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七十才醒悟:這輩子跟你最「親」的,只有這1個人

小柚子 2023/10/20 檢舉 我要評論

01

網絡上有一句話: 「人們害怕老去,不是因為害怕這逐漸增大的年紀,而是害怕年紀增大后,自己依舊毫無依靠,一無所得。」

30歲那年,沒有人會因為年齡而憂愁。60歲那年,大部分人都會為了養老而憂心。壯年時,壓力再大,麻煩再多,也都可以扛過去,而老年時,就不一樣了。

為什麼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養兒防老」? 養兒只是一個過程,防老才是目的。人越老,越需要孩子來分擔自己的麻煩和壓力。

當然,還有人會說,相處多年的老伴,其實比子女更重要。所謂「少年夫妻老來伴」就是這個道理。

可不論是依靠子女,還是依靠老伴,本質是一樣的,人們都把后半生的希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

02

一位老人的心聲:人老了,才知道最親的,是哪個人。

陳老伯今年已經69歲了,老伴走得早,兩個子女也都在外地。所以,陳老伯如今在老家一個人生活,自己照顧自己。

在十年前,也就是他59歲那年,他的老伴患癌癥離開了。而他的女兒和兒子,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離開了老家,在外省生活。

女兒嫁到了外省,還生了一對龍鳳胎,如今 養二胎都讓她心力交瘁,哪有錢財、精力和時間來照顧早已老去的父親呢? 對于父親的養老,她有心無力。

兒子為了謀生, 跑到了長三角工作,拼了命加班去賺錢,就是希望在長三角那邊落戶生根,讓老婆和孩子,過點正常且安穩的日子。 至于父親,就沒能力管了。

一開始,陳老伯也不愿意接受這樣的現實。在他看來,我辛辛苦苦養你們長大,怎麼你們會沒有能力、錢財和精力,去照顧父母呢?

後來,他才想通了一個事實: 子女也有子女的不容易,哪能強求呢?人老了,其實誰都靠不住,唯一靠得住的,就只有自己。

03

上文談到的陳老伯,只是現實中的一個縮影。跟他有相似遭遇的人,基本上數不勝數。 養老,看似可以靠別人,實際上只能靠自己。

先來說說老伴。

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跟老伴攜手到老,可 保不準中途就失婚了。哪怕真能攜手到老,也 終究有一個人會先離開

先離開的人,既不幸,也幸運。不幸在于,壽元比較短。幸運在于,至少不用承受喪偶后,孤獨終老的痛苦。

后離開的人,其實是最不幸的。老伴還在,依舊可以過點二人世界的小日子。老伴走了,自己就真的淪為孤家寡人了。

孤家寡人,只是一個小問題。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雙親在世,子女還會聽父母的話,對父母比較好。 隨著老伴離開,另一方勢單力薄,子女就有可能忽視僅剩的父親或者母親,那孤身的老人,處境就悲涼了。

04

再來談談子女。

網絡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養兒防老」在今時今日成為了奢望呢?原因有三。

首先,隨著城鎮化的發展, 年輕人都會涌入到大城市打拼。這就注定,身處小城市或者農村的老年人,都是留守的孤寡老人。

其次,要想實現養兒防老, 需要子女滿足三個條件,其一是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其二是離家近,有時間照顧老人,其三是有一顆孝順父母的真心。這三點,不少人一點都做不到。

第三, 老人缺乏一定的錢財,或者被子女掏空了錢包,那沒錢沒勢的他們,就容易被子女拋棄,不會有好下場。

養兒防老,難度太大了。試想,女兒嫁到了外地,有孩子要照顧,哪有時間照顧父母呢?兒子到了外地打拼,連養家都困難,哪有本事幫父母養老呢?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所有的心愿和期待,都不會成為現實。

05

人老了才醒悟,這輩子跟你最親的,只有這1個人。

人生在世,誰靠得住?其實, 誰都靠不住,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所謂「靠人人會跑,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就是這個道理。

靠子女,而子女還需要啃老,哪能依靠他們呢?靠老伴,也許老伴提前走了,想依靠也依靠不了。反正,靠別人的想法,只是我們的一廂情愿罷了。

人老了,只能靠自己。 自己有錢,那就能過點輕松自在的生活。自己身體健康,依舊可以生活自理,那日子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說來說去,就兩點,有錢有健康。這錢,并不是孩子施舍我們的生活費,而是我們的養老錢和存款。健康,則是高質量生活的保障。

隨著內卷加劇,生活的壓力逐漸增大,子女連自己都顧不好,我們就只能認清現實,依靠自己了。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