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毛姆《刀鋒》:活出孤獨力,才是最頂級的能力
2022/11/29

《毛姆傳》的作者賽琳娜曾評價:

「從故事構思、人物塑造、小說背景到敘事調性,《刀鋒》都堪稱毛姆的巔峰之作。」

在這本書中,毛姆塑造的主人公拉里,行走在不為世俗所理解的刀鋒之上,不懼孤獨,上下求索,令人欽佩。

小說中的另一個人物艾略特,留給我們的卻是一個令人噓唏的「寂寞孤鴻影」。

他臨終之時,還在為沒有收到一場盛大社交宴會的請柬,而郁郁寡歡。

而拉里卻大隱于市,孑然瀟灑地享受著自己的精神世界。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活出孤獨力,在孤獨中享受一個人的狂歡,是一種頂級的能力。

孤獨,是一個人的朝圣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寫道:

「在這世界上,除了極少數的例外,我們其實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是孤獨,要麼就是庸俗。」

拉里則屬于前者。

一戰期間,拉里曾作為飛行員參戰,戰爭中他結識了一位愛爾蘭好友。

朋友生龍活虎,對生活充滿著激情,然而在一次飛行任務中,為了營救拉里,他卻永遠離開了人世。

目睹一個人從活蹦亂跳到「ㄙˇ去」的樣子,拉里陷入了迷惘,不明白世界上為什麼會有「惡與不幸」。

復員回來后,他拒絕了讀大學,拒絕了有前景的工作,拒絕了美麗的女友伊莎貝兒。

他只身前往巴黎,租住在一間簡陋的出租屋,開始了「刀鋒之行」的尋道之旅。

他整天呆在法國國家圖書館,有時去巴黎大學聽課,自學希臘語、拉丁語,博覽群書,甚至沒有時間吃一頓正經的午餐。

他還拒絕了艾略特通往巴黎上流社會的引薦,孤身一人徜徉在思想的海洋。

有時為了理清思想,他下井當礦工,干體力活,讓肉體提振精神。

他的足跡更是遍布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德國,希臘,印度等地,一邊學習語言,一邊繼續探索人生的意義。

大約又過了十年,毛姆再次見到拉里時,忍不住驚嘆于「他身上煥發出的那種寧靜,那種善良平和、無我的氣息。」

并且拉里要比兒時的伙伴看上去「年輕十歲,神情像個孩子。

人們常說「相由心生」,拉里自內而外的氣質,正是他超脫物外的精神世界的外化。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那麼孤獨就是他的人生的助力器。

被稱為「全宇宙最孤獨的男人」的文學大家川端康成,一生都在孤獨困苦中度過,卻創作小說100多篇。

他用濃重的感情和細膩的筆觸,完成了前人沒有過的創造,給人類文學史留下了璀璨的篇章。

那句「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更是給予了無數孤寂之人活下去的力量。

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神經學家,曾做過一個「體驗孤獨」的實驗。

結果證明:人在孤獨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會更具創造力、領導力,并且有極大的機率能夠激發新的思維方式。

「古來圣賢皆寂寞」,孤獨才是出眾的必經之路。

在孤獨中起舞,在孤獨中沉淀,才能在孤獨中升華出智慧的光芒。

孤獨是一個人的朝圣,你越孤獨,心越豐盛。

喧囂,是一群人的寂寞

與拉里不同,書中的艾略特是巴黎上流社會的一個成功人士。

他用倫敦最好的裁縫量身定制衣服,請預約理發師為他理發修面,請按摩師為他保持優美身形,來讓自己在社交場合看起來儀表堂堂。

他經常出入博物館和畫廊,去世界各地淘來最富盛名的畫作,購置最高檔的家具。

他把自己的住所裝飾得頗具品味,讓每一個應邀參加宴請的客人都贊不絕口。

他用巴黎的名廚做菜宴請,用最好的管家和傭人服務,雖說每次請客他都耗費巨資,但是他卻樂此不疲。

他給客人送花,送糖,送禮,每樣東西都價格不菲。

他總是使出渾身解數,讓自己成為宴會的生命和靈魂。

正如書上所說:

「他活著就是為了社會交際,宴會和他是息息相關的;哪一家宴請沒有他,等于給他一次侮辱;一個人落單是羞恥的;而現在人已經老了,他對受冷落怕的要命。」

終于有一天,一位富商的夫人預備舉辦一場空前盛大的宴會,艾略特卻不在宴請之列,他得知后立馬傷心欲絕。

直到毛姆運用了一點小手腕,幫他「偷」來一封請柬,他垂ㄙˇ的臉上才略微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幾天之后,艾略特手里捏著這封請柬與世長辭。

艾略特一生,都在追逐觥籌交錯的社交生活,以至于常常忘記了「自己」是誰。

他以為外界的喧囂不能沒有他,事實上呢?是他自己最離不開熱鬧。

生活中的「艾略特」們,其實比比皆是。

在人聲鼎沸的喧囂中穿梭的人,往往是最怕孤獨的。

他們在熱鬧聲里掩蓋自己的孤獨,在你來我往的觥籌交錯中,埋藏自己的落寞。

剛上大學時,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很怕一個人去吃飯,一個人去上課,一個人去圖書館,為了有伴同行,不惜將就別人的時間,打亂自己的節奏。

時間一久,發現迎合別人的時間,是對自己的極大消耗。

一個人,可以安靜地思考重要的事情,可以不必刻意沒話找話,更可以眼波流轉發現更多生活里的美好。

所有的寂寞,都是毫無目標的不知所措,都是百無聊賴的人云亦云。

《百年孤獨》里有句話:「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學會與孤獨共舞,學會取悅自己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課題。

活出孤獨力,是一個人頂級的能力

艾略特的一生都在為社交而活,結果卻是:

當他生病時,來看望他的人卻寥寥無幾,也只收到一束很是寒磣的花。

他的內心仿佛一直有一個空洞,需要用夸張的、昂貴的東西,和喧囂場面來填充。

而拉里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智者交流,與東西方思想碰撞,讓思維穿越時空,讓腳步跨越地域。

他雖形單影只,卻內心豐富,并不孤獨。

有句話說得好:「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網友曾在網上分享過一則她的經歷。

她來自偏遠的農村,好不容易考入了一線城市的本科院校。

來到大城市的她發現自己長相平庸,穿著土氣,很怕自己不能融入同學圈子。

于是她撒謊說買教科書,讓父母給她更多的生活費。

她拿著父母省吃儉用寄來的錢,不斷給自己購置漂亮衣服,想要在各方面不落單。

然而她卻發現,其實她不光是經濟條件不如別人,真正讓她產生差距的是別人讀過的書,很多她都沒有聽說過,別人去過很多地方,她也不曾見識過。

別人能欣賞鋼琴、繪畫,和藝術,她卻只是一個「小鎮做題家。」

認識到自己的差距后,她開始不再刻意追求外在,不再強融圈子。

她利用課余時間選修歷史,旁聽哲學講座,更多時間用來讀書,漸漸地她發現鏡子里的自己好像漂亮了許多。

人生孤獨是常態,很多時候,很多路注定要一個人走下去。

這個世界,真正聰明的人,早就活出了孤獨力。

他們在孤獨里成長,在孤獨里蓄力,在孤獨里深耕,在孤獨里成熟。

習慣了在孤獨里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就會懂得孤獨才是最昂貴的自由。

活出孤獨力的人,縱使在漫漫黑夜里,心里也會暖洋洋充滿亮光。

網上有一個提問:「什麼是孤獨?」

一個高贊的回答是:「ㄅ丨自己合群。」

屠呦呦在她的諾獎獲獎感言里說過一段話: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只是暫時的,用人格吸引來的朋友才是永久的。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

刻意去合群,往往最能毀掉一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

沉迷在喧囂中,曲終人散,終會免不了更深的孤獨。

人生路上,活出孤獨力, 才是一個人頂級的能力。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