎麗一起長大,對于約娜而言,羅莎麗如同她的親姐妹。
為保全約娜的婚姻,約娜的父親安排讓羅莎麗嫁給了一個農民,并贈給了他們一筆錢,將他們趕了出去。
沒想到,就是當年的這個舉動,解救了約娜的后半生。
晚年約娜,為了替保爾還賭債,不得不一再變賣父母留下的莊園,最后差點變賣最心愛的白楊莊園,幾乎一無所有。生活潦倒的約娜,再一次與女仆羅莎莉相遇,此時,羅莎莉與兒子打拼出一座田莊,過得非常愜意。
羅莎麗通過獨立、自強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命運。當初被趕出來后,她便努力地過起了新生活,她勤奮、頭腦又好,多年來不僅將莊園管理得井井有條,還將自己的兒子,教育得知書達理。
和約娜重遇后,更是放下自己悠閑的晚年生活,不計成本地幫助了約娜。
羅莎麗強硬地替約娜籌劃和保管錢財,幫助他們還清賭債,她不僅收留了約娜,還有保爾留給約娜的孫女。
誠然,在當時那個男權主義的時代,女人的地位不如男人。但這并不代表,女人必須要任由男人擺布。羅莎麗比約娜的起點低了許多,出生貧苦,尚能通過勤勞的努力改變命運,獲得安穩的生活,憑的就是自立自強的拼勁。
人有獨立自強的思想,才能做命運的主人,若懦弱到一味順從,只能被命運牽著鼻子走。
若約娜也能看透人生的多變、命運的無常,獨立自強起來,少些抱怨,也不至于潦草終老。好在,在羅莎麗的幫助下,約娜又重新燃起對生活的信心。就像她所說的:
「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世上從沒有被命運拋棄的人,只有被命運捆住手腳的人。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有坎坷和失意,關鍵是我們怎樣去面對。
天助自助者,只有你不畏艱難困境、獨立自強,才會迎來柳暗花明的人生境地。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