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周易》最頂級的智慧:方與圓
2022/12/01

「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周易》

人生于世,最難處理的便是人情世故。

魯迅先生曾說: 「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話。」

不通世故的人方而不圓,處處碰壁;深于世故的人圓而不方,無法自立。

「方」是做人原則,「圓」是做事法則。

為人處世既不能太「方」,不知世事人情;又不能太「圓」,只知奉承討好。

常言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為人處世,唯有歷經世事,通曉人情,做到外圓內方,才能知世故而不世故,曆圓滑而彌天真。

圓中預,方中立,古人處世之真理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在《智囊全集》的開篇就寫道:「智無常局,以恰肖其局者為上。」

真正高明的智慧,並非要遵循固定的法則,而是要以不同的策略來應對各種現實難題。

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孔子周遊列國時,來到了衛國的蒲邑,此地的一個貴族意欲反叛衛靈公,害怕孔子去通風報信,于是,率人將孔子一行人圍住。

孔子的弟子公良孺,長得高大威武,還帶著五車人馬,就帶領眾人奮勇地和貴族的人拼鬥。

蒲邑貴族感覺武力無濟于事,便跟孔子和談,要求孔子不去衛國首都,就放孔子一行人離開,孔子答應了,還簽訂了盟約。

但是,孔子離開蒲邑後,立刻讓弟子駕車前往衛國都城。

對此,子貢很不理解,問道:「簽訂的盟約難道也可以隨意違背麼?」

孔子答道:「在脅迫下簽訂的不平等盟約,神明也不會認可的。」

儒家講求仁義禮智信,孔子更是經常教導弟子做人要誠信。

但是,孔子這樣做並非言而無信,當時答應蒲邑貴族的要求,只是一種應變對策。

試想,孔子一行如果不答應貴族的要求,那只會被繼續圍困;如果答應後真的不去報信,那又會丟失仁義。

相反,孔子圓融處理此事,既能避免禍事,又能保全仁義。

然而,這世間很多人過于執拗,不知變通,不撞南牆不回頭,有些人甚至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在他們眼裡,固執己見就是性格耿直,魯莽行事就是敢作敢為,結果只會諸事不順,鬱鬱不得志。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說: 「社會在變化,生活在變化,人在變化,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包括人的關係。」

身處在多變的社會中,需要有極強的應變能力,但「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只要內心堅守不變,就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縱覽古今,真正高明的人,莫不是方正為人,圓融做事,這不僅是避禍之法,更是處世之道。

 對外圓融以安身,對內秉持而立命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有多少人逐利而行,事事圓滑毫無底線,最終被時代所拋棄;又有多少人秉性而為,與周遭格格不入,結果舉步維艱。

《麥田裡的守望者》中所講: 「一個人不成熟的標誌是為了一個理由而轟轟烈烈地去死。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為了一個理由謙恭地活下去。」

只有當一個人懂得隱藏棱角,低調謙和,才能左右逢源,皓然成長。

京劇大師梅蘭芳為人謙和,從不自高自大。他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來不斷提高自己的京劇造詣。

除了鑽研京劇,他還喜好畫畫,為學好畫畫特地拜齊白石為師。彼時的齊白石,還沒有什麼名氣,在同行裡也不受待見,唯有他對齊白石十分尊敬,

有一次,梅蘭芳和齊白石都應邀去同一家做客。

當天有很多社會名流,穿著樸素的齊白石被冷落在一旁,梅蘭芳到後,徑直來到齊白石面前,恭恭敬敬地向齊白石問安,這讓齊白石深受感動。

為此,齊白石精心繪了一幅《雪中送炭圖》圖,並題詩一首:

「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梅蘭芳待人寬厚,與人為善,但他在民族大義面前則寸步不讓。

敵軍侵佔上海後,想請梅蘭芳演出,多次威逼利誘,他都不為多動。後來,他乾脆蓄須明志,不再登臺演出。

但是,對方並不死心,凍結了梅蘭芳的賬戶存款,想逼迫他就范。不過,他寧願賣畫為生,也從不跟侵略者合作。

正是梅蘭芳對外圓融而內心方正,才使得他盛名在外,有口皆碑。

事有兩面,物分陰陽,強者都懂得調和陰陽,將兩種力量融會貫通。

外在圓滑不失機敏,內在方正不失本性,這樣的人,才能在復雜的世界裡,謀得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與世推移不合汙,周旋塵境不流俗

《莊子•天下》中講:「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一個人可以有很高的精神追求,但不能因此就蔑視他人,可以不去評說世間的是是非非,但也要能夠與外界和睦相處。

1972年金庸寫完《鹿鼎記》,就此封筆,多少人千呼萬喚,他也未重出江湖。

他的武俠小說深受讀者喜愛,但他從不沉迷于別人的誇讚,也不介意別人的批評。

王朔曾寫過一篇《我看金庸》,對金庸的小說極盡批評,甚至把金庸的小說列為「四大俗」。

對此,金庸的回復有禮有節。

先是謙虛地說自己寫小說獲得的一些榮譽,確實受之有愧;又說自己覺得王朔寫的小說對話風趣,希望有機會能和王朔見面;

最後,金庸還不妨幽默,說自己的《天龍八部》出版的都是五冊,王朔卻說自己買了七冊,真不知買的是那裡出版的。

言下之意,便是王朔看得不過是盜版書而已。

1991年,金庸將《明報》股份出售給了出價並不高的年輕人,對此他說道:

「我自己不想辦報了,但這個報一定要辦下去。如果賣給有外國資本的集團,萬一有人拿當時很有信譽、很有影響的《明報》來攻擊香港、攻擊我們的國家的話,我會痛心的。」

金庸就是如此,做事拿得起放得下,處世不拘小節卻又不失風骨,活得瀟灑自如。

正如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寫的那樣: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做人心中有尺,做事進退有度,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誰不想擁有這樣的人生呢?

每個人都是在世間磨練,雖鮮有人能活得像金庸那般通透。

但能做到內心方正而為人謙和,自然也可過好現實生活,提升人生境界。

外圓內方,是人生良方

嵇康在《家誡》中寫到:

「其立身當清遠,若有煩辱,欲人之盡命,托人之請求,則當謙言辭謝,其素不豫此輩事,當相亮耳。」

嵇康告誡兒子,做人要清淨高遠,但在拒絕別人的不情之請時,應當言語客氣,態度謙卑。

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別人讓自己做的事,自己本身不願去做,這時就要學會巧妙婉拒,既不傷情面,又不失底線。

《南方人物週刊》曾有一篇名為《外圓內方馬東東》的文章。

馬東東就是我們熟知的主持人馬東,文中說他有知而謙卑,理性又自由,他講的段子有意思還有意義。

「看似圓滑老練,但沒有失去鋒芒,沒有放棄說話的權利,還有和年輕人產生碰撞的熱情。」

正是這樣外圓內方的處世態度,才使得馬東主持節目別出一格,經營商業遊刃有餘,雖迎合市場卻不媚俗。無論是他本人,還是他主持的節目,都深受觀眾喜愛。

《論語》有言:「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君子會使人感到這三種變化:遠望去莊嚴可畏,接近時卻溫和可親,聽他說話則嚴厲不苟。

其實,一個人最好的處世態度,便是內心柔軟不失原則,身披鎧甲且有溫度。

外在圓融,深諳做事法則;內在方正,不丟為人原則。

這樣外圓內方的人,才能歷經滄桑而不圓滑世故。

不卑不亢,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方能活出最好的人生。

領導對你有「這10大表現」,恭喜你!要咸魚翻身了
2024/02/19
「世道艱難,錢能渡你」:你的存款,才是余生的保障
2024/02/19
命越好的人,越喜歡用「這6種頭像」,遇見一定要深交
2024/02/18
要告訴你的孩子:出門在外,要有這6個「防人」的心眼
2024/02/18
管理不好情緒的人,其實是認知太低
2024/02/18
過年同學聚會后才知道,為什麼好朋友會漸漸走散
2024/02/18
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為別人,只需做自己
2024/02/18
給要復工的你:放下委屈,收起情緒,拒絕內耗(復工必讀)
2024/02/18
2024,命里出現這三個人,其實是老天派來旺你的!
2024/02/18
給普通人的建議:要想安穩長久,最好有這5個「遠見」
2024/02/18