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沉默的大多數》:放棄思考,任由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是生而為人最大的不幸
2022/12/03

1997年4月10日,王小波向大洋彼岸的好友劉曉陽,發出了人生中最后一封郵件。

他興奮地告訴摯友,自己要出一本雜文集,名為《沉默的大多數》。

可就在郵件發出的當晚,王小波便猝然離世,年僅45歲。

王小波的一生極其短暫,他卻用一支筆,書寫出了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

他特立獨行,人到中年拒絕安穩工作,40歲突發奇想辭職寫作;

他思想深邃,寥寥數語便擊穿人性本質,說出了別人想說不敢說的話。

在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中,他更是一針見血告誡世人:

「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

假如此時此刻,你正與周遭格格不入,迷茫無助,不妨讀一讀這本《沉默的大多數》。

爭辯,不如沉默

網上有人問,「為什麼現在的很多人,變得越來越沉默了?」

有個高贊回答戳中人心: 沉默不是怯懦,而是一種在復雜環境中的生活方式和選擇。

王小波曾在書中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有一陣子,他喜歡看蘇聯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寫的回憶錄。

由于對書里的思想特別感同身受,他忍不住把書分享給朋友。

可對方只潦草地看了一段就說,讀這本書得不到任何樂趣,格調太低,不入流。

還有一次,王小波把自己寫的新書送給長者品鑒。

對方不但不喜歡,還一板一眼教訓他,書不能這樣寫,主流的書應該起到教育人民,提升靈魂的作用。

面對別人的不理解,王小波沒有去爭論,而是選擇了沉默,他不希望自己也像他們一樣:

「只掌握了一些粗淺的原則,就以為無所不知,對世界妄加判斷。」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口舌之爭改變不了任何事實,唯有沉默,勝過萬語千言。

不在別人的評價里亂了節奏,只管在自己的世界中韜光養晦,是一個人最大的成熟。

在以后的日子里,當被人嘲笑不務正業,靠妻子李銀河養活時,他埋頭行路,用一部部作品來說話。

當被諷刺融不進主流圈,是個格格不入的異類時,他笑而不語,只管勇敢地活出自己。

魯迅先生曾說過一句話: 「唯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說,是一種動作;沉默,是一種態度。

面對紛繁世情,復雜人心,緘默是最有力的回應,更是最難駁倒的論辯。

人這一輩子,比起在言語上擊敗別人來證明自己,更重要的是,在沉默的深海里,沙里淘金,沉淀積累。

認命,不如抗爭

在書里,王小波經常回憶自己年輕時的歲月。

17歲那年,他跟那個時代的所有年輕人一樣,帶著對云南的浪漫想象,投身到上山下鄉的浪潮中。

然而到了才發現,他們的生活已經被按部就班地安排好,根本沒有一點屬于自己的閑暇時光。

白天要喂牛喂豬,做著干不完的農活。

到了晚上更難熬,沒有別的娛樂活動,他們只能與人打牌下棋到十一二點,消磨時間。

日復一日間,同去的隊友們早已臣服于這平庸麻木的生活,只有王小波感到「一個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夠的,他還應當有詩意的世界。」

于是,他借著月光,用一支藍水筆在鏡子上涂涂寫寫,努力捕捉一閃而過的思緒。

他借物擬人,在自己的文章里塑造了一只拒絕被擺布的豬。

最初,這只豬也有既定的命運,餓了吃糠渴了飲水,春天來時談談愛情,到了冬天被送上餐桌。

可它卻不甘心被關在圈里,整日在外游逛,不是像山羊一樣跨過圍欄,就是像貓一樣跳到房上。

它甚至還模仿汽笛聲,每天上午十點準時鳴叫。

平日里,生產隊都以十一點半的工廠笛響作為收工信號,可自從這只豬開始鳴叫,竟誤導大家提早一個半小時就下班。

隊里認為它已經嚴重影響到大家的工作進度,決心將它逮捕處罰。

它竟然生猛地沖破重重圍捕圈,逃出生天,從此暢游于原野。

這個故事看似荒誕,卻處處體現著王小波對現實的反諷,對特立獨行精神的追求。

多年后,自稱「被生活所錘」的王小波,依舊不斷在書中表達對這只豬的懷念: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只豬,還沒見過誰敢于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其實,世間大多數人都被桎梏在⽣活的既定規則之中。

畢了業就該找個朝九晚五的工作,拿一份安穩的薪水,踏實過日子;

年紀大了就該買房,早點結婚,不然就算事業再出色,也是個失敗者;

結婚了就必須生孩子,這輩子若沒個孩子,人生便毫無意義……

條條框框之下,有的人選擇認命,躺平任其擺布,⽽有些⼈敢于打破規矩,對命運展開反擊。

就像后來的王小波,寧肯頂著別人的異樣目光,也要在農忙之余堅持看書,做幾何題。

⾼考恢復后,26歲的他順利考上了中國⼈民大學。

就像《刺激1995》里的安迪,當其他人在高墻內茍延殘喘混日子的時候,他卻向往墻外的星辰大海。

最終用一把小鏟叩開自由的大門,他成功逃離監牢,在海邊安度余生。

就像《風雨哈佛路》里的莉絲·默里,出身癮君子家庭,當父母隨波逐流時,她卻不甘被拖累。

靠著讀書,走進了美國頂級學府哈佛大學的校門,完成了人生的完美逆襲。

看過一句話: 我們活著,不能與草木同腐,不能醉生夢ㄙˇ,枉度人生,要有所作為。

對生活認命,只會渾渾噩噩,在泥濘的沼澤里陷得越深。

不向命運低頭,積蓄足夠能量,才能以摧枯拉朽之勢,迎來璀璨的星河與光明。

從眾,不如清醒

書中,王小波還寫了這麼一則故事。

英國一家著名科學刊物發表消息稱:科學家們將牛和西紅柿的基因進行雜交,培育出了一種叫「牛西紅柿」的新生物。

據說,這個試驗品營養豐富,吃起來有番茄牛腩的味道,滴下的汁液能當牛奶喝,做乳酪用。

更神奇的是,牛西紅柿除了能入口,果皮還超有韌性,可以做鞋子用。

一時間,國內知名媒體振奮不已,紛紛跟風轉載宣傳。

可就在他們督促國內生物學家們,要迎頭趕上國外先進技術時,英國刊物卻自爆,這個煞有介事的實驗根本不存在,只不過是個愚人節的玩笑。

王小波用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告訴大家:

放棄思考,任由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是生而為人最大的不幸。

然而,這樣的事情何止發生在故事中,生活里也比比皆是。

有段時間,王小波發現,有那麼一群人會挽著裝了公雞的籮筐,在醫院門口排起長隊。

因為他們聽說,所有動物中只有公雞天不亮就打鳴,精神頭最旺,注射它的血能精神百倍,返老還童。

于是,這些人也不管打雞血對身體是否有害,便成群結隊到醫院注射。

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又聽說甩手能康健身體,于是又一窩蜂地拼命甩手。

王小波頓感無奈的同時,忍不住感嘆: 人活在世界上,保持健全的理性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在1951年做過一個實驗。

面對一道非常簡單的題目,當前面幾人給出錯誤答案后,75%的參與者在明知錯誤的情況下,還會選擇人云亦云。

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僅僅是因為懼怕自己不合群,為尋求認同感,從而放棄了獨立思考。

思想,才是一個人活著的支點與武器。

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紛擾的年代,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不懂得用理性甄別信息,只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盲目從眾,就像羊群里失去行為主導權的羊,誤入錯誤的三岔道,停滯不前。

保持理性,不被外界信息裹挾失去判斷力,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拾階而上。

正如蕭伯納所說: 「不要追隨他人的腳步,去自己開路,并留下足跡。」

有人說,我們懷念王小波,也是在懷念過去那個生猛的自己。

生活重錘下,沒有幾個人還有勇氣在發際線后退的年紀,保持清醒,免于沉淪。 

而王小波,卻帶著他的通透在《沉默的大多數》中,告訴我們:

如果你對現實不滿,覺得這個世界太過喧囂浮躁。

不如沉淀下來,在復雜的生活里,為心靈找到一個安頓之處。

你的沉默,不是對世事妥協,不是對命運怯懦;

而是不隨波逐流,在無聲中默默忍受,在寂靜中逐漸強大,不被群體裹挾,獨立清醒冷靜。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