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國藩,盡管在歷史上頗有爭議,但他也被后世譽為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千古一完人」,這個來自底層的大人物,到底是怎樣走出自己的逆襲之路,本期我們一起來分享曾國藩人生智慧最重要的十六個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過不戀。」如果你覺得人到中年越活越累,只要讀懂這16個字,就能助你脫胎換骨!
一直以來,我們都說做事要順其自然,但很多時候,當生活與我們的預期不符合時,我們卻很難做到順其自然。
關于未來和當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因為焦慮未來而輾轉反側,也有的人因為當下發生的事情而心亂如麻。焦慮未來的人,渴望留在現在;而想要逃避現在的人,只想奔往未來,在現實與未來之間,是否存在著一種平衡關系呢?曾國藩的答案是:「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要過于擔心未來還沒發生的事情,因為未來是好是壞,都只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之中,可是,即便知道未來還沒有真的發生,但人總是會有種未知的恐懼,比如擔心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所以有個成語叫「杞人憂天」。
那麼「當下不雜」,所謂的不雜,其實就是心無旁騖,與其逃避,不如接受,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都要坦然接受,并專注于當下的生活。
現在發生的,終將會成為過去,而看似遙遠的未來,也終將成為我們無法逃避的現在,所以,將來不迎,當下不雜,才應該是最正確的心態,他不像成功學一樣激進亢奮,也不鼓勵我們隨心所欲放逐自我,而是教我們淡定地接受一切,面對所有,如此才能活好當下的每分每秒,把握未來的人生發展。
在充斥焦慮和浮躁的當下社會,「既過不戀」四個字,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因為有太多的人糾結于過往,從而失去對當下快樂的感知能力,甚至喪失對未來的期待與追求。
既過不戀,其實就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去留戀和糾結已經發生過的事,這說起來可能很簡單,但又有幾個人,能避免自己掉進過去的旋渦呢?
如果這些回憶是快樂的,現實是灰暗的,那頻繁的回味這段記憶,只會讓我們更加想要逃避現實,而如果回憶是快樂,未來卻是迷茫與恐懼,那沉湎于過去,又會讓人喪失往下走的信心和勇氣。
說到「既過不戀」,我突然想到另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叫做「翻篇」。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都很戀舊,過去受過的傷害與委屈,過去的快樂與幸福,總會對當下和未來形成拉扯,如果翻不過去,我們就只能停在原地,被負面情緒反復折磨,不斷的消耗自己。
只有告別過往,才有新的開始,既過不戀,扔掉昨天,你的腳步才能變的輕盈,告別回憶,你的未來才能變的更為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